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香港「反送中」示威以來首次高官大洗牌傳遞的三大信號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4-22 17:16:18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2378595
┌─────────────────────────────────────┐
│ 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方針得到全面貫徹落 │
│ 實。中央政府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不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確 │
│ 保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贏得了廣泛的讚 │
│ 譽。」 │
│ ——《政府工作報告》,1999年3月5日 │
└─────────────────────────────────────┘
香港自去年爆發「反送中」抗議後政府首次有問責官員人事調動,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
聶德權被平調,接替羅智光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入境處處長曾國衛成為首位紀律部隊
首長身份去主管這個涉及香港政制發展與中港兩地關係事務的部門。
另外,財經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將分別由
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許正宇、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機電工程署署長薛永恆接替。
許正宇和徐英偉皆是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的成員,薛永恆屬於技術官員。
「問責官員」是香港政府裏一類較高級別的官員群體,與公務員有所區別。香港從2002年
開始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改革,將所有司長和局長職級由公務員職位改為以合約方式聘任
,並須為過失負責任。此次被撤換的職位一共有5個,其中只有原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
聶德權獲得平調,這5人的任期均未屆滿。
中國國務院稱,「根據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名和建議」作出任命。香港行政長官特首
林鄭月娥稱,感謝離任官員的貢獻,形容今次換班是「向前看」,主要考慮是帶領香港走
出經濟困境。她說,新任局長在極不容易的時候加入問責團隊迎難以上,她表示敬佩。
根據香港民研4月初的民調顯示,各司局長中民望最低的,依次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保
安局局長李家超、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他們全部都沒有被撤換,反映
今次人事調動的考量並非以民望為主,預期整體不會對港府民望有顯著影響。
香港政界及媒體分析認為,今次被調走的人主要是被視為不夠強硬,在反修例風波中,並
非最能替政府「打仗」的人,同時可能是部分人要為建制派在去年區議會選舉大敗而負責

中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主要應付修例工作的官員沒有被調走,是中央不希望
給予外界覺得修例是錯誤,或是示威者示弱。
「被警誡」的聶德權
外界最關注的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人事變動。被平調的聶德權,近期捲入中聯辦地位問
題的風波,而要道歉。中聯辦近日高調評論香港立法會內務委員會遭民主派議員拉布的事
件。民主派認為,中聯辦違反《基本法》22條,條文列明,「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
但中聯辦其後反駁,稱中聯辦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有權力、有責任就「一國兩制」和
《基本法》正確實施等行使監督權。
香港政府在4月18日發出新聞稿,稱中聯辦是《基本法》22條下設立的機構之一,但之後
多次修改和發出另外的新聞稿澄清,指中聯辦並非「中央人民政府所屬部門」,而是「獲
中央授權專責處理香港事務」,「有權力和責任代表中央政府」。
聶德權和特首林鄭月娥先後就造成混亂道歉。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三在記者會上表示,官員調動與兩辦言論及新聞稿事件無關,不過,
部分政界人士質疑,聶德權被調去重要性較低的的公務員事務局,是變相被警誡。
香港民主派活動人士羅冠聰批評說,「香港政府只向中聯辦問責,高官民望幾低都無事,
但中聯辦一不喜歡,就人頭落地。其實聶德權只是說過去二十年特區政府的口吻,可謂溫
和至極,但在最新極左政治形勢下,都已經變得大逆不道。」
香港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則認為,聶德權被換走是與去年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失利有關,反
映當局要為建制派找「代罪羔羊」,而聶德權作為掌管選舉的人,自然會被「祭旗」。
網媒《香港01》分析說,聶德權平調並非就《基本法》22條爭議問責,而是被委以重任,
文章指出,去年香港示威中,公務員也有發起集會,一些前公務員主事官員亦頻頻發聲批
評香港政府的做法,北京可能是希望整頓公務員系統內的「不理想情況」。聶德權是政府
