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推演
當年東廠沒有被廢而是由皇帝自己兼任首領
袁崇煥沒有被殺而是繼續頂著山海關
1640年,崇禎皇帝看北方已無解,遂安排遷都
但崇禎素知腐儒大臣不會答應
於是密令袁崇煥,告訴他五年平遼的大話就算了,赦免他,但使其捏造證據告發主戰派大臣
勾結滿清、大順,並達信給滿清說請其攻打大順
然後在宣布遷都南京
這時,陳、魏、光等人跳出來說不可
崇禎直接拿出袁崇煥的「密告」,當場命令埋伏的錦衣衛將為首的三臣亂刀砍死
並直接宣布將三位大臣的三族滿門抄斬
之後命令收縮戰線,全力往江南撤退
令孫傳庭率全軍退入四川、漢中,不問丟陝之罪,並令其總督川漢
令祖大壽、滿桂率軍殿後,袁崇煥護衛自己
帶願意南遷的一起走
一路退到南京
同時令袁軍把守淮南,以帶來的兵力全數賭注秦淮線
爭取修整時間
待到1660,大順徹底滅亡,大明已重新站穩腳步,能抵抗清軍南下
同時開啟明清百年戰爭(1661-1759)
大清、蒙古VS大明、圖博、準葛爾
結果是不分勝負,只有準葛爾最終滅亡
明藏聯手擋住清軍
1759年兩方在一位擔任明朝官員的耶穌會傳道人建議下,簽約議和
「清不南征,明不北伐」
兩方也因為競爭關係仍在,不走鎖國高壓
大清感覺自己缺乏,於是開放滿化漢人進東北開墾,以北京城為中心向四方發散發展
同時,也把目標擺往東方
從外東北拿下庫頁島、北海道
在1767年併吞了朝鮮,以親清貴族設朝鮮八旗
李氏太子逃往日本,其餘皇室全家在戰亂中被清軍及叛軍殺害
1780,清軍以搜捕李氏朝鮮餘孽為由入侵日本
1783攻陷九州,令日本稱臣納貢,在九州設大和八旗
南方大明
由於原先體制已毀,明廷必須適應資本主義盛行的南方
因此南方大明較為自由封建
但需要生存空間的大明同樣選擇擴張
遷都南昌後
一路往東南亞發展,全據了半島及馬來亞、新加坡、印度阿薩姆邦、台灣
並與西方常有接觸,也完全解除了宗教限制
自此明清都各自跟上世界潮流而沒落後
但也造成西風東漸
1848年革命,日本發生了暴動,孝明天皇帶領的政變推倒了喪權辱國、割地稱臣的德川幕府
之後,也在大清和大明引發了革命
雖然都被鎮壓,但兩方都知道舊制已不適用
於是大清走向多元帝國制,發展成東方版奧匈帝國
大明則模仿光榮革命,皇室放棄半獨裁而僅當國家象徵
外交上,為了保護東南亞生命線
大明奉行親英國政策,同時開放新加坡與東北印貿易
而大清一開始與俄羅斯親善
甚至共同修築西伯利亞鐵路,以及各項互惠協議
但隨著俄羅斯的太平洋野心
清俄逐漸交惡
到了1880甚至除了西伯利亞鐵路經營及貿易外完全絕交
這時,希望圍堵俄國的德國找上了大清
1885,清相李鴻章(明人出身)、德相俾斯麥
在大清紫禁城簽訂德清同盟
甲午戰爭(1895-1900)由朝鮮復國主義者攻擊朝鮮八旗的叛亂演變成國際大戰
不列顛帝國、大明帝國、大日本帝國、朝鮮國
對抗
大清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清帝國(朝鮮八旗)、大清帝國(九州大和八旗)
起初俄羅斯本不願助清,但也不願意承受英國可能駐朝鮮封堵自己的情況,還是有限度支援
了
結局是
大清方戰敗
雙方條件是
北海道及九州割讓日本(俄國拉上美國表明不接受英國駐北海道)
朝鮮分為兩半,38度以北歸屬大清朝鮮八旗
38以南歸屬朝鮮國(英、日、明保護)
這次朝鮮戰爭也成為東亞捲入1914的最大因素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大清站到了同盟國一方
大明則選擇中立,只是在邊線跟清軍對看
而清軍水準已跟德意志帝國不相上下
因此讓俄軍吃足苦頭,並牽制了為數眾多的俄軍
因此,1914德國在西方更能逞凶
德國人已不再恐懼兩面開戰,
他們在想的是
要趁大明和英國僕從的日本沒出手,清軍死死咬住俄軍時衝進莫斯科
還是要一路打下奧爾良?
而英國則宣布要幫俄國解圍,開始催促明朝和日本、朝鮮三面圍攻大清,以讓大清無法再牽
制遠東俄軍
……風雲開始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