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nohpla (狸)》之銘言:
晚飯後又進行了一次測試,這次調整了:
1. 研磨度:由小飛馬3->小飛馬2
2. 粉量:20g (不變)
3. 注水:300g,注水方式由40+40+100+120變成60+60+180。
從外觀上看,因為注水由四次改成三次,第三注180cc在V60 1號上的水位已經是
最高的狀態,如果是V60 2號濾杯,應該可以嚐試一次注水。
結果差不多:很乾淨,味道展的很開,很像加強版的Americano,味道豐富很多。
一樣完全沒有苦澀味出現…
小飛馬刻度2是我在手沖上用過最細的刻度,我的刻度1差不多是Flair壓到12Bar也
壓不出來水的程度,所以再細大概也只剩一格的空間,也就是1.5。
總結來說,我覺得顛覆我過去的觀念有:
1. 就算刻細度接近義式機,手沖也不一定就會過度萃取
2. Hoffmann 沒說錯,水溫高,流速真的變快,所以水煮滾直接沖其實沒什麼問題
3. 從杯壁注水還是一樣乖乖從粉層通過,以前覺得水會從空隙鑽過去真的想太多
最後我整個想了想:均勻預浸、夯實粉層、不擾動咖啡粉、維持粉床平整、維持在
最高水位讓全程溫度跟壓力變化盡量穩定…
本質上,這很像用濃縮的概念和操作手法套在濾滴上使用,唯一的差別只有粉床的
形狀,跟只透過重力萃取而沒有加壓而已…
: → jaysuzuki: 直接注在濾杯上,蠻特別的,之前沒有每次斷都搖晃也是 07/22 14:05
: → jaysuzuki: 都這樣注嗎? 07/22 14:06
對,除了第一注預浸,之後每一注我都是直接從杯壁注水。
我看猿田彥和Hoffmann的影片都是類似的操作,這樣注水最直接的結果,就
是粉床會非常非常平。
: 推 longtimens: 我也覺得要晃的時候有點趕 尤其是粉量沒像影片30g的時 07/22 14:43
: → longtimens: 候,是不是真的該買一個hario switch了哈哈 07/22 14:43
我原本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的老飛馬刻度由3改到2,確實像前輩們說的,流速
已經足夠慢到可以自在操作的範圍,所以也不是必需的。
我反而覺得01濾杯真的有點太小,濾杯太小會影響可以晃動的範圍。
幸好V60 02不貴…
: 推 cool2548: 這樣第一注水也許不用手沖壺? 用燒杯裝水直接灌 07/22 15:40
可以,甚至直接用一般快煮壺下去灌也行,過程中完全沒有需要控制水柱大小。
只要能穩定出水的工具都可以拿來用,燒杯唯一的問題是降溫可能會降太快…
: → Icta: 只是加速並不是spin的主要目的 07/22 16:04
: → Icta: hoffmann的研磨度應該不到小飛馬3,如果豆子不適合不要強求 07/22 16:06
: → Icta: 把它當成一個搭配來提升均勻度的手法,依自己喜好搭配就好 07/22 16:08
: → Icta: 如果不怕過萃的話可以再往細磨,一定可以順利搖起來 07/22 16:18
您沒說錯,調細一格確實就順利搖起來了…:)
加速也確實不是主要目的,我覺得,那只是讓粉床維持平整,同時避免水流被阻塞
的方法,過去用太細的粉手沖,或是磨豆機的細粉量太多時,經常就會碰到流速太
慢的狀況,結果就不會很好。
: → tim03090309: 一般來說影響水流的均勻程度的除了豆粉的均勻度以外 07/22 16:24
: → tim03090309: 還有流速 磨細之後流速下降 自然水流的均勻度也會跟 07/22 16:25
: → tim03090309: 著下降 可能就會造成通道效應 進而導致澀感 可能可 07/22 16:25
: → tim03090309: 以解釋你提到的狀況 07/22 16:25
我後來有把那個錐形粉床拆開來目視一下,不管刻度是粗還是細,這樣搞法,粗粉
都是集中在中間,細粉則分布在濾紙跟粉床的邊緣,過程中觀察流速就是很穩定地
,隨著水位下降,逐漸由快變慢。
其實這個結果已經讓我很吃驚了,對於手沖把刻度調在5都有機會沖出澀感的我而言
,刻度細到2味道居然可以乾淨到這種程度,這是之前我完全沒辦法想像的…
: → Icta: 總之問題不是技巧和壺,而是豆子+磨豆機的配合能否磨細 07/22 16:25
其實,我覺得應該不需要細到義式濃縮的程度,也就是說,大部份的磨豆機應該都合
格,而且這方式對器材真的很不挑。
細粉多?沒差,反正粉床沒在攪,看起來細粉的影響程度也變小。
沒有手沖壺?無所謂,反正從杯壁注水,一次加到最高水位,用茶壺都行。
濾杯夠大的話,只要一次浸潤,然後直接單次注滿等流乾就好,很省事。
這大概是儘次於濾壓壺外最懶人的沖煮法,就只有多幾次晃動濾杯的動作而已。
: → tim03090309: 要解決的話或許最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升級磨豆機(? 07/22 16:25
: → tim03090309: 或是也可以試試看磨更細之後篩粉 但移除細粉也就代 07/22 16:25
: → tim03090309: 表移除大量可供萃取的表面積 因此說不定會導致萃取 07/22 16:25
: → tim03090309: 率及濃度都大幅下降 可能是要注意一下的地方 07/22 16:25
我也有類似的感覺,我這次有作篩粉,但是說不定其實是可以不用篩的,或者不需要
篩的太乾淨。
會篩粉主要還是因為我的老飛馬出粉不是很穩定,同樣刻度,這次和上次篩出來的細
粉量經常有明顯差距,為了減少變數,我乾脆把細粉盡可能篩乾淨,否則實在沒辦法
確認刻度跟粉的粗細到底有什麼影響。
: 推 freshing: 換過流速慢一點的濾杯呢?明天來試試kono 濾杯,這系列 07/22 18:24
: → freshing: 的討論太有趣了! 07/22 18:24
有,我手邊有Kono二代的1號跟2號,Kono濾杯的問題是,真的很容易塞住,而且塞住
的時候通常也是水快流乾的時候,偏偏就是流不掉…
我不是很確定是不是操作方法的問題,可能晚點再來試一次看看,但是根據過往的經
驗,Kono是每逢粉細必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