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om (gouf)
2014-06-06 19:04:27C大本身可能分辨得出來,但原文的寫法很容易讓人誤會
拖延簽約或付款,與決策緩慢/決策能力差,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件事
以C大所處的軟體行業,台灣常碰到拖延簽約或付款,是因為在大多數台灣企業的潛
意識裡,軟體是"多餘"的成本,所以能多試用兩個月就延兩個月,能多拖一下叫對方
加兩個功能、多開5組帳號,就要多拖一下。
這情況依行業別有很大差異,如果是傳產的話,大陸人比起台灣人會拖得多了,出貨後
半年、九個月都沒拿到錢都算常見(即使是在客戶本身很有錢,沒有資金壓力的情況下)
至於決策緩慢,台灣這問題的確比較嚴重,主要出在接班問題
創業者的決策通常不會太沒效率,30年前那些創業的黑手,大多是看當下別人做什麼
好賺,向親友籌了點錢就買機台搬回自家客廳幹下去了,這十幾年來流行過的葡式蛋
塔之類,也都是開得比快的,誰會給你評估個半年。
但創辦人老了,或接班者能力不足,的確就會常做出緩慢/糟糕的決策。
美國是專業經理人制,誰做不好過個兩年就踢掉換人,比較沒接班問題。
中國的企業大多還年輕,還沒到接班的時間。
但台灣和韓國同樣是家族企業,為什麼韓國大企業接班的多是李健熙、鄭夢九這些
悍將,台灣卻多的是林X山這種阿斗?我想主要還是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