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大清國的君主立憲之路

作者: mmaxxgogo (南國山青)   2016-06-17 19:37:38
剛剛在水管上看了2003年大陸拍的“走向共和”,其中幾個的角色讓我顛覆了以前的看法。
慈禧太后
原來慈禧在幾個時間點是有辦法讓大清變成君主立憲的國家的。或許大清的維新會走向不一樣的道路。
1. 百日新政:光緒做事太操切,康有為又不夠權謀,如果康有為團隊變成李鴻章的政策幕僚,而主導的是慈禧,另外光緒能夠執行前多溝通,政治手腕再高一點,或許在這階段新政就會漸漸成功了。
2. 庚子拳亂後:這個時候慈禧竟然喊出要君主立憲,自己革皇家的命,讓我不禁對慈禧佩服起來。當時受慈禧寵的都是主張國際交往的李鴻章,榮祿,張之洞,袁世凱一系的,因為動到文官系統的利益根本,所以被傳統保守的士大夫消極迨工抵制。如果當時能夠漸漸引進現代的技術官僚進官場,或是用直隸做為改革開放特區的方式去推動,或許真的被袁世凱就搞成現代意義的君主立憲政體了。
孫文
孫文在劇中的角色被高度美化了。與黑龍會的關係裡面完全沒有提過。
袁世凱
當大總統時,第一任內閣唐紹儀內閣總辭。以現在的角度而言,我倒不認為是袁的問題,反而是制定臨時約法造成的憲政問題比較大。
孫文為臨時大總統時是總統制,而袁就是內閣制。那問題來了
a.總統和內閣總理不是同一黨,施政理念不同,議會擴權決定,卻要總統負政治責任。臨時政府應由袁世凱全權負責,議會全權監督,政令會比較順利一點。
b.內閣總理應由參議員中選出,閣員亦同。但片中閣員由南北中國各自指派,變成妥協的產物。片中孫文堅持要派人參加,而宋教仁認為等選舉完了以後在組閣。不得不說孫對憲政的理解也只是出於搗亂。
c.參議員的合法性問題,議員不是由選舉選出的,沒有民意做支撐,難怪袁世凱不服。
如果臨時約法期間還是總統制,說不定袁也不會因為政令執行問題而想要稱帝。
另外北洋政府真的是中國大陸這一百多年來言論最自由的年代,基本上沒人敢把念頭動到記者頭上。之後真的是每下愈況。
這部陸劇還不錯,水管就可以看到海外刪減版的。各位可以看看
作者: gfabbh (David)   2016-06-17 19:49:00
就庚子新政呀,之前拳亂對八國宣戰,清廷的尊嚴基本全沒了,慈禧不作點改革,讓大家恢復對清廷的信心,革命可能早幾年上演,就算不滅大清,慈禧一定不能再執掌政權。
作者: roastchicken (咕咕咕)   2016-06-18 01:05:00
台灣有出書啊
作者: FMANT (OE)   2016-06-18 03:16:00
老梗了 滿洲青壯派誓死捍衛滿洲人統治漢人的神聖使命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6-06-18 04:05:00
要看就看完整版,這部戲借古諷今的感覺很濃厚。
作者: TimonSheldon (暴走謝爾頓)   2016-06-18 16:35:00
本劇高潮在最後那個孫中山的演講
作者: randy123 (好色怪叔叔)   2016-06-18 19:46:00
書名也叫走向共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