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0/3141025?from=popin
台北市「類捷運」幹線公車今年4月全數上線,部分交通學者專家不看好提升公車市占率
的效果。淡江大學運管系教授張勝雄直言,推動幹線公車為的是簡化,現在是疊床架屋,
讓公車愈來愈複雜。
去年推幹線公車 反倒是捷運運量增
去年7月5條幹線公車上線,比較今年與去年第一季北市聯營公車搭乘人次及延人公里(旅
客搭乘總里程數)都下跌,同期台北捷運的運量仍持續成長。專家解釋,過去4年第一季
,北市公車延人公里有3年萎縮,106年「人次」的成長並無意義。
聯合晚報提供
張勝雄說,北市公車路線應該簡化,幹線公車就是其中一種方式,但同時該刪減無效的路
線。他說,原來每天搭乘公車有170萬人次,捷運開通及人口向新北市移動等因素影響下
,現在只有120、130萬人次,公車市場萎縮,「這個人瘦了,為什麼還要穿大衣服?」
他指出,公車路線刪減難度高,因為坐習慣的人不希望站牌離開家門口,但為了某些人的
方便,多出來的成本由政府負擔;另一方面,因為路網是按業者設置場站發展而成,政府
無法主導路線改變。交通學者多年來建議政府公辦設施要有公車場站或調度站,主導路網
形成,變更營運者也容易。
轉乘優惠 提升公車市占率效果有限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畫學會理事鄭羽哲也認為台北捷運通車後,北市公車路線遲遲沒有大幅
調整的思維,比如捷運信義、松山線通車,仍維持路線重複的公車專用道。
他說,民眾享受到轉乘優惠,當然歡迎幹線公車加入,但不會想到鉅額補貼花的是人民稅
金。北市捷運、公車轉乘補貼預算已膨脹到8億元,「簡直是吃人民豆腐」,對提升公車
市占率的效果卻很有限,尖峰時間4-6分鐘就一班,卻排擠了非幹線公車的正常出班。
配合合理工時、司機人數 檢討里程路線
他提出從供給導向來調整公車路網,鄭羽哲說,以652、307等單程要開1.5小時的路線為
例,來回完全不休息要3個小時,現在大客車駕駛奇缺,應配合合理工時及司機人數可配
多少里程來檢討路線。
市府觀察搭乘人次 將陸續調整更動
【記者張世杰/台北報導】台北市公運處表示,市府一直密切觀察公車搭乘人次變化,有
時增加、有時下滑,加上北市府陸續推出幹線公車、吃到飽月票,相信大台北搭乘公共運
輸的人次一定會增加,至於是捷運增加、或公車增加,目前還在觀察期。
對於學者認為重複公車路線應調整,台北市公運處回應,公車路線調整一直在做,以往民
眾習慣公車「一條直達」,增加許多非主幹道的彎繞點,效率其實不高,北市府去年7月
推出第一階段幹線公車,今年4月實施第二階段,跟幹線公車平行、直交的路線,都有陸
續調整更動,也有同步請公車業者陸續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