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rdguyboy (懶洋洋)》之銘言:
: ※ 引述《kalen123 (歸來舊茶)》之銘言:
: : 肌肉就是肌肉,
: : 單從組成來講沒有分真的假的。
: : 但是,
: : 由於不同運動所使用的肌群,
: : 對爆發力與耐力的要求不同,
: : 講中看不中用或是死肌肉,
: : 有其合理性。
: : 下面是國外攝影師對不同運動員的肌肉比較
: : 哪怕同是田徑,
: : 也會因為跑的距離不同而有天差地遠的差別,
: : 最明顯的就是圖中跑馬拉松的男性運動員,
: : 全身上下減重到接近皮包骨的程度,
: : 但是單純長程賽跑的運動員,
: : 其肌肉就明顯發達許多。
: : 再來看看別的例子
: : 這是吸收了泰拳的膝擊等技術,
: : 發展出踢拳的踢拳之鬼
: : https://imgur.com/DWpACEQ
: : 他的肌肉形狀明顯與單純從事健身的人不同,
: : 全身上下看不出有明顯的肌肉形狀;
: : 這是因為與健身者相比,
: : 像這種武術家的肌群更重視全身的協調,
: : 而不是特定肌群的強度。
: : 一般所謂的死肌肉指的是像這種由於鍛練肌群與從事活動需求不符,
: : 導致空有肌肉卻反而帶來反效果的狀況。
: 事實上 抗打擊能力本來就是越全面越好
: 你沒有練到的地方可能都會變成你的要害
: 畢竟你肌肉多一公分
: 你稍微轉個身就能用這一公分的肌肉多抗一分打擊
: 這幾年的UFC很明顯 已經很少有這種武術家出現了
: 幾乎都是肌肉猛男 只是根據臂展跟擅長招數 特化的肌肉群不一樣罷了
: 科學化格鬥的路上
: 往往會出現最佳解
: 不要以為健美先生不能打
: 很多健美選手以前都是格鬥傷兵 成績不好退下來練的
: 也有健美選手轉行格鬥 成績也不差的例子
: 只能說撇開反應力跟天分 肌肉就是唯一的基礎 沒有之一
: 以前那種沒啥肌肉的武術家早就被淘汰了
: 你以為很抗打 其實只是很抗"普通人"的打擊
: 別再拿種瘦皮猴似的武術家照片來秀了
: UFC擅長泰拳的那幾個也不會像前輩一樣很多肌肉沒練到
: 錢夠了資金到位 能更抗打幹嘛不練?
: 沒肌肉真的別想上場 連保險都不敢幫你買
: 至於體育選手的肌肉? 別鬧了 那是體育 不是格鬥 方向不同無從討論
你有兩點錯誤
1. 別人在講A,你在講B
該篇的論點是: 用不到的肌群就是無效,講極端點就是死肌肉。
這邊的重點是"用不到",
在該篇特別強調不同用途使用的肌群也不同,
從那幾張圖中可以看出來,
跑馬拉松的人越輕越矮越好;
但跑長程乃至於短程的人,
腿越長,腿部肌肉發達能在短時間爆發的人才有優勢。
在最後以武術家的照片來說明"健身"所練的肌群與"格鬥"所使用的肌群差異,
對為何會有"死肌肉"的說法作一個END。
而你拿同樣是武術、格鬥家的來比較,
無視討論的對象差異,
這是第一個錯誤。
2. 無視UFC量級限制
UFC是有不同量級的
體重 (注意並非單純肌肉,也包含骨架、脂肪) 一直都是格鬥時的一種決定因素,
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
我比你輕,
對打對撞時我吃虧的情況居多。
因此UFC之類賽事會規定量級,
你所謂的肌肉猛男應該指的是重量級(92Kg以上)
https://imgur.com/mUJixR6
冠軍 Stipe Miocic (但即使是他,其肌肉外觀也沒有像健美者一樣有菱有形)
該篇提到的踢拳之鬼,
維基上的資料說是62kg,
這相當於UFC羽量級
大概是這樣程度
https://imgur.com/e8Qe00k
其實差不多,
都是你口中所謂的"瘦皮猴"。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並不難理解,
因為肌肉的密度高,
如果哪天你能找到一個不超過65公斤卻又全身肌肉的猛男,
他的身高多半異於常人的矮,
而手短腳短又會造成格鬥上的另一種不利。
這種限制造成輕量級、羽量級之類的選手都會是你口中的瘦皮猴,
沒搞清楚量級的分別,
混在一起談,
是你的第二個錯誤。
有點脫離這個版的主題了,後面只會推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