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瑞芬】
寫這篇文章的十一月中旬,五都選舉巷戰方酣,我剛看完陳少聰新書《永遠的外
鄉人》,案首則是稍早讀完的舒國治《水城臺北》、馬世芳《昨日書》、亮軒《壞孩
子》、吳億偉《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這麼多書同時配上黑白照片,訴
說起往日情懷,並記起自己的父親母親,在秋冬之際,特別令人感受到一種暖老溫貧
的安生意味。如果再加上稍早的蘇偉貞《租書店的女兒》、周志文《記憶之塔》、古
蒙仁《虎尾溪的浮光》、王文娟《微憂》或鄭鴻生《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李志
銘《裝幀時代》,這2010年的台灣散文,竟好像要被昨日之歌的裊裊旋律淹沒了似的
。正如鮑伯.狄倫(Bob Dylan)1964年"My Back Pages"的歌詞:「我彼時是那樣蒼
老,如今卻更年輕了」。這世界有什麼是不能移易的嗎?好與壞,是與非,黑與白,
信念與謊言,這樣無礙的並存著。這世界,同時又是老人閒著,小孩很忙的。例如我
並讀著舒國治《水城臺北》和郭正偉《可是美麗的人(都)死掉了》,特別有此感受
。舒國治閒閒形容六○年代的永和,如同「人人像是昨晚看了五百頁小說然後睡到今
天中午起床並不約而同來到巷口找燒餅油條的一個小鎮」,而作為寶瓶新世代六人組
中唯一出版散文集的優異新人郭正偉,忙忙急急像張開了全身敏銳雷達卻找不到出口
一樣,充滿鬼的狂歡,異色的情慾。書末好可愛的要讀者寫信給他並附上一片手邊可
以撿到的樹葉,還害我差點真的這麼做了,雖然實在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時光飛逝,草原欣欣向榮,我們只能在殘餘的部分,去尋回力量。像老電影老台
詞,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經完全了結,民國百年即將到來,結清了記憶帳款,
好全力向下一個未來奔去。追憶往事,固然是2010年台灣散文主軸,同時不可小覷的
是周芬伶、蘇偉貞、王文娟、李黎、廖玉蕙、張小虹、楊錦郁、胡晴舫、楊明、郭昱
沂以細膩文筆在今年展現的女性能量。旅行題材,台灣味道,是劉克襄、王盛弘、張
子午與焦桐筆下的勝場。蔣勳鑽研南朝書法與人物行止,席慕蓉出版散文精選集,劉
梓潔改編得獎散文為電影,林文義孤寂的在抒情的右外野繼續練投。趕著張愛玲逝世
十五週年,皇冠把張愛玲全部作品整編整編,成了「花系列」,散文也不例外,還外
帶一本與宋淇夫婦魚雁往返的書信集《張愛玲私語錄》。今年學界出書的另有柯慶明
《2009/柯慶明》、簡政珍《我們有如燭火》、李惠綿《愛如一炬之火》,資深主編
/名家亞弦、隱地、陳義芝、唐諾、楊照、許悔之都有雜文或評論結集。此外,文壇
出現了幾株個人色彩鮮明的奇花異卉(實為「天外飛來怪咖數名」),為低迷的台灣
散文市場提振了不少精神,平添了幾許風采,他們是毛尖、馮傑、韓寒、薛仁明與李
煒。
如果我們百無聊賴兼讀書讀累了,來玩個配對遊戲吧!正如書店裡「買張愛玲送
胡蘭成」(或買胡蘭成送張愛玲?)的噱頭,台東卑南族作家巴代的《走過──一個
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簡直就是去年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註腳;陳
少聰《永遠的外鄉人》則是《巨流河》的補充說明;張子午《直到路的盡頭》,是幾
年前謝旺霖單車壯遊西藏《轉山》的歐洲苦行版;而大陸女作家毛尖心口爽利的《亂
來》,很適合和心機美人張小虹的《資本主義有怪獸》握個手。大陸作家馮傑得了不
少台灣文學獎結集的《丈量黑夜的方式》,寫的是真不錯,胡晴舫《旅人》、張讓《
旅人的眼睛》、李黎《加利福尼亞旅店》和王盛弘《十三座城市》文筆都細膩耐讀,
適合城市繭居族臥遊神往,為自己增添一點沒來由的滄桑老成疲憊感。林育靖《天使
的微光》可和去年黃信恩《游牧醫師》一起放在候診室,讓醫院多一些女性醫者的幽
微柔光。郭昱沂《巴黎的前後時光》和楊明《城市邊上小生活》,那點兒異鄉閒適,
秋光薄脆,挺滋潤的小日子,從書名到情趣都挺像鬧雙胞,楊錦郁《向太陽說謝謝》
情境亦近似之。
要古早味一點,買鄭鴻生《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的,應該也會喜歡古蒙仁《
虎尾溪的浮光》、舒國治《水城臺北》,北中南的台灣早期風情都包了,再加碼一本
焦桐的《臺灣味道》,包準滷肉飯、白湯豬腳與炒米粉吃到飽。較諸柯慶明日記手札
《2009/柯慶明》之摩頂放踵,以利學生,周志文的《記憶之塔》直如三十年後中文
學界的《野火集》,忽忽有燎原之勢。你簡直要懷疑,他們真是同一所頂尖(大陸叫
「尖子」)大學來的嗎?
