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
:『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論語‧述而
》)
孔子病重,子路請代老師祈禱求福。孔子說:「有祈禱求福這回
事嗎?」子路答道:「有的。祈禱的文辭上說:『替你向天神地祇祈
禱。』」孔子說:「我早就祈禱過了!」
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對鬼神的態度。古人信仰鬼神,認為通過某
些儀式可以和鬼神交流,藉由超自然的力量祈福消災,滿足人們的願
望。子路也受到當時這種流行觀念的影響,幫老師祈禱求福。孔子卻
認為子路的做法沒有必要,他平常就已經有在祈禱。
孔子的祈禱當然不是通過宗教儀式,而是從事道德實踐。孔子說
:「天生德於予。」(《論語‧述而》)「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
天乎!」(《論語‧憲問》)可見孔子認為天是有德的,只要修德講
學,自然能夠與上天相呼應,即使面對困境(生重病、被追殺……)
,內心依然安定。宗教儀式本質上也是為了安定人心,使人更有信心
和勇氣去克服現實的難關,如果撥開表象,孔子的做法反而是更直接
的。孔子不見得否定鬼神的存在,他只是不希望人們迷失在表象當中
,覺得努力奮鬥過於困難而產生逃避心理,妄想走捷徑、抄近路,以
為通過一些小手段就可以得到神明庇佑,忽略了該做的事。如果神明
是公正無私的,當然不會鼓勵這種作弊的行為。
儒家的天人合一是從「天人合德」來說,人內在的良知與天道、
天理相通,重點在喚醒道德良知,而不是追求人和鬼神之間的神秘感
應。這固然是儒家的特色,但其他宗教同樣是勸人向善,只是對於道
德的根源,各家有不同的解釋而已。若能尊重、肯定各自的特色和長
處,不同的宗教思想還是可以相互溝通對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