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ear26 (熊二六)》之銘言:
: 好比明明我和日本女同事都在聊玩命關頭...
: 又拿動畫來說
: 拿學園孤島來說がっこうぐらし > 平假名
: 監獄學園則是寫作監獄学園 可是採片假讀法プリズンスクール
: 可是發音差很多的東西 想和日本人討論也有點難度
: 所以音譯是不是比較好的做法?
這樣說吧.
我是香港人, 我平時看書看讀物, 基本上看英語多過看中文的. 英語對我
來說, 比國語更接近母語, 我在臺灣用國語說話不流利, 但可以用英語跟
人談得很開心.
但是看一些外國作品, 翻譯是否我不看? 不是.
如果追求原汁原味, 我都會看原文.
直接看英文日文的.
但是翻譯的我都會看, 而且特意保存.
例如 CoYG 系列, 我就很熱衷在網絡上到處尋找中文版.
即使英文版好找太多, 但是我覺得中文版有特殊的味道.
裡面的用字, 用詞, 以及寫作方式都反映出某個時代和文化風格.
我會視那種風格為最有價值的地方, 也就是從翻譯看到時代.
這些在你看二三十年前翻譯的東西時就會有感覺.
相反那些很音譯, 或者是翻譯的本土化程度低, 欠信達雅的東西.
那種東西對我來說價值不大, 甚至是不倫不類.
如果我真的那麼在意要與世界接軌, 根本就該看原文.
那些音譯不會協助你「跟世界接軌」的.
因為你是看原文的能力有限或者不看才需要那種音譯.
如果你要看翻譯,
你就是看自家人依著別人骨架造的新東西.
雖然骨架是別人的, 但是味道已不同了.
就像臺灣的燒臘不像香港的燒臘, 香港的臺菜也不像臺灣的臺菜.
我把翻譯視為一種再創作, 也就是說, 一種灌注本地文化的改造行為, 而
不是單單為了把意思翻過來. 所以, 我覺得這不是只將意思傳達, 而是「
本地化」, 這才是翻譯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