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oober ()》之銘言:
: : 一直都會是原始社會,不會自己發展成後面的社會,例如台灣的賽德克巴萊,或是
: :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若沒有接觸外界時,幾萬年都是這樣,並不會自己發展出
: :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 關於這塊我有個疑問
: 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人在3000多年前開始有文字
: 也發展出了國家的型態
: 在相對隔絕於舊大陸的南美洲
: 時間可能稍晚
: 但同樣也發展出了印加文明
: 有國家的形式 也有奴隸社會
這部分因為各先期文明的史料很少,都只能猜測,就大家發想討論
我的看法是這樣
1.真正相對隔絕地區,如前述賽德克巴萊、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不論擺多久
就是發展成獵頭、食人模式,因為哺乳類貓科動物就已經知道要滅殺搶奪資源的對手
人類更聰明,很快就會發現資源有限,最好隨時去削減對手數量,但各部落也都沒有
足夠的資源發動徹底的滅族戰爭,隨著勢力擴大,因為交通不便很快又會分裂,所以
若沒有外力影響,幾萬年、幾百萬年、到地球毀滅,就是這樣不會累積出什麼改變
2.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以支撐族群人力到一個程度的,由於動員力更強,攻擊能力
與防禦能力都提升,動員整個族群有能力完全滅掉一整個較小族群,而不是只獵一些頭
但動員也能建築防禦措施,築起各種堡、塢、厝、圓樓,這就提升了攻擊的困難度,
攻擊力與防禦力軍備競賽下,推動攻擊要有基本戰術,如陣頭,防禦要越蓋越好,
各小勢力之間就會有強大的天擇壓力,在攻擊防禦戰術上若遜人一籌者,很快被消滅
於是滿地的小堡小塢,逐漸兼併,為了要精進建造防禦設施的技術,以及精進軍事訓練
編裝、指揮能力,就會有行政與文字記載的高度需求,也會有階級分化,產生城邦
城邦大部分的結局是,穿鞋的打不贏赤腳的,遭到周邊入侵
在埃及,上埃及的周邊勢力打爆所有城邦,統一上下埃及成為法老
在兩河流域,蘇美城邦被阿卡德打爆,之後阿摩利、亞述、迦勒底、波斯,
不斷的被周邊入侵征服
在希臘,被周邊勢力馬其頓入侵全部打爆
周邊勢力在城邦周圍學習其科技文明,卻沒有城邦的包袱,最終成長到能打爆城邦
能打爆一個就能打爆全部,於是形成大帝國,為了統治帝國發展出行省等行政制度
唯一的例外是羅馬在城邦時代並未被周邊勢力擊敗,反而征服了周邊,但是當羅馬
擴張到一定程度,城邦統治體系也就無力管理而崩潰,最後走上帝國化而殊途同歸
但是這樣的帝國並不會放著就自己進化發展,而是無限輪迴的帝國衰弱最終被周邊
興起的新勢力取代,新勢力又直接繼承了大帝國的統治方式基礎,成為新的大帝國
從亞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