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不過不是補習班的,是學校的。
我之前在中寮國中兼課,
中寮國中的學生程度約等於爽文國中,
也可能略小於,總之就是偏鄉程度。
我在寮中兼課七或八年,磨的最多的,
是如何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當時是數理都有教,但是理化明顯較好。
教數學時,有時候會帶入一些趣味數學,
比如說蛋糕切幾刀會最多塊(分數單元),
男生追女生要追幾秒才追的到(速率)等,
但大多數還是用罵的居多,
因為數學之美本來就抽象,需要思考,
小部分因上課理解而產生興趣,但不多。
但理化就不同了,帶實驗本身就新奇,
加上刻意操作,帶些印象深刻的實驗,
如氫氧少量混合點火(電解水),
所以學生接受程度較高,學習也就積極,
當年基測,有1/3上70分,1個滿分,3個只錯1題。
(當然也要感謝生物地科老師)
這說明了,如何引起學習動機的重要,
近幾年,一直再落實數學抽象具體化,
用大量畫圖、影片都好,
主要就是要達到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思考,
自動欣賞數學之美,雖然說路還很遠…。
我相信,老師本身就可以促使學生學習,
若是更強的老師,
跨越家庭教育而讓學生更積極並非不可能,
只是很累很累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