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北市府開發的跳蛙公車app,透過民眾自行募集路線,
只要20人以上市府就會開闢,省去了以往冗長的審議流程
雖然這種創新模式對於調查市場需求是有參考價值,但這種方式也很容易造成募集人數灌
水的問題,
最近就有一條路線要停駛了,其實我很擔心這種停駛潮會產生骨牌效應,
對於業者與民眾其實都不是好事,只會讓業者疲於奔命應付新路線,
然後又很快就收起來,
。
突然想請問一班的公車路線審議是怎麼運作的?
當然可能的流程應該如下吧!只是我自己的理解非完全依照實際運作。
1. 民眾可能會透過1999或市長信箱或業者信箱反映路線需求。
2. 業者等需求到達一定程度,評估營運可行性後向主管機關申請。
3. 審議委員會開會討論。
4. 主管機關核定。
5. 通車準備。
6. 正式通車營運。
但傳統方式是如何評估動線要走哪裡呢?
我也沒收過市府的問卷,而通常民眾提出需求都只會希望A到B,
那要走哪邊到底是會參考誰的意見?
如果這個app要繼續下去的話,我覺得在審查機制上還要加強,
例如達到募集門檻之後提到審議會,討論民眾提出的動線是否適合,審議會通過後開放至
少一個月預購月票,
這也方便業者決定採用的車輛種類,其實跳蛙公車用中巴就足夠了,不需要用到低地板大
巴士,
畢竟低地版公車的設計其實是以盡量滿足更多站立乘客為目的,多出的空間順便給輪椅使
用而已,
而且跳蛙公車也不會有載短程的需求,自然不太需要立位。
等到預購月票人數確定之後,再通車營運,或許這對業者成本控管也比較好吧!
各客運公司應該都有購買一定數量的中型巴士,有些路線班次不多,正好充分利用車輛。
網路時代這種假性資料問題是一定要面對的,
創新作法很好,但也希望能做到避免一下子路線就收掉,
否則這樣受害者還是真正有需要搭車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