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獲其身易,不見其人難。艮以一陽孤立在二陰之上,陰盛之世
,其庭之人皆無足見者也,其是非鄙,其毀譽誣,其去就速,其恩怨
輕。苟見有其人而與之就,不屑也,流俗汙世不可與同也。見有其人
而與之競,亦不屑也,其喜怒無恆,徒勞吾之喜怒而彼不受也。孤行
一意,迥不與之相涉,方且忘其為非,而況或取其一得之是!鳥獸不
與同羣,唯不見其人而已。是以篤實之光輝,如泰山喬嶽屹立羣峰之
表,當世之是非、毀譽、去就、恩怨漠然於己無與,而後俯臨乎流俗
汙世而物莫能攖。故孔子可以筆削誅亂臣,討賊子,而凶人不能害;
孟子可以距楊、墨,斥公孫衍、張儀為妾婦,而不畏其傷。不然,雖
自信其皭然之志操,而謙退則逢其侮,剛厲則犯其怒,皆咎府焉,唯
見有人而與之為訢、與之為拒也。三代以下,惟黃叔度其庶幾乎!為
陳寔則流,為張儉、石介則折,皆行乎陰盛之庭而見有人也。──船
山先生《俟解》,文章來源:網路
船山引《易經》艮卦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
人」,說明亂世中君子面對小人的自處之道。艮卦前兩爻是陰,代表
小人;第三爻是陽,代表君子。君子對待小人,最重要的是不隨之起
舞,不受小人影響。這影響有正反兩面,反面是與小人同流合污,這
固然不對;但即使因為受到小人刺激而義憤填膺,與小人激烈抗爭,
船山認為也不見得是好事。
小人往往受到一時的情緒或風氣所左右,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
。君子身處亂世,無位無權,如果過度激怒小人,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反而助長小人的罪惡。君子本人固然可以置生死於度外,但如果輕
易犧牲,會成為社會的負面榜樣,導致後人不敢挺身而出。孔子說:
「邦無道,危行言孫。」(《論語‧憲問》)並非貪生怕死,而是「
天下無道,自行其道」,以正直的行為讓小人自行領悟其過錯,不必
用言語爭辯,去批判、羞辱對方,這也是對人的一種尊重。船山舉東
漢時代的隱士黃憲(字叔度)為例,只要無視小人的存在,不受小人
影響(無論正面或反面),對方也無法加害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