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買貴的部分,我覺得在金流/貸款匹配的狀況下,
對自住的人來說,買貴一些是相對小事,
因為你是自住需求,漲跌固然有相對失落感,
但擺長來看跟租金比,機會成本大多數時候還是好的。
我主要勸退是對大多數人來說,
你提供的數字,房貸所得比抓太緊,
一來可能遭逢變故會真的繳不出來,或是生命未來的大小財務決定會因此動輒得咎,
二來這容易會導致漲跌對你來說從小事變成大事,心情容易不穩定,會影響生活。
除非你是心思強健能落實蓋牌型的,
買了短中期內不會還看東看西,也不會研究左右鄰居社區如何如何。
那麼不動產的確因為買賣上的節奏較慢,
在小幅起落過程中,比較不會輕易的脫手被甩下。
所以我說還是要看原 PO 對自己財務的看待跟信心如何。
也有可能你的確是個很有自制跟秩序的人,
或是我提到的,在財務上有些不便明說的寬裕。
在有搬出去的剛需 + 三個前提下,我多半會勸進。
1. 房貸利率小於通膨/資產膨脹(套利)
2. 且利息小於租金(機會成本)
3. 且每月本利還款小於穩定可負擔現金流(風險)。
三個條件都存在嗎?存在的話就上吧
(給板友參考的)
畢竟因為有自住需求但過於小心而導致越看越想越問越不敢買的例子是真的。
至少近十年內,太小心的自住者多是後悔的...
推 hellogym: 買房子最怕這樣 想東想西 只會越看房價越高 08/09 15:09
→ hellogym: 新手買房子是需要衝動的 想一堆不敢買 最後大機率都是 08/09 15:10
→ hellogym: 多花錢而已 08/09 15:10
而現在原 PO 在搬出去的需求看起來是偏強的。
1 外部金融條件八成還是為真,以及你有提到你的薪資是可以拼上去的。
2 雙北八成為真。實際還是要看社區或地區資料,你是要買的人,應該要比我熟。
3 是現在你最大的風險點。
也導致心態容易不穩定。
雖然數字上面彷彿可以過,但是個很沒有緩衝,心思容易被影響的規劃。
會想著是不是買貴了,能不能省一點,會不會跌啊,等等等,
是正常會有的思緒。
然而思緒浮現的時候,感受是放鬆能自在看待的嗎?
若否,表示你的狀態未能平和平順,
呈現出這房子/花費,跟你的緣分其實還沒有到。
要先讓自己跟財務收支找到和解點,
像是先租屋搬出去試試,感受收支跟在原生家庭中的實際差距。
或是把職涯收入提升的計劃加緊腳步,看是否能在自己的掌握中。
都能幫助自己的心態穩健。
之後,再來想買屋的事。
再說一次,購屋利基三個條件
1. 利率小於通膨(套利),
2. 且利息小於租金(機會成本),
3. 且每月本利還款小於穩定可負擔現金流(風險)。
(三個條件都存在的話,財務上勸進)
以及最重要的,
0. 你為什麼要買房子?
倘若沒有想清楚為何而買,什麼條件留下,
那麼即便前述錢的事都過了,心還是會亂的,生活會沒有安寧。
那就失去很根本關於離苦得樂的追求了。
以上淺見,歡迎板友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