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肺炎疫情:賀一誠首份施政報告明言「穩定壓倒一切」 救經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4-21 23:55:23
肺炎疫情:賀一誠首份施政報告明言「穩定壓倒一切」 救經濟仍靠自由行?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2367666
https://i.imgur.com/EL6ng7U.jpg
隨著澳門、廣東與香港之間相繼變相封關,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幾近變得空無一人。
(Reuters)
葉靖斯/BBC中文記者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肆虐全球之際,有「東方拉斯維加斯」之稱的澳門發表了
一份「姍姍來遲」的施政報告,確定今年的總體施政方向是「抗疫情、保就業、穩經濟、
顧民生、推改革、促發展」。
在總長1小時26分的施政報告演說中,行政長官賀一誠兩次提到「不惜代價」——不惜代
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與我們將不惜代價,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維護穩定,穩定經濟,穩定
就業,穩定居民的生活,穩定壓倒一切。
《2020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本應由上一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在去年11月左右到立法會發表
,但他選擇交由12月就任的新政府發表,只留下了同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而新特首賀一誠
最終選擇在4月20日宣讀報告, 抗疫與疫後經濟毫不意外地被放到首位。
澳門經濟逃不出旅遊業?
這份施政報告中不少措施,比如現金派發——向每名永久居民獲派1萬澳門元(1253美元
;8859元人民幣)——都是沿襲自崔世安留下的財政預算案的支出措施。不過在疫情之下
,賀一誠表明,今年將是澳門治權移交20年以來,首次出現赤字預算,其中原因包括特區
政府要花500億澳門元(62.6億美元;442.96億元人民幣)用於抗疫。
澳門迄今錄得45名新冠病毒患者,無人死亡,至星期二(21日)為止,已連續13天沒有新
確診病例,特區政府也公布將從5月4日起分階段復課。但學者向BBC中文指出,澳門前期
抗疫工作快速而精凖,目前來到了輔助經濟的階段,卻出現了滯後。
https://i.imgur.com/7cRgypc.jpg
澳門經濟博彩業「一業獨大」已經是從首任特首何厚鏵年代就在討論的問題。賀一誠在施
政報告中說:「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博彩旅遊業大幅度下滑,進而衝擊其他相關
行業,再次充分暴露了澳門經濟過度依賴博彩旅遊業的脆弱性和巨大風險……政府致力推
動的會展業和文化創意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均不到 1%,而博彩業的比重仍
高達 50%。」
賀一誠說,「在一段時期內,保持博彩旅遊業健康穩定發展,仍是保持澳門經濟穩定的基
礎和前提」,「一業興,百業旺」,目前要「 加強協助博彩旅遊業渡過疫情難關,繼而
恢復遊客正常來澳,恢復市場的生機和活力」。
3月底,新政府向立法會提出修訂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今
年博彩毛收入將下跌50%,從2600億澳門元降至1300億澳門元。從博彩毛收入引申出來的
稅收,是澳門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不過,截至2019年底,澳門基本與超額財政儲備合共
5794億澳門元;外匯儲備資產總額至2020年2月為止,有1766億澳門元。
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博士對BBC說:「整件事情其實很矛盾,一方
面他們(特區政府)希望多元化,另一方面他們還是得依賴旅遊博彩業去支援這經濟體。

「你能看得出,其實他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澳門社會這麼多年來都不知道怎麼做。」
賀一誠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在主要客源市場加強旅遊推廣,在行政上
把旅遊局「納入經濟財政範疇」,接下來「適當時候請求中央政府恢復內地赴澳旅遊簽注
審批,增加自由行城市,並與廣東省協商放寬廣東居民赴澳旅遊簽注政策,恢復旅遊業發
展」。
在施政報告發表後的記者會上,一位澳門記者問,「過度旅遊」問題長期引起澳門社會不
滿,把旅遊局從社會文化司撥歸經濟財政司管理,會否導致澳門更著重追求經濟利益?
