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施政報告:補貼企業聘港青 福田租地推創科 入股珠海機場 多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11-26 13:41:07
施政報告:補貼企業聘港青 福田租地推創科 入股珠海機場 多招融入大灣區
https://bit.ly/2KDAxNP
https://i.imgur.com/SrFybF2.jpg
【明報專訊】
特首林鄭月娥上京爭取惠港政策後,押後一個月的《2020年施政報告》昨日出爐,她先交
代上京成果,而多項融入大灣區措施均先要由香港付費,包括機管局出錢入股人流及貨量
偏低的珠海機場、港府補貼企業聘請港青到灣區就業、科技園公司要租用深圳福田科創園
區大樓等。就港府爭取入股珠海機場,林太稱有助吸內地客貨使用香港機場,符合「雙循
環」概念。有學者稱港珠澳大橋啟用後,促進兩機場互補;本身是飛機師的公民黨譚文豪
批評,整份報告最着重是將香港資金和人才送上大灣區,又質疑入股珠海機場只是「幫人
做起生意」,對港無好處。政府消息形容暫未知入股比例,但按內地規矩不能多於45%,
中央和港府不會插手,由機管局和珠海機場以市場化規則商討。
珠海機場客少 協同效應被質疑
林鄭:助吸內地客 有中央支持
林鄭月娥昨在電視論壇被問到,珠海機場是大灣區內地機場中客流較少,如何與香港機場
做到協同效應。她形容,「咁多支持措施,呢個最難」,稱「做大」香港機場,有人會擔
心「爭了(廣州)白雲、(深圳)寶安機場生意」,但香港與珠海機場聯手有中央和廣東
省領導支持,這是內地、國際「雙循環」概念,而珠海飛內地航線「一點都不差,而且還
可以發展」,日後透過珠海的內地網絡吸客,透過港珠澳大橋,到香港機場飛向國際,客
運和貨運生意不少。
林太第四份《施政報告》45次提到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散落在不同章節,包括創科、港青
北上、金融等,當中大篇幅談及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焦點之一是入股珠海機場做
「港珠機場」合作,和發展機場城市。被問到多項大灣區措施由港方出資,她昨晚在電視
論壇回應說「做事要公道」,例如「租人地方用,點解唔係香港出資?」她又稱機管局投
資不涉公帑,要自己想辦法融資。機管局是港府全資持有的機構。
政府消息人士說,珠海機場是珠三角中唯一專走國內航線的機場,有70個航點,飛二、三
線內地城市,而香港國際機場全球有220個航點,當中170個為國際航點,其餘為內地一線
城市。消息人士形容「港珠機場」組合是大灣區覆蓋面最大、最完善的組合,可以透過香
港的國際航點和港珠澳大橋吸引旅客。
至於發展機場城市,施政報告提出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發展自動化停車場,來自
廣東和澳門經大橋到機場的自駕旅客,可以在泊車後「陸轉空」轉飛海外,中間毋須入境
香港;並推展「航天走廊」項目,將興建連接「航天城」與香港口岸人工島的橋樑系統,
利用無人駕駛運輸系統,將「航天城」、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連成一體,
下一步更計劃將無人駕駛運輸系統延伸至東涌。消息稱,「航天城」與香港口岸人工島的
橋樑系統預計2024年建成。
倡大橋人工島發展自動化停車場
粵澳自駕客轉飛海外毋須入境
翻查資料,珠海機場只有一條跑道,2018年客運量有1122.1萬人次,規模不及香港兩成(
見下表)。現時機管局有份營運珠海機場,但無擁有權。根據機管局2019/20年年報,機
管局應佔珠海機場溢利3500萬港元。
譚文豪斥無誘因入股 憂港失樞紐地位學者:珠海機場可發展貨運補港需要
公民黨譚文豪回應稱,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尚有年多時間就建成,「如果香港做唔晒(旅
運、客運)先需要珠海機場」,但三跑建成後有能力承接生意,無誘因要入股。他擔心,
香港將優勢放到珠海機場後,貨運可能被珠海機場取代,香港失去航空樞紐地位。
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表示,珠海機場作為地區機場客流量可觀,香港入
股後更有動機,策劃如何令兩個機場的旅客互相流動;而「港珠機場」合作,與港珠澳大
橋關係密切,例如國際旅客到港後,可過橋到珠海機場轉機。他又認為珠海機場可以發展
先進的貨運中心,補足香港機場空間限制和航空貨運需要。
明報記者
https://i.imgur.com/0jwF3pE.jpg https://i.imgur.com/SLdFbls.jpg
https://i.imgur.com/nTb32x1.jpg
月薪1.8萬起 抗疫基金補貼人工 灣區2000港青職位年底推
《2020年施政報告》表示將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內
地公司,聘請港人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當中1600個為一般職
位,400個為創科職位。政府消息透露,計劃在年底推出,一般職位和創科職位的月薪分
別至少要1.8萬和2.6萬港元,港府會分別補貼1萬和1.8萬港元,最多18個月,防疫抗疫基
金已預留4.3億元推出計劃。本地創科獨角獸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的總經理尚海龍表示有意
