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禁止紀念和討論的六四,傷痕難以平復

作者: ilyj2012 (麒麟才子)   2014-06-03 10:12:11
【聯合報╱社論】
2014.06.03 01:57 am
明天是六四事件廿五周年。這是中國人集體記憶深處的一道傷痕,雖然傷口已經
結痂,但仍然在發炎作痛;它也是中國共產黨額頭上的一道汙痕,自己假裝看不
見,卻強迫人們遺忘。但是,如果明白染血的歷史記憶無法強制抹除,當權者最
好的處理方式,也許就是和人民一起好好面對它、紀念它,然後,才能共同逐步
卸下這個沉重的包袱。
從個人或國家的角度看,廿五年都不算一段短時光。就個人而言,當年天安門廣
場前叱吒風雲的學運領袖,如今皆已步入中年;當年流亡海外的學者,多半已經
髮鬚斑白,甚至有人客死異鄉。而當年反對及支持學運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趙
紫陽,則俱已作古。
從國家的角度看,中國大陸的內外形勢也已發生莫大的變化。中共渡過了當年西
方國家對它的嚴厲經濟制裁,藉著持續推動改革開放,蛻變成了世界工廠及全球
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共總書記的接班,歷經江澤民、胡錦濤,已來到了新一代的
習近平;與此同時,香港和澳門陸續「回歸」,兩岸關係也走向穩定和平發展。
這些時間、人事和形勢的遞變,都意味今天的中共當局有更大的餘裕處理六四的
餘緒;也正因為當前的領導人手上並未沾染六四血跡,而可以用更大器的態度清
理創痛。
六四的巨大傷口要全然療癒,當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如果能從漸次開放民間
對六四受難者的紀念與討論,從而加入政府與民間的對話或修補作為,乃至逐步
放寬六四流亡者返鄉探親、加速釋放獄中的異議者等,不僅有助於中國內部的療
傷止痛,也能透過這些人道作為化解國際輿論的長年批評。
事實上,觀察最近一個多月來的氣氛,每年六四前後,中國大陸便舉國草木皆兵
,任何紀念活動皆遭禁止,「六四」成為網路絕對管制的用詞,各地自由派學者
、受害者家屬、乃至異議人士則遭到不同程度的看管、騷擾或拘禁。這樣的作法
,即使撇開民主不談,又如何合乎中國「大國崛起」的形象?
日前廣東一個七千人的直銷業旅遊團大陣仗赴美,在美國創下消費七千萬美元的
紀錄,這顯示的是什麼威風?而最近中共在南海與東海的探勘、部署,引起美國
及周邊國家的共同緊張與對峙,這又顯現的是什麼威風?中國經濟與軍事力量的
擴張,確已到了令人「可畏」的地步;但與此同時,如果內部政治能展現一些柔
軟的力量,不是動輒「嚴打」、「嚴禁」,中國大陸也許會產生一些令人「可親
」的氣息。
許多國家都曾背負過血債,如美國人對黑人、歐洲人對殖民地住民、日本人對中
國人、德國人對猶太人,澳洲人對原住民,各國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一個國
家是不是在道德上覺醒、是不是在政治上成熟,要看它是不是有能力明智地化解
血債;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就美國而論,它付出的代價是一場死傷慘重的內戰,上百年的抗爭與民權運動,
加上政府與社會的不斷反省折衝,才能逐步化解族群的冤屈與仇恨,這個過程至
今尚未結束。在臺灣,二二八事件與五十年代的白色恐怖,也曾夢魘般折磨了臺
灣社會幾十年之久,須經由恢復歷史真相、補償、道歉,整個社會背負的包袱才
能逐漸解脫。
今天中國的領導階層,在六四事件時都還年輕,對當年的民心與事件的來龍去脈
應有真切的了解。平心而論,當年的中國只有「統治經驗」而沒有「政治經驗」
,缺乏政治經驗的結果,就是統治者心目中的政治只有「敵我」與「鎮壓」,而
不懂包容異議,檢討自己。同樣的,廣場學生缺乏政治經驗,熱情有餘,一味強
求,卻不了解「漸進」與「讓步」之必要;結果,最後反而幫了「改革派」的倒
忙,也讓中國開放的進程中挫。
北京當局必須認清,六四事件乃是整個中國、整個民族的悲劇,它會如蛆附骨、
如影隨形地騷擾著中國的發展。這個沉重的包袱,如果不設法讓人民透過紀念和
討論的方式逐漸使它減壓、放下,將使整個黨國在世界面前無法抬頭挺胸。這一
代的領導人提倡「中國夢」,就不能讓六四的魅影在夢中揮之不去。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16149.s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