而我的浮想聯翩,還不只此。我敢打賭,李煒與薛仁明這兩個博通之人,一洋味
一學究,坐在一起,大約半盞茶都喝不完就要拆夥;李志銘和最近在台中開了旗艦版
茉莉二手書店的傅月庵(林皎宏),根本是拜把兄弟;音樂DJ馬世芳和張鐵志如果二
人搭檔在大學開「民歌搖滾」通識課,包準秒殺當機,人潮塞爆到樓梯下。
用李煒《書中書》裡提到的法國小說家丹尼爾.潘南克(Daniel Pennac)的話
來說,每本書都應像其他商品附有一紙消費者權利單,說明讀者有以下權利:不讀的
權利、跳頁的權利、不讀完的權利……。或者,不想說出讀後感的權利。例如唐諾《
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就讓我在咖啡館讀得頭暈腦脹,終究因為西學底子太爛,徒
呼負負,棄子投降;陳義芝《現代詩人結構》雖則辭情俱美,這種宜於升等的厚重磚
頭,只好等到我哪一天開了竅,再把它從書架上請下來。楊照《霧與畫──戰後台灣
文學史散論》寫得是好,大半是舊作結集,兩分鐘就讀完了(張小虹《資本主義有怪
獸》亦同)。倒是楊照《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上下兩冊超值組合,一邊論時事一邊
說故事的專欄文章,讓我不知不覺邊看邊笑,消磨了一下午。
從形式和內容都順口好讀的,是許悔之集合編輯檯序文成書的《創作的型錄》、
隱地敘寫文壇老掌故的《朋友都還在嗎?──《遺忘與備忘》續記》、評詩的《人人
都有困境,讀一首詩吧!》,還有一本顏艾琳的詩文手札《微美》。而看起來「硬斗
」事實上極好看的,則是亞弦的《記哈客詩想》、薛仁明《萬象歷然》、張系國《亂
世貝果》和蘇雪林《擲缽庵消夏記──蘇雪林散文選集》。
《記哈客詩想》名字頗玄,其實不過是亞弦數年前在東華大學擔任「駐校天鵝」
時期寫的聯副談詩專欄。「記哈客」即東華大學附近的志學村,「天鵝」之說,當然
也有典故。〈百無一用是詩人〉文中,亞弦自稱「請一位詩人就像在校園的湖邊養隻
天鵝」,正如佛洛斯特當年在維吉尼亞大學駐校,只是偶爾在落滿楓葉的校園裡散散
步,讓學生得到一份驚喜與感動,這就夠了。這當然是自嘲的話,《記哈客詩想》這
書可不能小看。從惠特曼論到李金髮,亞弦以一個優異詩人兼編輯的水磨功夫,結合
了精準的語言和體會,他自稱,《深淵》體現了存在主義「自己內在的崩潰之聲」,
詩是可以「發掘人類心中的魔鬼,或製造更多魔鬼的」。甚且,「成功的作品是作者
全人格的投影」。讀得我頻頻點頭,深慶自己買了這本書。這是一本適合獨自在夜裡
邊聽古典樂邊自得其樂手舞足蹈的書,特別不宜於麥當勞,切記!
引自︰http://0rz.tw/c3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