參與計劃,認為計劃可促進STEM畢業生從事專業相關工作,跨境工作亦有利吸收兩地優勢。
400創科職位留STEM畢業生 須兩地工作各9個月
政府消息人士說,計劃接受2019、2020和2021年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畢業生申請,香港
或外地大學亦可(見表);應徵創科職位者,要求是STEM畢業生,從事研發工作,獲聘者
須有9個月時間於大灣區內工作,另外9個月於本地工作,以交流經驗。申請者須為在香港
合法受僱的港人,即新移民亦可參加。政府消息人士稱,無規定參與計劃企業要聘用港青
多久,但希望政府補助完結後,港青能繼續受聘,相信不會有濫用情况。
被問為何只限2019至2021年畢業生參加,消息人士稱因為這些學生「有學歷、無經驗」,
在現時經濟情况求職較困難。據勞工處數字,今年8至10月具學位失業者有6.76萬人,較
一年前增近3萬人。
初創:計劃吸引 惟需彈性安排
商湯科技尚海龍認為,政策亦有需斟酌地方,例如一半時間在大灣區、一半時間在港工作
的規定,他指科研工作一般歷時較長,穩定較重要,而且要為人才做考慮,基本如租屋,
6至9個月的租約不易處理。
研發智能眼鏡的MAD Gaze於香港及深圳福田保稅區都有研發基地,公司中國區副總裁王偉
培與商湯持同樣意見,認為計劃具吸引力,有助聘用創科人才,不過本地初創企業即使於
中港兩地都有業務,通常研發工作只集中其中一地,因設立實驗室成本不少,少有兩地都
做研發,他認為政府須釐清研發工作定義,以及考慮更多彈性安排,不然要求人才穿梭兩
地反浪費時間。
本報向在大灣區有較多業務的企業查詢,中銀香港稱將積極考慮參與計劃;中國平安表示
將在了解計劃更多細節後作決定。
管制站北遷 新皇崗口岸採一地兩檢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為完善港深陸路口岸建設,中央支持香港深化與深圳合作,
並稱優化落馬洲/皇崗口岸,在位處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以釋放香港口
岸區逾20公頃土地作其他用途,但未有交代何時建成。皇崗口岸實行一地兩檢,是由深圳
方主導,早年已提出規劃及動土改建。被問到本港是否「被規劃」,港府消息人士沒有正
面回應,只說港府現時有就大樓內部設施設計作商討。
港府消息沒答是否「被規劃」
另外,施政報告提到,在參考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的經驗後,會研究在港深陸路口岸
亦實施「港車北上」政策。政府消息人士說,深圳新皇崗口岸建成後,香港的出入境管制
站將要搬到深圳的出入境大樓內,而深圳早前已就出入境大樓舉辦設計比賽,大樓內部佈
局則待雙方商討。新出入境大樓啟用後,現有香港落馬洲的出入境管制站設施會關閉,釋
放的土地會納入河套區規劃發展。
陸路口岸亦研「港車北上」
至於新皇崗口岸何時建成、過關方式等,政府消息人士均未交代,只稱未來皇崗口岸會改
作只供客運用途,蓮塘/香園圍及深圳灣口岸作貨運用途,實現「東進東出、西進西出」
新格局。事實上,深圳市口岸辦已於6月公布新皇崗口岸設計,大樓建築面積逾40萬平方
米,共7層,最高兩層分別為深圳旅檢大廳及香港旅檢大廳,預計2022年底落成。
覓足31萬伙公營屋土地 長策首達標 開發北環線周邊 高球場小蠔灣大增密度
https://i.imgur.com/auhX1y8.jpg
公營房屋需求殷切,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在《施政報告》公布,政府今年全數覓得興建31.6
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可滿足《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公營房屋需求,是
自2014年訂立長策以來首次達標。當中政府大幅增加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及港鐵小
蠔灣車廠用地的發展密度,並在構思中的北環線鐵路沿線覓得90公頃地皮。本土研究社批
評政府未如去年施政報告提出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囤積農地發展,質疑當局向發展商
「跪低」。
林鄭:規劃完再收地 消息稱「無水分」
林鄭月娥表示,覓得的土地可滿足2021/22至2030/31年度興建約30.1萬伙公營房屋的需求
,有關供應來自東涌填海、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等新發展區;多幅改劃作公營房屋的
用地;9幅啟德和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粉嶺高球場部分用地,以及棕地群等。她在記者
會稱,政府會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但為避免法律挑戰,使用條例需滿足公眾用途,要
先做完規劃及城規會程序才可收地。政府消息強調,有關覓地「無水分」,其中35%來自
新發展區、40%來自改劃地皮、25%來自額外棕地群及房委會項目。
北環線建7萬伙 擬公私營七三比
林太稱,運輸基建有助釋放土地發展潛力,對增加房屋供應至為重要,因此會加緊落實北
環線項目(將連接西鐵線錦上路站及東鐵落馬洲支線預留的古洞站),配合古洞北新發展
區公營房屋入伙,以及帶動新田、牛潭尾及凹頭一帶的發展。她說,政府已在北環線沿線
物色約90公頃房屋用地作研究,面積相當於4個太古城,若落實可帶來逾7萬個單位。
