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閃電,研究:生物電活動與全球大氣電場息息相關
https://technews.tw/2020/05/09/electrical-activity-living-organisms-lightning/
任何一種生物都會有生物電現象,人體某些疾病如癲癇、巴金森氏症等便與身體電活動異
常有關,但在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中,大多數電活動都以極低頻率發生,其起源已被忽
視甚久。現在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AU)新研究指出,生物電活動似乎和大氣電場息息
相關。
我們知道大氣中自然存在電場(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當天氣不穩定時,大氣
電勢梯度(Atmospheric Potential Gradient,APG)可能增強,如果遇到雷暴天氣,
APG 甚至可以上升到每公尺 10,000 伏特,之前研究已證明過有些昆蟲藉大氣電場使力,
比如蜜蜂藉之與蜂巢通訊、蜘蛛藉大氣電場起飛遷徙,稱為空飄(ballooning)。
然而事實可能超乎想像!由臺拉維夫大學教授 Colin Price 領導的團隊發現,從海洋浮
游動物、鯊魚到我們的大腦,每個活生物體中的電場都與透過全球閃電活動測量的大氣電
場極為相似。
在動物神經系統中可以觀察到電活動訊號,控制著生物功能,但研究人員指出,在脊椎動
物和無脊椎動物中,無論不同生物之間大腦大小與複雜程度差異有多大,不只表現出相似
的低頻電活動(大多數電活動以極低頻率發生,最大頻率約 50Hz),也與閃電活動產生
的無線電波頻率(3~30Hz)相似。
科學家提出,生物在地球上進化了數十億年,也許閃電活動在大氣中產生的電磁頻率明顯
影響了生物細胞中電活動的發展,假如科學家能找到方法來控制人體放電活動,或許能衍
生出開創性療法,解決癲癇、巴金森氏症治療難題。
至於大氣中的電活動為何會影響生物過程,目前仍缺乏解釋這一發現的物理機制。團隊表
示未來需要設計新的實驗,觀察雷電產生的極低頻電場如何影響活生物體。新論文於今年
2 月發表在《國際生物氣象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
!!??
簡單來說,針對閃電的研究發現外在的大世界和生物內在的小世界互相關聯。
目前科學家還在研究為何兩者之間會互相影響。
所以有沒有打通天地之橋的大能要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