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有一種苦修主義的傳統
這種苦修主義的根本是認為可以靠行為稱義
如果要靠行為稱義,當然要嚴格的遵守各種律法
物慾當然會影響人違反律法,因此要遠離物慾
德雷沙也是認為人可以靠行為稱義
他認為任何有好的行為的人都可以得救
所以他說他要幫助印度教的人變成更好的印度教徒
在他的神學觀中
所有的神都是同一個神,只是不同的表現
也難怪他最後會承認他的笑容是偽裝的
他絲毫不覺的上帝存在
德雷沙的例子,是一個嚴肅的例子
告訴我們這種人人可以得救的神學觀是錯的
※ 引述《imac5780 (imac)》之銘言:
: 我不會為德雷莎去辯護
: 如同很多人指出的
: 她可能有參雜異教信仰
: 但有一件事我覺得可以深入研究
: 就是她認為苦難可以賺取功德這件事
: 當然我們知道基督信仰裡沒有功德這種名詞
: 但是
: 也許她認為苦難是在陪同耶穌繼續完成救恩
: 這是有經文根據的
: 西1:24 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
: 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
: 這是一種持續的耶穌救贖觀
: 耶穌繼續在為教會受苦
: 而信徒可以分攤耶穌的痛苦
: 當然
: 只憑一句經文題確過於牽強
: 但是這也可以做為一種安慰
: 例如:
: 一個好基督徒為什麼會慘遭不幸呢
: 也許他正在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