政府消息稱,稍後會邀請港鐵提交發展計劃,經初步檢視,新田、牛潭尾及凹頭可提供45
、13及32公頃用地,其中規模較大的新田/落馬洲一帶,夾雜私人土地、農地及棕地,當
局會研究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地,並以7:3公私營房屋比例及新市鎮模式發展;因該處有不
少原居民村落,收地盡量不影響原居民村落範圍,料首批住宅2034年入伙。
小蠔灣車廠建2萬伙 半數資助房屋
林太又提到,根據最新評估,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上蓋中長期可提供約2萬伙,一半作資
助出售房屋,形容是繼1980年代港島線康山發展後,另一利用鐵路上蓋發展公營房屋的項
目。
政府消息稱,機場三跑落成後航道改變,小蠔灣車廠用地噪音影響減少,可增住宅高度,
由原先預計建1.4萬伙增至2萬伙,而由於東涌市中心公屋佔75%,小蠔灣發展暫不作公屋
,傾向一半單位作居屋,其餘作私樓。消息續稱,港鐵明年會向城規會提交發展大綱,將
分期發展,首批6000伙料2024年動工,2030年入伙。
粉嶺高球場建9000伙倍增 大坑西邨重建供3300伙
至於粉嶺高球場32公頃用地改劃公營房屋,消息稱受限於粉錦公路交通容量,即使增加發
展密度,最多亦只建9000伙,但仍較原先預計4300伙倍增;並會參考鄰近清河邨規模發展
公屋及資助房屋,估計2023年9月收地,翌年動工,最快2029年入伙。
施政報告亦提出4項重建計劃(見圖),包括大坑西邨將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建局合
作重建,料提供逾3300個單位。市建局表示,其中1300伙將作重置現有住戶,其餘2000伙
作「首置」單位。
本研社:發展商早購北環線土地囤積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說,北環線沿線一帶不少土地由發展商早年購入並囤積至今,質疑
政府收地決心。民主黨尹兆堅批評施政報告的土地房屋措施「無新意」,無助解決房屋問
題。
長春社表示,新田、牛潭尾、凹頭有不少濕地,特別新田一帶魚塘多位處「濕地保育區」
及「濕地緩衝區」界線內,憂建北環線加劇附近環境負荷,並指政府推高整體鄉郊地區發
展密度,犧牲環境資源。
兩長策前成員對「達標」有保留 憂終縮規模
政府自2014年訂立《長遠房屋策略》十年建屋目標,每年公布公營房屋建屋量均未達標,
直至昨日《施政報告》首次表明已覓得可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土地,比長策目標
30.1萬個「超額完成」。兩名曾任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的人
均持保留態度,其中前土供組主席黃遠輝關注涉及項目的建實時間及規模,恐最終未能全
數建成。
黃遠輝:建成時間最大障礙
長策「追落後」問題持續多年,今年終取得突破,但黃遠輝表示長策始終是逐年延展的十
年房屋供應目標,未來仍可能出現建屋量追不上目標的情况,尤其有很多不可預知的因素
影響進度。他解釋,單位實際建成時間是達標的最大障礙,因多年來不少公屋項目在籌劃
、興建都有延誤,往往影響供應量,「如元朗橫洲公屋計劃便延誤數年,皇后山項目亦比
預期遲」。
另一前長策會及前土供組成員王坤表示,政府今年成功爭取長策達標,主要受惠粉嶺高爾
夫球場和小蠔灣車廠兩個項目的額外供應,但已覓得的發展土地,日後仍可能受地區反對
、司法覆核等阻撓,規模或會縮減。他認為要大幅增加土地供應,解決公營房屋供應不足
問題,爭取填海才是最有效方法。
80億津貼公屋輪候戶 試行3年 資助NGO租酒店賓館作過渡房屋
公屋供不應求,最新平均公屋輪候時間增至5.6年,基層蝸居問題更嚴重。特首林鄭月娥
昨日在《施政報告》公布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為輪候公屋超過3年、未獲首次編
配公屋、未領取綜援的基層家庭,每月提供現金津貼,料約9萬戶受惠,明年中接受申請
。政府消息稱,計劃涉款80億元,將試行3年。另政府亦建議透過「關愛基金」,資助非
政府機構(NGO)租用酒店或賓館房間作過渡房屋,政府消息指初步約10間酒店和賓館對
計劃感興趣。
須輪候3年未獲編配 沒領綜援
料明年中可申 上限綜援租津一半
林太表示,為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所面對的生活壓力,將為非居於公營房屋、
非領取綜援、輪候公屋超過3年、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一般申請住戶」,即二人或以上
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提供現金津貼,預料約9萬個住戶受惠,政府正制訂細節,目標
明年中接受申請,7月起派發津貼。
政府消息稱,該計劃會每月向申請者發放現金津貼,金額上限將參考綜援租金援助一半,
視乎家庭人數而定;若住戶獲首次編配公屋後,將停止發放;若住戶選擇拒絕首次而等待
第2、3次編配公屋,亦不獲發放。
消息:約10間酒店賓館感興趣 研推「社區飯堂」商設洗衣機
另外,受疫情影響,不少酒店和賓館面臨結業危機。林太表示,政府將推出先導計劃,資
助NGO租用合適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房間作過渡房屋用途,運房局將就計劃向關愛
基金申請資助。
政府消息稱,初步約10間酒店和賓館對計劃感興趣,包括旺角區賓館,亦有數百間房的大
