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ble.fhl.net/bible_teach/apo/la-12.htmhttp://goo.gl/MQKJzZ http://goo.gl/YACsgX 彭國瑋老師請goo"正典 形成 新約 舊約" 可以找到一堆資料
http://goo.gl/OKO4lF 天主教觀點?主要是強調次經沒那麼糟....次經就是兩約之間的一些著作,其實也是有參考價值的....以上是關於「選擇」哪些經卷的問題,397當然是一個段落,但後續其實又為了幾卷書要不要選進來吵不休到了7世紀左右稍微休止,反正東西教會、各古教會小傳統(如敘利亞、埃及等)各堅持各的。直到改教時又吵起來,然後又穩定下來...。但無論如何,主要的經卷是差不多,不同的經卷部份若願意也都可以去找來看...再好的經卷,沒有被讀也無法產生效用,再差的經卷,讀了也會自己判斷或者可以拿出來討論。總之,以上是經卷的選擇問題。至於一些反教者喜歡提的經文被竄改什麼的,那就是「經文批判學」的範圍,簡單說就是要去找各種古抄本來比對,這樣討論才有意義、有根據。回到經卷:舊約37卷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是次經幾卷各派有差異,新教則不接受次經的權威性,頂多當成可參考的讀物;新約27卷大致沒問題,但是一些古教會會差幾卷相對於舊約比較少信仰權威的是次經;相對於新約則是偽經排除偽經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偽經是屬於靈智派(諾斯底),就是與正統信仰有顯著差異者,另外就是比較偏單純道德教訓或是一些軼事傳說,還有就是寫作年份明顯離初代教會太遠的(初代教會為1世紀,第二代信徒頂多到2世紀...再之後的作品就比較與新約的性質遙遠了....新約=初代教會對耶穌基督的見證;或者稱之為「使徒性」的標準。可參本板
#1M-wuhLF抱歉,前面寫錯,舊約39卷前面講397年,主要是新約部份,至於舊約...舊約很複雜...。先講一般原則,基本的假設是,先有口傳,再有文傳。所謂口傳,就是父老教導的傳遞,可在一些原住民的傳統中仍能看見。而口傳的精準度有時反而更勝文傳,因為口傳的過程包含一個權威的信仰傳遞的過程,並且是社群性的;相對地,文傳有可能發生抄寫錯誤(參製造耶穌一書提到許多抄寫者在我們今天的標準跟文盲差不多XD),(btw,製造耶穌一書就是在介紹新約,特別是福音書的經文批判學或經文鑑別學),還有,文傳比較屬於「個人」的活動,有時較少了一些信仰社群的規制,但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只能說抄本的良莠不齊,差異頗大,需要專家去花很多時間力氣處理,所以新約的希臘文原文聖經,是會不斷出新版的,就是因為經文批判學的工作持續在做,而這些成果也都會影響新版的譯本但要注意的是,那些「新版」,未必比「舊版」一定準確或者說讀起來有感覺、有幫助等等,所以一些經典的舊版本,就跟紅酒一樣,不是越新的才越好,而是各有特色,甚至越陳越香...總之,老話,讀了有幫助才是真的;沒讀,或者讀了沒幫助,或沒讀到精髓(信仰裡講「精義」)也沒意義[我前面講到「經典舊版本」,主要是指譯本為主,至於原文聖經有沒有經典舊版本,如ACDSee2.44XD,那就要問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