Re: [請益] 修到後來,已經不知所修為何物了...

作者: Tyler0914 (Project Mayhem)   2024-12-02 00:22:46
※ 引述《tzboy (做中學)》之銘言:
: 各位師兄師姐好
: 末學回想自己的修行因緣
: 是苦
: 其中多半是怨憎會苦(被排擠、霸凌、謾罵)
: 求不得苦(菩薩於自妻常知足,我連自給自足都有問題!)
: 病苦(身心科疾病纏身近二十年)
: 老苦(即將面對)
: 死苦(只怕墮落三惡道而已 其實我還貪戀人間)
: 如今做些功德 迴向冤親債主 也是想過安穩的生活
: 做些福德事 也只是想繼續享受輪迴當人的樂趣
: 更不想去三惡道 受那無謂之苦
: 如今的修行對我而言 似乎只是 〔遠離痛苦 繼續享樂〕罷了......
: 出離心可說是越來越淡薄了
: 但佛經說 三界不安 猶如火宅
: 我覺得這是有智慧的話
: 所以還是勉強的一直做著所謂的〔功德〕
: 說是情勢所逼 也對
: 家裡彷彿垃圾屋 在我眼裡是再明顯不過的〔業障相〕
: 生活違緣太多......等等
: 修持到如今
: 已不知所修為何物了...
: 有師兄師姐能點醒我的嗎?
: 感恩不盡~~~
「離苦得樂」乃普世價值,所以因「苦迫」而成修行的契機,
其實並沒有錯。
要提防的陷阱在於,對「樂」的定義若不離貪瞋痴的滿足、
隨心滿「願」悄悄被煩惱習氣替換成隨心滿「慾」,就難免會迷失、
變成不知所修為何物了。畢竟「諸欲求時苦,得之多怖畏;失時懷
熱惱,一切無樂時。」佛所開示的「樂」、「極樂」≠「欲」的
「滿足」。這是頗容易被忽略的知見差異。
舉例來說,學佛講究福慧雙修。「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
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當福報現前的時候,有沒有「能力」
可以「選擇」做到《達摩二入四行觀》的《隨緣行》所開示的: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若還做不到,
代表還陷溺在凡俗的「欣厭觀」當中,也就是下厭苦、粗、障;
上欣淨、妙、離。大德提到的「出離心可說是越來越淡薄了」
是否根本原因在於,發的並非真正出三界家、出煩惱家的出離心、
而是落入了「欣厭觀」當中的「離」?
凡此種種,都是在修行路上必須不時自我檢視的指標。答案
只有自己最清楚,也只有自己能真正弄清楚。修行並不是為了對
他人有什麼交待而修。
既是學佛,意即直到成佛前,都還在學習的階段。既還在學習
會遇到一些關卡也是在所難免,或許有時腳步會放慢、走一個適合
自己的步調,最重要的在於不要輕易放棄。信為道元功德母。沒有
走不出的迷惑,沒有破不了的障礙。況且,經典就是最好的小抄,
早已為我們在修行的路上預先公佈了大部分的答案:一切的障礙
都是源於「我執」。能離我相,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4相皆破,任何的坎,原來都只是顛倒妄想。
共勉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