型酒店等,NGO將負責釐定租客申請資格,酒店和賓館負責平日營運,租用年期由兩年至3
年不等。由於賓館房間較少,當局傾向租用整間賓館,而大型酒店因房間較多,可研究租
用部分樓層房間,或租用整幢酒店再交予數間NGO負責作過渡房屋,預料1至3人家庭較受
惠。消息續稱,由於酒店或賓館房間不設廚房、洗衣機等設備,當局會研究推動「社區飯
堂」,以及與酒店或賓館商討能否設置洗衣機等。
撤開位 排首位 明日大嶼明闖財會
造價逾6240億元、涉首階段在交椅洲填海1000公頃興建人工島的「明日大嶼」計劃,一直
引發社會爭議。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在《施政報告》稱,「明日大嶼」財務上切實可行,強
調本屆政府不會放棄。她又說,留意到議員對政府在目前情况要求開設首長級職位甚有保
留,遂決定撤回所有待審批的人事編制建議,意味「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申請,將成
為明日立法會財委會首個審議項目。
料最快2026/27年度填海
政府消息稱,「明日大嶼」若進展順利,料最快2026/27年度展開填海工程,2029/30年度
產生首幅土地並建樓,希望首批住戶能於2034年入伙。
發展局長黃偉綸將出席財委會爭取批出「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政府消息稱會爭取今
年內批出撥款,指研究為期42個月,屆時顧問將詳細審視工程造價及融資方式,計劃涉興
建許多交通基建,不排除部分工程採取BOT(興建、營運、轉移)模式,對公私營合作持
開放態度。
林鄭:有信心賺錢
林太表示,眾多土地供應選項中,「明日大嶼」規模最大,可提供土地最多。她在記者會
強調,有信心項目會賺錢,而涉及逾6000億元中,絕大部分非用作填海,而是涉及興建鐵
路及公路的費用。她說不論是否有「明日大嶼」,都要斥資解決道路擠塞問題。
本研社憂公私營合作釀規劃災難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政府擬以公私營合作形式發展「明日大嶼」,是向發展商利
益傾斜,擔心「明日大嶼」將發展成另一個天水圍,由發展商揀選最有利潤的部分發展,
只留下最偏僻部分發展公營房屋,屆時將造成「規劃災難」。9個環保及關注團體將於明
日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財委會否決「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申請。
「土地共享」40查詢 涉10項目主要新界
特首林鄭月娥昨在《施政報告》表示,政府今年已推出為期3年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
,並正與有興趣的土地擁有人作初步探討。政府消息指出,目前已接獲40個查詢,涉及10
個項目,當局正積極與2至3個項目的相關人士商討,有望明年上半年批出首宗申請;其中
有個別項目願意把八成新增總樓面面積,撥作政府發展公營房屋或興建「首置盤」,比計
劃要求的七成高。
有項目願新增樓面八成撥公營
由5月起接受申請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一直有消息指有望達成首宗申請,涉錦田一幅用
地,但施政報告昨日未有交代。消息指出,當局接獲查詢的10個項目主要位於新界東北及
西北,而正商討的2至3個項目,每個涉及的單位數目介乎約1000個至數千個,有發展商提
出撥新增七成樓面作公營房屋,亦有提出撥八成樓面。
設「項目促進辦」加快審批
另外,林鄭月娥稱發展局將成立「項目促進辦事處」,跟進較大規模的私人住宅用地規劃
地契修訂和其他發展審批申請,直至項目正式動工。項目促進辦事處將協調各參與審批項
目的部門加快審批流程,並協助解決爭議,包括把未能解決的事項,及早提交高層尋求指
示。
未談補撕裂 「出於關心港人」屢提中央 田北辰:爭連任政綱 泛民:似「灣區報告」非
面向港人
https://i.imgur.com/OYfDpIm.jpg
《施政報告》多番提及中央政府對港支持、以及種種大灣區措施,沒談及修補撕裂和行政
立法關係,遭民主派質疑為「大灣區報告」、「並非面向香港市民」;更有建制派直指,
今次施政報告大篇幅感謝國家,是特首林鄭月娥爭取連任的政綱。林太反駁時強調,施政
報告每次提及中央的背後是出於關心港人,又稱「無諗」連任。
明報記者
施政報告中,「中央全力支持」、「堅持『一國兩制』」分別放於第二、三章,前者多番
提及訪京爭取成果,形容為「強而有力」的政策支持;後者則交代公職人員宣誓、修訂《
國旗及國徽條例》等措施。整份報告「中央」一詞出現43次、「大灣區」出現45次、「一
國兩制」出現20次,「港人治港」則出現2次。
言「中央」43次 「港人治港」2次
民主派總辭後,民主黨、公民黨昨於立法會外回應施政報告,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批評今年
施政報告不屬港人,稱林太僅感謝中央對其信任,「你見不到任何一隻字她感謝港人」,
又謂用字似內地幹部遞交中央報告。公民黨譚文豪稱,報告大幅談及大灣區,形容林太交
出一份「大灣區報告」。實政圓桌田北辰認為,施政報告屬林太爭取連任的政綱,內容大
篇幅感謝國家、融入大灣區的政策。
林鄭:若僅得這類批評 即無其他批評
面對民主派質疑,林太在記者會稱,提及中央背後都是關心港人,她不點名稱,若對施政
報告僅得此類批評,「阿Q精神,即是其他措施無得批評,才不斷說我面向中央」。至於
會否爭取連任,她稱未來一年多冀帶領政府「砥礪前行」、打好根基,「其他事情沒有想