賀一誠說:「是否過度旅遊?今天我們的大三巴一個人都沒有,大家都心寒了,都問我什
麼時候帶大家走出困境。」
「因應疫情的影響,我們認為有遊客總比沒遊客好。要是我們再去禁止遊客前來,或者說
要收費等等,那我們澳門的經濟會更加水深火熱。」
除了把自由行看成特效藥,是否別無他法?余永逸博士對BBC中文說:「短時間內沒辦法
。」
澳門立法會民主派議員吳國昌對BBC中文說,「據我了解,這是商界——說不定還包括了
六大博企——相當大部分人的要求」,「疫情的影響,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沒了遊客」。
大陸居民赴港澳旅遊,無論是隨旅遊團還是自由行,審批權都在中國大陸。吳國昌認為商
界因此向特區政府表達了他們的意願,希望澳門當局適時向北京爭取恢復自由行。
就在施政報告公布後的星期二早上,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會委員楊道匡以中衡智匯協會理事
長身份出席半官方澳門電台節目時便說,他希望能有更多遊客來澳,並認為此舉有助增加
消費,對恢復企業經營相當有效。
按照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2019年全年,澳門錄得3941萬入境旅客,中國大陸旅客佔
71%,其次以香港最多,但只佔18%。再接下來順序以台灣、韓國人數最多,之後就是其他
亞洲國家和地區。
賀一誠在施政報告中提到,將推動興建第四條澳門跨海通道、拓展輕軌網絡等基礎建設措
施、改建氹仔客運碼頭部分大樓成澳門國際機場第二候機樓等工程。但另一位民主派立法
會議員區錦新向BBC中文記者指出,澳門建築業絶大多數僱員都是外僱,這導致中國大陸
和世界各地常見採用,透過擴大基礎建設來拉動經濟這招數,在澳門「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
「在這樣的情況下,唯一就是指望自由行,希望它盡快恢復。」
澳門官方稱呼外勞為「外地僱員」。賀一誠在施政報告發表後的記者會上提到,單是2019
年,就有19萬外僱在澳門工作,與澳門本地勞動力達一比一。以統計暨普查局推算,截至
2019年底總人口為67.96萬人來說,外僱佔澳門總人口28%。
然而,澳門葡萄牙裔法律學者祈東耀(António Katchi)在施政報告發表前對英文《澳
門每日時報》說,特區政府蔑視這些外僱,覺得他們可有可無。
祈東耀說,他認為特區政府早已決定承受疫情經濟衝擊的先後次序:「首先就是非本地居
民勞工(外僱),然後,在更小的程度上,且只限於目前,私營機構裏的本地工人」。
賀一誠這份施政報告還花了不少篇幅談論發展廣東珠海橫琴新區,他甚至說,希望橫琴能
成為「第二個澳門」。目前,澳門已在橫琴有一「租界」——澳門大學新校區——中國全
國人大常委會也在去年10月底授權,向澳門劃出珠海橫琴口岸新旅檢大樓部分區域,讓澳
門路凼邊檢大樓遷入,合併成新聯合關卡,並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一地一檢
」模式。
余永逸說,「如果純粹要多元化,(賀一誠政府)似乎把目標都放在橫琴,但實際上怎麼
做?大家都不知道」。他目前只能猜測,是否以後跟博彩無關的經濟活動都要放到橫琴這
個「主軸」去,澳門本身則繼續維持博彩業主導的角色,背後將牽涉到澳門會否參與管治
橫琴等問題。
「穩定壓倒一切」成終極綱領?
澳門歷任三位特首,從2000年首份施政報告開始,「穩定」一詞一直存在,上一任特首崔
世安在12月卸任前也曾對《澳門日報》說過一句「穩定要壓倒其他一切」,但把中共語境
常用的「穩定壓倒一切」一字不差的寫進施政報告,賀一誠卻是第一人。
賀一誠在施政報告中說:「在當前疫情下,我們將不惜代價,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維護穩
定,穩定經濟,穩定就業,穩定居民的生活,穩定壓倒一切。」
賀一誠這番話並未讓區錦新與吳國昌感到驚訝。兩人認為,這只是反映了賀一誠作為前中
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澳門委員,與北京官員來往緊密,因而習染了相關思維。
區錦新倒覺得這說法「無的放矢」,因為澳門「一直都好穩定」。「從社會穩定來講,澳
門不存在因為疫情發生而有很大衝擊。這對經濟有很大衝擊,但對社會本身,衝擊不算很
大。大家心中有數好多政策之前全已出台。」
他對BBC中文指出,儘管疫情下政府收入大跌,並須出動赤字預算抗疫,但澳門當前「家
底豐厚」問題不大。
余永逸博士指出,其實整份施政報告的布局,先是強調北京中央對澳門的「全面管治」,
繼而不斷強調「國家安全」,「很明顯要展示特區效忠於中央,也會配合中央指揮」。
賀一誠在記者會上被問到如何盡快帶領澳門走出疫情困境時說:「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
一個澳門行政長官。我們看到全世界這麼多知名的政治家,目前都沒有一個人能講一句『
我有信心帶領國家馬上恢復正常』。」這讓余永逸感動錯愕。尤其當澳門政府在疫情初期
決策顯得迅速、凖確,但對接下來的經濟問題顯得沒什頭緒,顯得有點滯後。
但他認為這段說話帶著「我只是給澳門市民服務、給國家服務的官員」,與施政報告貫穿
起來,倒是符合北京「特區受中央全面管治」的論調,說明澳門要重新定位中央與特區關
係,有別於過去只是「走過場」說說一些誇讚北京的話。
吳國昌則指出,賀一誠在公共行政改革部分提出合併高等教育局和教育暨青年局,而其背
後配套有「推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任務,「那段落表面上文字不多,但意味著政府已經做
了許多凖備,包括已經凖備好課程。甚或凖備由政府來推出課本」,而這是相當配合「穩
定壓倒一切」這個大方向。
吳國昌對BBC中文說,澳門居民在面對著很大的不確定性:「疫情算是過去了,甚至(假
設)恢復自由行了,中國經濟是否還真的會很好呢?好得能支撐著一部分大陸人拿著很多
錢來澳門?那是沒有保證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