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
1944年7月底 麥克阿瑟因突來的食物中毒,在檀香山的會議中發言軟弱無力
羅斯福總統拍板海軍所提案,進攻福爾摩沙(台灣)之計畫為攻向日本的主軸
也就是史稱的【堤道作戰】 (Operation Causeway)
<預備作戰>
1944年秋 美軍自中太平洋推進,首先目標為消滅台灣至呂宋一帶的航空力量
日軍集結第一航空艦隊以下等艦隊與基地航空隊,計畫消滅美軍機動部隊
最終慘敗結束,僅存的航艦航空部隊近乎全滅
<作戰前夕>
1944年11月
馬公港、高雄港遭到來自中國大陸起飛的轟炸機猛烈轟炸
嘉義以南的城市,也遭到燒夷彈的毀滅打擊
日軍參謀研判美軍極可能進攻台灣,將駐防琉球的部分兵力轉調台灣(第28師團)
日軍的防衛編制如下(史實)
第十方面軍 (司令部:台北)
下轄
第九師團 (駐防新竹)
(參加過上海 南京戰役 徐州會戰與佔領武漢的精銳部隊)
第12師團 (駐防新竹)
第50師團 (駐防高雄)
第8飛行師團 (於沖繩戰役期間大量自殺攻擊)
獨立混成 61旅團
獨立混成 75旅團 (駐防澎湖要塞)
獨立混成 76旅團 (駐防基隆要塞)
獨立混成 100旅團(駐防高雄要塞)
獨立混成 102,103,112旅團
美軍部隊 (史實計畫)
預計派遣 陸軍20萬 海陸10萬 分頭進攻四灘頭
墾丁灘:負責拱衛南方防衛 並向屏東挺進
林邊灘: 登陸後將兵分兩路,一路向北目標奪取屏東與沿線運輸站
另一路向西 支援進攻高雄
東港灘: 目標屏東與沿線鐵道
大林蒲灘:目標強襲鳳山與奪取高雄港
一場台灣史上 空前也可能是絕後的慘烈戰役
在1944年的冬季為南臺灣帶來了無比慘痛的回憶...(請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