過」。
過往民主派都在施政報告宣讀日向特首示威,面對民主派總辭,林太昨到立法會,示威抗
爭場面不再。林太昨晚於電視論壇稱,對於讀施政報告無受滋擾很大感受「作為特首走入
立法會,應得到此對待、尊重」,稱去年部分議員做了「很違反其憲制功能的行為」、「
他們無法滿足《基本法》的要求、聆聽特首的施政報告」。林太稱,今日在立法會接受質
詢時,會宣布樂意多往立法會接受質詢。
施政報告隻字未提政改,林太表示,在未能「正本清源」、重建香港憲制秩序前,相信難
有政改發展,「誰要負責,大家心知肚明」,稱2014年因佔領運動而未能推行「非常開放
」的普選方案。她表明任期只餘一年多,目標是防疫抗疫、經濟恢復、房屋土地,「無打
算重新處理民主發展、政制發展議題」。
民主黨批未提政改 林鄭:硬闖更撕裂
林太在電視論壇稱,上任後或曾幻想推行政改,但很快已破滅;又說《基本法》僅稱要「
最終達至」普選,不認為2022年做不到一人一票便違反《基本法》,若硬闖只會令香港更
撕裂。民主黨黃碧雲批評,特首有憲制責任和角色向北京提出啟動政改五部曲,但施政報
告完全無提及政改及民主化,是對港人失責。
對於去年反修例風波,林太年初稱政府籌備獨立檢討委員會工作接近完成,至今仍只聞樓
梯響。她昨稱在此氣氛下無人願加入,又自言可撰文解釋香港深層次問題,包括憲制上抗
拒一國兩制、對《憲法》及《基本法》認識不深、有外部勢力等,毋須委員會「拖時間」
一兩年,自己未來一年多亦會為港籌謀。
立會宣誓或由特首監場 胡志偉轟「確立主從關係」
《基本法》第104條及《港區國安法》第6條均有公職人員宣誓要求,《施政報告》列明,
政府今年內將提交草案條例,完善宣誓安排、處理違誓後果。政府消息人士稱,不排除由
特首或其指定人士作為立法會以至法官的監誓人。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批評做法強化「特首
是莊、議員是閒」的論述,從形式上確立「主從關係」。
法官未排除由首席法官監誓
《施政報告》列明,政府今年內將提交草案,修訂《宣誓及聲明條例》及《立法會條例》
等法例,完善宣誓安排及處理違誓行為的後果。上述消息人士稱,修例內容包括,若宣讀
誓言與宣誓要求不一致,宣誓屬無效、有關者不可重新宣誓。
翻查資料,民建聯黃定光在2016年宣誓就任立法會議員時曾漏讀「香港」兩字,該消息人
士稱,會由監誓人決定是否屬蓄意,若是無心之失,便容許安排第二次宣誓。
消息人士稱,特首作為行政機關、特區雙首長,有其憲制特殊地位,不排除由特首或指定
人士為立法會議員、法官監誓;但法官方面,亦未排除由首席法官為其他法官監誓。被問
到會否有干預立法機關或司法獨立的觀感,該人稱並非干預,強調宣誓形式在法例上有要
求,監誓人只是參與宣誓儀式。
目前《基本法》104條宣誓涵蓋對象未列明區議員,但區議員在《港區國安法》亦被視為
公職人員,被問到修例對象是否亦包括區議員,該人稱正做研究工作。
正研是否涵蓋區議員
人大常委會本月中就立法會議員資格頒布決定,若有宣揚或支持「港獨」主張、尋求境外
勢力干預香港等行為,均喪失議員資格,消息人士稱,上述均屬違反誓言行徑;裁定違反
誓言有3途徑,除了早前政府因應選舉主任決定裁定撤銷4名立法會議員資格外,亦包括《
基本法》第79(7)條、由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員通過;以及《立法會條例》第73條,由律
政司入稟。至於違誓是否有其他後果,該人則稱尚在參考外國例子,考慮包括要合乎比例
、亦要合理。
胡志偉認為,林鄭月娥的做法強化「特首是莊、議員是閒」論述,形式上確立「主從關係
」,清除所有制衡她的力量,達至「權力一把抓」,做法亦為參選立法會設立多重關卡,
確保只有「乖乖仔女」進場,形容民主陣營需重新定義選舉意義。
內地投票未有內容 「如未克服困難不勉強」
特首林鄭月娥上月稱「容許居內地港人投票是社會訴求」,《施政報告》未見具體內容,
僅概括稱社會有聲音優化現有選舉安排,並在附篇列明政制局研究在內地設投票兼點票站
,方便已登記選民明年於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林太昨於記者會表示,若有足夠支持、可
克服困難便可嘗試推行,否則「亦無得勉強」,她亦未能具體談及草擬法案內容或時間可
否趕及。林太稱,內地投票是香港而非中央政府事務,但若要推行,亦需中央政府給予支
持、意見,包括在內地城市設立票站是否可行。
林太稱,在內地有30萬港人持港澳居民居住證,她每次到訪內地,都有港人稱關心香港、
與港有聯繫、質疑為何無法投票,激發當局探討研究。
政府消息人士稱,內地投票過往多番被提及,但執法、運送選票等均有相當困難,仍需考
慮各項因素,盡快適時公布。不過,消息人士表明無打算採取郵寄投票方式,稱參考剛過
去的美國總統大選,郵寄票或出現延誤、遺失,甚至不知悉選民是否在受脅迫下投票。
正檢視明年改電子派票
除內地投票,政制局亦正檢視多項選舉安排,包括明年選舉將改以電子派票。消息人士稱
,屆時會以光學讀取身分證、知悉選民領取的選票類別,形容較準確及快捷,目前正招標
,但亦要修例。
此外,消息人士稱現時「超區」的選票需要運往中央點票站點算,惟在疫情下為免人群聚
集,盼研究可否修例在各區的投票站點算超區選票。至於建制派爭取良久的「關愛隊」,
消息稱如需設專隊,需有清晰法律條文以免爭拗,冀換屆可做到。
李慧琼倡適時交立會 公民黨:利建制派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稱,政府要審慎研究境外投票,適時將草案提交至立法會;公民黨東區
區議員李予信憂慮,倘港府容許大灣區選民投票,將會改變選民結構,有利建制派選情。
稱未成年輕罪願認錯 可警誡簽保不留案底 大狀稱非新政策 質疑出口術
