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林榮基投稿】從余英時的談話說起:中

作者: vikk33 (陳V)   2020-09-13 12:28:30
【林榮基投稿】從余英時的談話說起:中國專制政治的根源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190124/T7PXRLQEA4W4WAETIAQM6S64WQ/
台北友人傳來題為〈共產黨為何席捲大陸?余英時分析是儒家思想影響〉的報道(聯合新
聞網,2019/1/1),先沒在意,近日網上有人翻貼,才留神起來。令人矚目的自是標題,
但引述余先生的談話,只寥寥數語。
望文生義,以為共產黨席捲大陸,只是儒家思想影響。余英時的原話:「共產黨在中國的
興起,固然主要受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民族主義刺激,但以儒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思想,也
成清末知識人接受共產主義的關鍵。……」。余先生不愧新儒家,言詞嚴謹,一個「也」
字,就將中國百代思想,接連起來。
共產治國70年,無疑也是專制政體,不禁令人思索,儒家與專制,到底是甚麼回事。事實
上對於這類探討,不談「五四」新文化運動,近代學者所論多有,如殷海光:
許多非孔的人士嫌惡孔制阻礙了中國的「進步」。孔制這一核心價值系統誠然拘束了中國
社會文化的「異動」到一種可觀的程度,但是它確也維繫中國社會文化的穩定到一種可觀
的程度。如果只看得到孔制對中國社會文化所發生的穩定作用而看不到它對中國社會文化
所發生的拘束作用,那麼可能是敬愛孔制者「情人眼裏出西施」使然。這是不合經驗事實
的。但是,如果只看得到孔制對中國社會文化所發生的拘束作用而看不到它對中國社會文
化所發生的穩定作用,那麼可能是由於憎惡孔制之情在心裏作怪使然。這也是不合經驗事
實的。在事實上,任何帶權威性的核心價值系統及依之而制定的倫範規律,對於它所在的
社會文化,既有穩定作用又有拘束作用。任何價值系統及依之而制定的倫範規律,不可能
只有維繫社會文化的穩定作用而無拘束作用,也不可能只有拘束作用而毫無穩定作用。孔
制也是如此。然而,無論孔制在中國社會文化曾經起過穩定作用還是拘束作用,在實際上
它是崩潰了。(《中國文化的展望》,台大版,頁173)
殷海光對儒家的批評,尚算中肯,中國(傳統)文化既有拘束又有穩定作用。儒家首重「
禮」,拘束的當然指「禮」,孔子夢見周公,曾推崇周公的禮教與建制「吾從周」。那甚
麽是「禮」?司馬光說得明白:
臣光曰: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
?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於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
豈非以禮為之紀綱哉!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
衞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
資治通鑑.卷一.同紀一》)
也就是說,「禮」是紀綱倫常、身份等級。身份不能變易,是固定的,在於國家,是君君
臣臣,在於家庭,是父父子子。不像階級,可以逆轉,如無產者一朝發達,建屋賣田,晉
身有產階級。清楚兩者區別,才能理解何謂「禮」。殷海光所指的拘束、司馬光所言的名
分,無非維護大一統,那怕採取武力。
維持大一統,光用武力不行,看看暴秦就知道。秦始皇儘管吸收了教訓,周朝分封不行,
意圖通過書同文、車同轍,地方行政改成郡縣制(戰國已有小國實行,非由秦始),但仍
然很快覆亡。導致覆亡的因由不是別的,正是焚書坑儒,即使規模不大,卻將大一統思想
徹底摧毀,形同自殺。
秦以後是漢。漢朝為甚麼獨尊儒術?無他,管治需要,武力是硬,思想是軟,維持一統必
須思想統一,也就是國家觀念,於是孔子的夢想,遂成雛形。
為何說是雛形?因為儒家學說,尚未「惠及」民眾,直到隋朝科舉,考的是四書五經,造
就儒家官僚,分派到全國各地,長期教化,從此大一統思想完成,國家觀念變成一體化。
從上而下,是君臣、國家;從下而上,是父子、家國。以「禮」代表,上下相通。所謂儒
家與專制,到底是甚麼關係,就不言而喻。
當然,僅從傳統文化,探究思想統一後,為甚麼依然歷代興亡?最簡單的說法:儒家可以
治人,不能治國。但也不足夠。
無論是國家觀念,還是家國意識,中國的專制政體,與西方民主社會,相去甚遠。西方立
國精神建基於人權,人人有投票權,政黨輪替,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執政黨的政府即使
倒台,國家不會滅亡。但是中國的傳統思想,只有「國」與「家」,以「禮」涵蓋,禮崩
樂壞,往往改朝換代。當有人提出質疑,常被斷章取義,作為反駁「民為貴,社稷次之,
君為輕」。事實上孟子所言,還有下文:
「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
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恰好反證,孟子所謂「民」,泛指民眾,跟個人權利,毫無相關。即使到了宋朝,商業茂
盛,傳統四民管治「士農工商」變成「士商農工」,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社會階
梯依舊建立在天子、諸侯、士大夫架構下,千古不易,最終還是「禮」。
眼下中共以黨代國,本質上仍以「禮」治,無論「五四」時代,還是40年前改革初期多數
的知識階層,明白傳統文化背離人權,僅僅試圖改良,都犯下同一錯誤,沒有徹底否定,
就像抱薪救火。
想想,港台的「大中華膠」,深陷傳統國家觀念,不待箝制,早就成了思想的囚徒,一如
鄂蘭所指摘的「平庸的罪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