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儒學是實踐的學問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2-08-09 14:57:31
問:「知至然後可以言誠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盡,如何用得克
己工夫?」先生曰:「人若真實切己用功不已,則於此心天理之精微
,日見一日;私欲之細微,亦日見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終日只是
說話而已,天理終不自見,私欲亦終不自見。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
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得欲
到之處。今人於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
能盡知,只管閒講,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無私可克,方愁不能盡
知,亦未遲在。」(王陽明《傳習錄‧卷上‧陸澄錄》)
陽明先生的這段話將儒家的實踐精神表達得很好,儒學是實踐的
學問,不只是鑽研四書五經,了解古聖先賢的話語和思想;更重要的
是將這些道理運用在自己身上,有助於身心修養。也不是盲目地照搬
、硬套古人說的道理,畢竟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時空環境、
背景條件也有所差異,因此最重要的是秉持「此心天理之精微」,判
斷古人的哪些說法值得保留?哪些應該改變甚至捨棄?哪些又是現代
才產生的問題?面對新的問題,難免還是要經過一段嘗試錯誤的歷程
,如同陽明「走路」的比喻,過程中總是跌跌撞撞,可能會迷路、會
犯錯,但只要有勇氣和決心,不斷修正調整,終究能夠抵達目的地。
最重要的當然是有求道的熱忱,誠實面對和反省自身的私欲、煩惱、
過錯,「真實切己用功」才會有長進。
問的人可能是把儒家當成一種客觀的知識,通過對經典的研究,
試圖找出聖賢的思想為何?然後用這些思想言論指導人生。但從心學
的角度來看,這條路恐怕行不通。第一是古人已經逝去,經典的原意
是什麼,誰也無法百分之百確定,討論來討論去,最後可能沒有結果
。第二是對經典的理解掌握就算達到一定程度,也還是可能選擇不去
做,只將之當成一種學術理論,如同陽明說的「只管閒講」、「終日
只是說話而已」。第三是如上文所說,就算去做也不能盲目套用,要
因應情況作靈活調整。
陽明當然不反對「知」的重要,但「行」才是最重要、最優先的
,「知」是在「行」的過程中連帶產生的,並不是以「知」為主。儒
學並不是科學,科學研究的對象是相對穩定的大自然,通過數學公式
建立理論模型,用來預測自然現象的變化,可以做到極為準確。儒家
關心的是人存在的意義價值,每個人的生活經驗都有很大的差異,關
鍵是人內在的體驗和感受,不是要符合某些外在的理論模型。聖賢也
不是通過學習模仿某一套理論知識,才成為聖賢的;而是開發出良心
的明覺、內在道德實踐的動力,對於各種學說自然能夠斟酌權衡,用
在最恰當的地方,必要時也可以自創新的學說。是以聖賢的生命實踐
為主,不是以理論知識為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