去年反修例引發大型社會衝突,警方至今拘捕逾萬人,有逾2300人被控,被捕者中有約
1700人為18歲以下。特首林鄭月娥昨稱,對於18歲以下有悔意而非涉及嚴重罪行者,警方
願視乎情况考慮採取讓其可改過自新的措施,如以警司警誡或簽保守行為處理。至今已有
19人接受警司警誡,241人簽保守行為,他們不會留案底。
林太在記者會稱,當中接受警司警誡的18歲以下者有19人,有關人物不被提起訴、不留案
底,而簽保守行為分兩種,一種是由警方給予簽保,不落案起訴及不留案底,共涉11人,
而另一種則需經司法程序簽保守行為,屬不提證供起訴,同樣不留案底,涉及230人。
至今429未成年者被控 19接受警誡
林太說,看到年輕學生被捕感心痛,冀傳遞關心,稱18歲以下被捕學生的家長、老師、友
人應鼓勵被捕者承認犯錯,因警司警誡、守行為都需被捕人承認犯錯才可實施,但稱若18
歲以下的人做了「好兇狠」的事便無法採用上述措施。她說,經常與保安局長及警務處長
討論,如何協助學生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其中元素是不留案底,在《施政報告》中提及有
關做法是獲警務處長鄧炳強同意。她稱不干預警務處及律政司的檢控工作。政府消息人士
稱,被檢控者中有429人為18歲以下,當中19人已接受警司警誡,他們涉及刑事毁壞、公
眾地方行為不檢。
大律師:有案值簽保 警也不准
法政匯思成員、大律師蘇俊文表示,難從上述數據看到政府是否向示威者「釋出善意」或
「寬容年輕人」,因律政司也要看案件是否輕微。有協助反修例示威被捕者的蘇說,據他
和同業觀察,有些案件值得以簽保守行為處理,但警方或控方也不准,形容成功率不高。
他亦說,警司警誡及簽保守行為不是新政策,不明為何林太要在《施政報告》提及,質疑
是否「出口術」。
另外,《施政報告》附篇第二章開首,有一整頁圖表顯示去年與「社會動亂」有關的統計
數字,除拘捕及檢控人數,還包括其他與示威者有關的統計。圖表列明,「暴徒」投擲超
過5000枚汽油彈、有740組交通燈被損毁、有2.2萬平方米行人路路磚被拆走等。
「用字似內地幹部」
https://i.imgur.com/WM0alkL.jpg
辭去立法會議員的民主黨尹兆堅(左起)、黃碧雲、林卓廷和胡志偉昨於立法會外見記者
,黨主席胡志偉批評報告並非面向香港市民,特首林鄭月娥的用字似內地幹部。他又認為
由特首監誓的做法強化「特首是莊、議員是閒」論述,達至「權力一把抓」,確保僅「乖
乖仔女」進場,民主陣營則需重新定義選舉意義。
蝕錢海園收停業珍寶 學者:負負不得正 救亡海園 推「躍動港島南」拓海上旅遊線
https://i.imgur.com/JJdgyW7.jpg
海洋公園今年5月獲政府撥款54億元續命一年,《施政報告》建議推出「躍動港島南」計
劃,包括制訂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救亡」,珍寶海鮮舫將交予海洋公園活化協同發展;
另計劃以海洋公園為核心,開拓海上旅遊路線。有學者認為,海洋公園與珍寶海鮮舫一間
蝕錢、一間停業,「兩者皆經營不善,負負不會得正」,憂日後又要政府注資救亡。有區
議員質疑,政府以發展南區為名,救海洋公園為實。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在施政報告以「樂在區區」手法,包裝推介各區旅遊及消閒基建項目,
其中重點項目名為「躍動港島南」計劃。除了制訂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公園改以教育和
保育、消閒及度假體驗方向發展,水上樂園將於明年夏天啟用,但景點會獨立收費。海洋
公園最近獲珍寶海鮮舫業主無償捐贈海鮮舫,政府將推動海洋公園和非政府機構協作,以
非牟利方式令海鮮舫在香港仔避風塘重生。
海鮮舫自負盈虧方式保育
珍寶海鮮舫今年3月停業,現由大股東為何鴻燊家屬的新濠國際管理,記者昨未能聯絡新
濠國際。政府消息人士稱,海鮮舫日後以自負盈虧方式保育,會如同大澳文物酒店及中環
元創方的形式協作,稱不會為海洋公園帶來額外的財務負擔,但尚未決定具體用途。消息
人士又稱今年底或明年初將訂出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園方要承接公園範圍外的海鮮舫,
政府需先修訂《海洋公園公司條例》,擴大園方管理範圍,再敲定協作機構。
研擴避風塘 設水上的士站
發展局內成立跨專業團隊下月起統籌及實現「躍動港島南」,包括以海洋公園為核心開拓
海上旅遊路線;研究擴大香港仔避風塘範圍、提升海濱長廊、活化工廈等。政府亦研究在
已復修的石澳石礦場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水上運動中心。
政府消息人士補充,考慮設水上的士站串連香港仔、黃竹坑、淺水灣、石澳等海上旅遊路
線,並表明整個計劃是有見現時未充分善用港鐵南港島線,加上市民需要地方遊玩,並參
考「起動九龍東」的成功經驗,否認項目是圍繞海洋公園「氹氹轉」。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認為,海洋公園與已停業的珍寶海鮮舫不是一個好組合,「兩
者都經營不善,負負不會得正」,而且海鮮舫的維修、保育、經營成本高,質疑非政府機
構未必懂得做生意,懷疑日後無法自負盈虧,又要政府注資救亡。
曾提出海洋公園與海鮮舫發展旅遊合作的南區區議員徐遠華稱,若海洋公園將海鮮舫做成
博物館或文化館,或需政府每年資助,成為另一個「無底深潭」。徐又形容「躍動港島南
」計劃屬「舊酒舊瓶」,新內容不多,質疑政府以發展南區為名救海洋公園為實。
劉鳴煒:Make Aberdeen Great Again!!
