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咖啡中的苦、雜、澀味

作者: DoAsInfinity (D A I)   2020-09-03 21:33:14
這些味道很常被歸咎於「過萃」,
這個過萃概念令許多人在調整咖啡時,
朝相反的方向調整。
首先,
我們需要瞭解苦、雜、澀這些味道,
很常不是一種味道。
舉幾個我教學時遇到的例子。
/////
一支帶檸檬皮、茶感、蜜感的水洗耶加,
在萃取時前段濃、後段淡,
現場六個人試喝,其中有兩個人覺得苦,
另外幾個覺得酸有點尖。
這是來自於那個酸感的後韻強,
而缺乏後段味去平衡它,
碰巧有兩個人把那個味道辨識成苦。
而後將萃取調整讓後段變濃,
覺得苦的兩個人便不覺得苦了。
/////
某混合豆,
有前段花香、柑橘,後段發散感核果。
萃取時用較低溫,中間偏後段平衡,
令核果感較為明顯,
忘記現場有幾個人,
總之有一個人覺得有雜感,
其他有人覺得有甜感。
調高水溫並將平衡往前提一點時,
原本覺得有雜感的人說不雜了,
其他人覺得變薄了。
//////
有人在調整義式豆時,覺得豆子澀,
然後請他加粉量,提高濃度,
就解決了。
////////
我們在咖啡所喝到的味道,
一來,不是單一味道,是複合味道,
二來,辨識味道每個人有辨識習慣差異,
再者,
味道的濃度不等於味道的強度。
最後
把過萃概念完全捨棄會比較實際。
///
直接整理容易被說苦的味道
1. 那個人不喜歡的味道
2. 較為強烈的味道
雜味
1. 那個人不習慣有味道的地方有味道
2. 不容易辨識的味道
3. 要強不強或要弱不弱的味道
澀味
1. 真的有澀味
2. 受潮的味道
3. 某種烘焙的特性
4. 太淡
5. 太濃
////
可以從認知方面去研究一下味道~
作者: DoAsInfinity (D A I)   2020-09-03 21:34:00
啊 是主要寫給前幾篇討論的板友參考的~
作者: qoopichu (非洲邊緣魯蛇)   2020-09-03 21:39:00
應該要加註是萃取,不然烘壞的不管怎麼萃都還是雜味澀味
作者: DoAsInfinity (D A I)   2020-09-03 21:43:00
欸~苦的要烘到真的焦耶,澀跟雜是比較容易在烘焙出現是真的…
作者: qoopichu (非洲邊緣魯蛇)   2020-09-03 21:45:00
不會啊,你火大一點還沒烘深頭尾比較脆弱的地方就會黑了
作者: newererw (認識是感情的開始)   2020-09-03 21:54:00
請問如何調整後段變濃?
作者: DoAsInfinity (D A I)   2020-09-03 21:57:00
手沖的話 沖煮後半段或後三分之一的濾杯上水位讓它變低 (用很粗略的講法是這樣)
作者: qoopichu (非洲邊緣魯蛇)   2020-09-03 22:10:00
簡單來說就是流速變慢
作者: Maoxiaopai (貓小派)   2020-09-04 00:37:00
澀是觸覺 應該是澀感而非澀味
作者: DoAsInfinity (D A I)   2020-09-04 00:59:00
樓上說的是澀感(觸感),我說的是人們認知中的澀味(複數種類感受),是不同的。畢竟感受類似時會被用同一種方式敘述,無論正確與否,就是被這樣用
作者: qoopichu (非洲邊緣魯蛇)   2020-09-04 03:16:00
辣味也不是味覺啊,習慣用習慣的就好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為核心王)   2020-09-05 11:09:00
感謝分享,希望可以有多一些沖煮的討論跟分享
作者: CJhang (Civil Jobs)   2020-09-05 11:45:00
我是覺得要看他喜歡什麼焙度 才好知道他要的味道 我現在無法理解好喝的深焙是什麼東西…
作者: DoAsInfinity (D A I)   2020-09-05 11:47:00
說實在的,沖煮的東西很難網路上分享,因為它跟味覺無法分開。只能說要真的學沖煮,要先瞭解味覺,瞭解味覺不是杯測。
作者: sltovrey (嘎嘎嘎嘎逼)   2020-09-05 16:16:00
好文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