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成均館榮獲中國孔子文化獎

作者: ckr (琴心)   2012-10-13 17:18:19
: 1.並沒有去中國化這個東西
: 實質上也不可能去中國化
: 提倡本土文化和復甦本土文化並不等同要拔掉中華文化
: 所謂的的去中國化是國民黨和其意識形態的抹黑
: 國民黨來台灣時藉由政治和軍事控制力量摧毀了台灣本土文化的主體性
: 所謂的台灣文化有分成兩種
: 一種是雅文化
: 雅文化早在國民黨時期要不是被邊緣化,要不然就是被白色恐怖消滅了
: 一種是俗文化
: 俗文化就是陣頭之類的...
: 也是一堆精英看不起的東西
: 今日的台灣意識就是要找回這些失落的這些東西
: 試問,多少人對台灣文學,台灣歷史,台灣思想有所涉獵的?
: 大多數人的中國史遠比台灣史還好對吧
: 而且對中國歷史想像還是停留在國民黨的想像對吧?
同意不可能去中國化,但漸少中國成分確實顯現在教材比例上。
雅俗文化對抗跟去不去中國化是兩碼子事,在中文學界,搞戲曲小說的也一直被做經學的
人看不起。但一來經濟社會結構改變,使得民間消費力提昇,傳統價值崩解;二是追尋新
創作格式為藝術發展難以避免的趨勢(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三是對俗文
化詮釋研究能力進步,以及多元文化等觀點的引入。種種因素造成了俗文化的地位提昇。
至於台灣文學的推崇,現階段來說感覺有些過頭。藝術需要時間的粹鍊,數百年的華文創
作,能夠積澱出來的經典自然不易與數千年汰選所留相比。
: 2.儒家文化不等於中國文化,不等於台灣文化
: 儒家文化是一個外溢的文化
: 到了現在,韓國,越南,日本等等...都繼承了某部分的儒家文化
: 後來西方民族主義侵襲,各國才用民族主義把儒家文化某部分轉型為自己想要的東西
: 若是把儒家文化限定為台灣繼承
: 這在邏輯上完全說不過去
: 難道中國和其他國家就沒有儒家文化的影子了嗎?
就算是外溢,也有本家分家的分別。當然所謂本家分家的說法,政治以及自我感覺良好的
成分很多,不如看實質繼承多寡,但這種概念的流傳也帶來許多好處。韓國日本都自認為
是儒家文化的正統繼承,至少曾經這麼認為,於是保留了相對完整而接近原味的傳統漢服
跟唐代樂舞等等文化遺產。所以站在古文化保存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不妨讓各地區都自認
為是正統,這樣一旦某個區域失傳了,未來也能夠禮失求諸野(多重備分)。
: 3.所謂的正統與否根本不重要
: 那是在中國王朝才有這東西
: 結合著形上天和儒家的概念運用在朝貢關係的產物
: 但現在這個時代是民主時代
: 正統? 這東西能吃嗎?
: 到不如把那種東西轉化為公民意識還比較實在,也比較符合現在的普世價值
: 4.所謂的台灣自稱中國文化正統
: 出了台灣以外根本沒人理
: 外國漢學研究也不看新儒家的東西而是看中國的東西
: 中國的孔廟也是抄自韓國(聽某中研院院士講的)
: 堅持正統這東西到底有什麼價值?
: 說那麼多,我不是反對所有儒家的東西
: 而只是覺得texure提的很扯罷了...
以中文學界來說,大陸的國學底子不如台灣深厚,對文本處理的細膩程度不同,但勝在現
代思潮引用以及批判能力。所謂正統,講的是學界保有良好中國傳統思想與方法的傳承,
既有偏乾嘉學風的,也有像新儒家這種發展中創新的路線,在近乎全面以西方觀點跟方法
的進路中保存一點點東方的文化多樣性。
台灣目前民主以及高度傳統中國文化混融,可以作為中國大陸未來發展的方向,對傳統文
化的高度繼承,也是大陸在經歷文化毀滅後重建取法的楷模。站在區域和平以及促進中國
民主化進程而言,台灣有指標性的意義。至於漢學研究要看誰,這種學界風尚就跟流行一
樣來來去去,近年來也有因為學會西方學術語言而出國交流的台灣中文學者,在現今對西
方思想的廣泛認識之下,未來應當會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因漢學界放棄本身特色與傳統詮
釋觀點並不明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