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
起碼從ptt基信板的有限視野來說,
我們看到三種進行信仰認知活動的進路:
1.歷史意識(from科學主義)
2.正統意識=無歷史或去歷史之意識(但並沒有去完全XD)
3.效果歷史意識(追求主客融合的、在歷史/傳統中的...)。
→ sCHb68: 所以要先解決「神學必然有人主觀認知層面, 04/01 10:21
→ sCHb68: 同時如何能對實存(如:上帝)有把握是客觀的?」 04/01 10:21
→ sCHb68: 為何不會像費爾巴哈講的,上帝只是人的投射想像? 04/01 10:22
對實存或物自身的把握,以上三種進路都是在做這件事。
1.歷史意識:「人體驗神」或者準確說「宗教體驗(Erlebnis)」,
是可以客觀分析乃至量化、質化分析的。
而聖經的字句也可以提煉出「精義」=讀經的「體驗」。
缺點:這種「宗教體驗」怎麼確定是雅威神而不是別的神或鬼魔
或單純是錯覺、精神病、鴉片之類的...。所以不太容易渡過「火溪」
(費爾巴哈的批判),或是放棄渡過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