公務員體系出身,被視為林鄭月娥的愛將,外界一直猜測他事業有望再上一層樓,出任政
務司司長。
他周三(2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他未來會繼續致力維護堅守法治及政治中立等公務員團
隊的核心價值。
「武官」取代「文官」
香港入境處處長曾國衛接替聶德權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是首位紀律部隊首長擔任
這個職位。曾國衛近日曾先後赴中國湖北和日本橫濱,處理受疫情影響的香港人回家。他
今年3月接受《紫荊》雜誌講述多次接載港人的行動,形容「沒有國家的支持,我們根本
不可能完成這樣一個艱巨的任務」。在訪問中,他於辦公室擺放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
肖像,櫃上放了一張與習近平握手的合照。
曾國衛周三在記者會上表示,新任命對他是全部挑戰,但他過去多年在政府的行政管理經
驗,加上過去與不同內地部委合作及相處,可以勝任工作,未來會確保選舉公開、公平、
誠實進行,加強推廣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工作。
香港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曾國衛在入境處工作多年,與大陸亦有聯繫,加上他
「情商高」,適合處理《國歌法》等具爭議的議題。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對BBC分析表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主要負責處理選舉,政制改
革、人權保障、內地事務等事宜,曾國衛過去工作與政制無關,出現「武官」代替「文官
」的情況,反映其任命背後,中央的信任和忠誠度,比能力和履歷更為重要。
曾國衛擔任入境處處長期間,曾拒絶多名記者、學者、社運人士和政治人物入境香港,包
括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編輯馬凱、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兼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哲
斯、台灣閃靈樂隊主音林昶佐、八九民運領袖封松德和周鋒鎖等。
楊岳橋擔心曾國衛會在未來立法會選舉,做法好像擔任入境處時般狠,而出現大規模的DQ
事件(被取消參選或議員資格)。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BBC中文分析說,入境處在香港體制只是一個「處」,而非更重
要的「局」,但在中國體系內,則屬於重要警政法系統,掌握很多人的個人資料,所以一
直備受重視,入境處過往的高官很多在離任後也繼續在建制內發展,「這是北京管治的手
段,讓人在位的時候,要思考以後的出路,所以他們一定聽話的」。
林鄭月娥稱,留意到坊間「文官、武官」的說法,她強調沒有分別,例如多屆海關關長大
多政務官出身,而常務秘書長大部分是政務體系。她說沒有中央不滿政務官的情況,自己
是用人惟才,歡迎更多資深政務官員加入問責團隊。
學者料中央態度轉趨更強硬
另一受外界關注的是財經及庫務局。原局長劉怡翔是政府體系出身,民望在司局長級排行
第二,但新接任的許正宇則是民建聯背景,被外界稱形容是「根正苗紅」,也被觀察人士
認為,這反映北京希望主管庫務的官員有充分的忠誠度。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講師丘梓勤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認為,這個職位過往一般政治色彩
較小,但如今財經系統會更為政治化。他說,整體而言從新任局長背景和職位調動來看,
反映日後中央對港路線會更加強硬,而政府未必能夠重拾管治威信。
據香港媒體及觀察人士的分析,上任幾個月的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出任山西省委書記時,
以整頓官場和平亂為最大政績,近日,中聯辦和港澳辦高調和態度強硬發言評論香港事務
,港府官員調動也是在此一脈絡下進行。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BBC中文表示,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表明要完善人事任命制度,
北京近期放兩個不熟悉香港的人主導中聯辦和港澳辦,他們更加直接聽從中共最高層的指
示,北京不再以過往透過特首間接管理香港,而是「垂直管理」,今次任命是顯示北京要
「牢牢掌握人事管理權」。
他認為,北京失去對「一國兩制」的耐性,未來會繼續以強硬作風治港,傳媒界、教育界
也會進一步收緊,而香港反抗聲音亦會繼續加大應對,可能會出現「大家不會想見的方法
」。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在《明報》撰文分析,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的對
港任務,主要有4方面:第一、完善現行法律和制度,讓中央對港落實全面管治權;第二
、建立和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第三、必須以愛國者為主治港(行政
、立法、司法),中央對特首和主要官員有任命、監督和罷免權;第四、完善教育制度,
正視國民教育缺失。
他認為,由於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將至,十九屆四中全會確定的對港任務絶不能逾期不落
實,免得影響習近平的權威,在「止暴制亂」過後、中央對港人事更替、疫情稍穩之時,
中央研判這是大舉出手的最好時機,預料北京會先搞好9月的立法會選舉,之後著手處理
國家安全問題、清算公務員、處理教育等問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