海洋公園主席劉鳴煒在facebook貼文,將美國總統特朗普金句「讓美國再強大」改為「
Make Aberdeen Great Again!!(讓香港仔再強大)」,認為相關措施對所有人均是「雙
贏」。旅遊發展局亦支持「躍動港島南」計劃,認為將有助旅發局進一步深化近年大力推
行的「香港‧大城小區」地區推廣,將積極研究如何將港島南重新包裝。
區會主席料帶動經濟 憂迫爆南區
南區區議會主席羅健熙表示,「躍動港島南」計劃包括活化工廈及旅遊項目,料可帶動區
內經濟,惟南區交通本身已十分擠擁,港鐵南港島線只有東段,載客量有限,「疫情前已
經好擠擁,如果計劃未能配合南港島線西段,令人好擔心將來人潮,不單止迫爆交通,還
會迫爆地區」,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批政府自把自為 未諮詢南區居民
羅健熙又稱政府「自把自為」,事前完全未有就計劃內容諮詢南區居民,希望政府盡快向
區議會交代計劃,「希望到時官員不要又中途離場」。
至於珍寶海鮮舫,羅健熙認為是市民的集體回憶,有需要保育,對於政府建議活化海鮮舫
成為南區的旅遊景點,他認為「可以探討」,但希望海洋公園盡快向區議會交代詳情。
現時有機構在香港仔舉辦收費導賞團,帶領參加者乘坐舢舨遊覽香港仔一帶景色,珍寶海
鮮舫及住家艇均是景點。提供遊艇出租服務的SeaYou其中一個文化項目「浪遊漁港1773」
於去年中成立,負責該項目市場推廣的Lawrence表示,希望透過該項目保育和傳承漁民文
化,又表示公司為該項目投資了不少資源成立船隊及團隊,故希望透過「躍動港島南」計
劃獲得更多資源去優化導賞團內容及展品,吸引更多市民及旅客參加,深入認識南區的歷
史文化。
6億紓困措施助旅業 林鄭上京再談兩地合作
旅遊業遭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沉重打擊,特首林鄭月娥預告稍後上京,爭取文化和旅遊部繼
續支持兩地旅遊合作,政府消息人士稱,合作並非一味放寬來港人數,可以是便利旅遊安
全,如以往亦做過144小時過境免簽、一程多站等,提升旅遊質素。政府宣布,再為旅遊
業推提供近6億元的額外紓困措施。
料1700代理商獲補助 導遊領隊收1.5萬津貼
政府再為旅遊業界推出近6億元的額外紓困措施,包括向每間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現金津
貼,僱用10名或以下職員的旅行代理商將會獲得劃一10萬元津貼;僱用11名或以上職員的
旅行代理商,津貼金額直接與職員數目掛鈎,以每名職員1萬元津貼為計算基準,預計可
惠及約1700間旅行代理商,涉款約2億元。
政府亦將向每名旅行代理商職員及主業為導遊及領隊的自由作業持證導遊及領隊,發放一
次過1.5萬元津貼,預計可惠及約1.9萬名從業員;至於每名以接載旅客為主的旅遊巴司機
,將獲發放一次過6700元津貼,預計可惠及約3400名司機。
另外,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表示,由於缺乏印花徵費收入、通關日期未明等,「迫於無
奈」裁員10多人,佔整體員工三分之一,遍及不同部分及職級,留下的中高層員工亦減薪
一至兩成。
https://i.imgur.com/GZONzfo.jpg
指通識異化 須變學習國家發展平台 學生須否返內地研習 林鄭:教育局交代
https://i.imgur.com/3gRGsNY.jpg
https://i.imgur.com/0JkKVPr.jpg
過去一年教育界屢受抨擊,通識教育尤甚,教育政策置於《施政報告》最後一章,焦點是
改革通識。特首林鄭月娥稱,未來改革方向必須糾正過去通識教育科被異化的問題,形容
通識是「學習有關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及法治等元素的平台」。左報昨報道
,改革方向包括將7級評分制,改為「合格/不合格」,削減內容及課時,並要求學生返
內地研習。特首林鄭月娥昨稱詳情由教育局交代。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稱反對任何未
經專業討論、以政治凌駕教育的課程改革。
指青年守法意識薄弱 加強學校公民國民教育
林鄭月娥昨稱,逾1萬名反修例事件被捕者中,四成是學生,當中近2000人是中小學生,
指事件揭示部分青年人守法意識薄弱。《施政報告》提及學校應着力加強德育、公民及國
民教育,深化《憲法》和《基本法》教育等(見表)。
林鄭又表示,要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糾正該科「被異化」問題。她其後於記者會稱,很
多中小學生違法被捕,「令人擔心在教育、在學校、在課堂,其實學生接受什麼教育?」
她稱非將所有問題放在通識科上,但此科推行以來爭議不斷,必須進行一定改革。
左報引述消息:通識科須返內地研習
《文匯報》及《大公報》於施政報告公布前引述消息報道,稱改革方向包括將評分模式轉
為「及格」和「不及格」,課程12個主題減半至6個,其中規定須到內地參與專題研習等
(見表)。有關建議與「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9月向教育局交的最後報告不同。林鄭
