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b258 (台北居家羊)》之銘言:
恕刪部分
: 同意你說的,與其爭論火力使否有足夠的能力來壓制,
: 不如也說說其他部分的戰法吧
: 秦國的騎兵,在秦俑中就可以知道是有單獨作戰的能力,
: 身穿半身甲,配置弓弩,坐墊為低橋鞍。
: 雙手有較大的自由可以揮舞兵器,填裝弓或是弩。
: 編制有獨立兵種,騎兵車兵混編,還有與坐射秦俑配合的機動射手。
: 而史書也記載秦騎兵,在長平會戰的用途。
: "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 這與西方當時騎兵使用的方式大為不同,
: 如你說的西方輔助兵團的騎兵為騷擾牽制,並不重視且無當作決定性兵力的使用。
: 而當時的秦已經認為,機動的騎兵是有獨立作戰的能力。
你誤會了,我說的是"遠程騎兵不擅長衝擊突破",而不是完全不重視騎兵,
以當時中亞騎兵稱雄一方的帕提亞為例,弓箭騎兵也與衝擊騎兵分開,
是一種專業化分工的思路
至於騎兵的運用方式,主要和環境有關,亞歷山大在東征過程中,
部隊中的輕裝比例越來越高,可以得知地形之影響
另,西方騎兵和步兵混和運用起始同樣甚早,高加米拉戰役的馬其頓軍就已有運用,
直到凱撒的法薩盧斯戰役"第四列"戰術都是這類想法
: 姑且不論是機動到指定位置進行攻擊,或是直接在馬上攻擊。
: 但秦制與同時期的西方兵力相比,
: 實用兵種較多,變化較大,而所能夠進行戰術動作更多。
: 而這種的編制與運用彈性,在兩軍對戰的時候有很大的幫助。
這句話很主觀,恕我無法認同
: 所以我傾向秦騎兵可以擊潰或至少能打散漢尼拔軍的兩翼騎兵,並且包圍主力步兵。
: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漢尼拔軍的精銳步兵不見得被火力壓倒。
: 但是在兩翼已失的情況下,能夠堅持多久呢?
: 頂多維持隊形不潰散,而不能打贏戰役。
簡單來說,我並不認為秦軍的騎兵有優勢
以網路上一篇關於Archer Jones的理論來分析的文章為例,
秦軍在衝擊騎兵這塊幾無涉獵,說有多大戰術優勢,我嚴重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