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俟解》讀書心得 (5)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0-07-20 21:18:57
以明倫言之,虎狼之父子,蠭蟻之君臣,庶民亦知之,亦能之,
乃以樸實二字覆蓋之,欲愛則愛,欲敬則敬,不勉強於所不知不能,
謂之為率真。以察物言之,庶物之理,非學不知,非博不辨,而俗儒
怠而欲速,為惡師友所錮蔽,曰何用如彼,謂之所學不雜。其惑乎異
端者,少所見而多所怪,為絕聖棄智、不立文字之說以求冥解,謂之
妙悟。以仁言之,且無言克復敬恕也。乃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
仁者,亦以驕惰奪其志氣,謂之寡交。居處、執事、與人,皆以機巧
喪其本心,謂之善於處世。以義言之,且無言精義入神也,以言餂,
以不言餂,有能此者謂之伶俐。鷄鳴而起,孳孳為利,謂之勤儉傳家
。庶民之所以為庶民者此也,此之謂禽獸。──船山先生《俟解》,
文章來源:網路
船山這段話應該是針對晚明社會風氣而發,明代中葉以後,陽明
心學遍及天下,流弊亦隨之而起。相較於朱子重視讀書窮理,陽明學
走的是更加平民化的路線,一切回到良知做為道德實踐的總根據。這
雖然簡易直截,人人都可以由此入手,但一千個人對良知就有一千種
體會,很多講法或做法未必符合陽明的本意。平民化也意味著有落入
庸俗化的風險,這正是船山要批判的。
船山以明倫、察物、居仁、由義為例,心學末流的明倫、察物並
沒有切實做工夫,在道德修養和知識探求上不斷精進,反而拿陽明或
佛老的話頭(樸實、率真、妙悟……)幫自己辯護,認為順著既有的
想法、做法最穩妥,將良知與慣性習氣混淆,變成助長懶惰的藉口,
這當然是陽明學的誤用。仁義道德也往往變質成一種包裝,實際上仍
是為了利,比如因為驕傲、怠惰而不親近良師益友,卻包裝成交友謹
慎;八面玲瓏包裝成善於處世;善於誘騙包裝成伶俐;拜金包裝成勤
儉。要徹底反省這些行為背後的功利心態,才不會淪為禽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