月娥昨未回應建議是否屬實,稱具體如何處理,包括課程、課本審核、通識科入讀大學所
佔比重等問題,將由教育局長楊潤雄介紹。教育局今日將設記者會闡述教育措施。
通識教師聯會主席: 若僅分及格與否 嚴重矮化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劉錦輝表示,業界對報道內容感十分愕然及奇怪,稱早前學校課程
檢討專責小組經長時間諮詢,才得出結論,並提交報告,但傳聞中的改革與報告有落差。
他認為,倘通識科只評為及格與否,會嚴重矮化通識科的地位,「PE(體育)都有ABCDE
(等級),應用學習都有3級,核心科只有Pass、Fail(及格、不及格)是聞所未聞」。
葉建源:教育界不安反感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通識科教師一直秉持教育專業,教授學生獨立思考,對於
昨有報道稱政府有意大幅改變通識科,已令教育界不安反感。他批評除配合大灣區發展,
報告在教育方面欠新計劃,未提幼師薪級表、理順小學校長及中層管理人手待遇等教界期
望。
教聯會認同增加國教元素
教聯會建議,可參考應用學習科現行3級評分制,修改通識科,評級簡化為「不達標」、
「達標」,以及「達標並表現優異」;又認同通識科增加國民教育元素。立法會教育事務
委員會主席、經民聯議員梁美芬稱,通識科推行以來「千瘡百孔」,冀當局在是否維持通
識科必修必考、課時長度、監管通識教師教學質素等,提出具體及聚焦的回應。
有學校本學年已增教學設施配合憲法及基本法教育等。創知中學的「憲法教室」包括模擬
法庭及VR房間,校長黃晶榕稱,初中生活與社會科學習憲法及基本法課題,會到憲法教室
上課,模擬法庭角色扮演。校園亦設「中華文化館」,希望助學生反思慎終追遠、釐清國
民身分。
國安教育列教師核心培訓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政府多次強調加強國安法教育,昨日《施政報告》亦有着墨,稱
教育局會向學校提供有關學校行政及教育的指引,以及教師培訓和資料,以協助學校人員
及學生了解和遵守國安法。政府消息稱,當局會盡快公布指引,並具體清晰寫出當局希望
學校注意之處,但會留有空間讓學校視乎實際情况作校本安排,不會有清單列明學校應如
何處理;師訓方面,國安教育將屬於教師的核心培訓課程,當中包括《憲法》及《基本法
》教育。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介紹國安法及國安教育本身並無問題,但擔心進一步深究
時,會成為政治灌輸,期望有關內容具啟發性,「會不會有討論餘地?抑或要依樣畫葫蘆
?」。教聯會則表示,國安法生效多月,政府仍未就國家安全教育進一步推出支援措施,
促請盡快公布詳細指引,並成立跨專業團隊,共同編寫教材及教學示例、到校支援,讓師
生掌握相關法律內容。
楊潤雄見八大校長商國安教育 消息稱無時間表 尊重院校自主
施政報告亦指明在專上教育層面推廣國安教育,政府消息稱,教育局長楊潤雄最近已與8
間資助大學的校長會面,就推廣國安教育交換意見,並會與大學保持溝通。消息又表示,
當局沒就大學國安教育訂定推行時間表,稱政府尊重院校自主,大學最終可主導國安教育
事宜,教育局角色是與大學合作,推行相關教育。
自反修例運動起,教育局接逾對200名教師的投訴,兩人被「釘牌」。施政報告提及,對
於不稱職及失德的教師,教育局必定嚴肅跟進,包括取消嚴重失德者的教師資格。消息表
示,局方現處理的投訴教師個案,部分案情較嚴重,正總結經驗,包括檢視現時針對被裁
定失德教師的行動是否有效。
推應用學位先導 4自資院校獲邀參與
檢討教育政策的8個專責小組之一「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年初交報告後,教育局
正實施部分建議。其中《施政報告》稱,年底將展開副學位教育的檢討,以及推出應用學
位課程先導計劃。政府消息稱,當局將邀請4間自資院校參與,各提供1個4年制應用學位
課程,或資助參與院校將現有課程改造成應用學位課程。
或提供資助 改造現有課程
消息稱,當局對參與先導計劃的課程有要求,包括入學要求有彈性,並非只視乎申請者學
術成績,課程亦要着重職場訓練,且與業界有連繫,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料學生最快
2022/23學年可入讀相關課程。職業訓練局(VTC)昨回覆,歡迎施政報告提出的先導計劃
,稱有助進一步完善職業專才教育階梯,更有效推廣職業專才教育。
另外,疫情令電子學習需求增加,教育局下學年起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推出為期
3年的計劃,助學校續推混合學與教模式。消息稱,計劃將惠及31萬名學生,當中13億元
用以資助學校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供有需要學生借用;1.3億元為因居住環境而未獲合適
上網服務的學生,提供Wi-Fi蛋及流動數據卡;另有5億元支持電子學習配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