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台灣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農場

作者: chenyanyu (123)   2022-07-06 00:09:29
先澄清一下小弟沒想打臉誰
小弟一直是板上淺水眾
對諸位大大對歷史的見解只有滿滿的敬意
只是提到自己比較熟悉的農業提出小小的見解
用詞比較直接請見諒
想說本版還是歷史類版
小弟還是盡量以過去發生的事來試著說明
※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不過有個問題,就是
: : : 標題: Re: [假設] 台灣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農場
: 題目是要在台灣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農場
:
: 所以...
這部分在台灣曾經嘗試過或說仍是現在進行式
在馬政府時期為因應糧食自給率不足及農村勞動力缺乏
在2010年推出小地主大佃農
藉由補助大型農機、獎勵土地出租等方式
鼓勵大型專業機械代耕農種植水稻、黃豆、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
當年大專業農補助農友是不能將補助用在種植經濟作物如蔬菜、花卉上
在2010年以前一次種植10公頃水稻就稱為大農
但經過十幾年發展沒50公頃的都可稱為小農
而硬質玉米在嘉南種植面積在100公頃以上的比比皆是
但是...水稻大豆的慘況之前有人提及小弟不再贅述
而小麥在台灣還是沒成功恢復大規模種植
於是小弟來說一下玉米的狀況好了
目前台灣玉米每公頃產出約5000公斤玉米粒
在當年馬政府推出種植玉米每公頃補助5萬5元且保價收購每公斤9元
但規定依定要繳交到最低量的玉米才可領取補助
而那時國際玉米到港價約在每公斤5元
所以當年政府補助金額直接買玉米還可以直接買到2倍量的玉米
當年不少農民很聰明 把玉米植株當牧草賣給乳牛場後
買進口玉米繳交,充分利用政府補助農民之美意
也導致南部有農會因盜領補助款被法辦
而今年國際糧食大漲後玉米到港價最高也只到12塊多....
但不可否認小地主大佃農產生了一批農業新貴
也讓一些沒成功轉型的,因為大型農機的貸款而成為農業負翁
: : 糧食作物大多為採收種子為主,就算不是種子,也比較耐貯藏碰撞,
: ^^^^^^^^ ^^^^^^^^^^
: 你說到重點了,糧食作物之所以會是糧食作物,就是因為能貯藏
: 要能貯藏就表示很「堅固」,所以才會是適合收割機械化
:
: 所以我前文才說,若要發展機械化,怎會是糧食作物不行,沒這道理的
: 當然前文我講的是商業模式上,因為原PO質疑的是商業模式(覺得糧食作物便宜)
: 但原PO沒有想到為何糧食作物現在會便宜,就是因為是當前機械化最高的作物
: 機械化 => 便宜
:
: 所以回到問題,以歷史尺度看,機械化農場會適合做甚麼樣的作物? 答案很明顯
或是換個方式說若有再關心農機發展的
上個世紀農機發展大多為糧食作物農機
但這個世紀特別是近十年經濟作物農機發展迅速
主要受惠晶片普及化及AI成長
導致以前很多精細化或是需要人腦判斷的事
都可以交給電腦來執行了
所以糧食作物機械化是完成式
經濟作物機械化是現在進行式
但機械化=便宜 小弟倒不這麼認為
其實這一樣回到工業革命後西方紡織品價格與東方傳統工坊相同理論
只是差別在政府都會努力將糧食價格維持在百姓容易負擔的價格
: 首先,這就回到上上篇我說的,茶樹本來體積也很大,現在都小小圓圓的
: 古代先民碰到的稻米是會自己脫粒的,現在的稻米都不會自己脫粒才好收集
: 現在要垂直種稻了,不去發展矮種稻? 那不就連一萬年前人的腦都不如
: 若是那樣當然會失敗
:
: 要了解,人類的農業從來都是「改變作物」起家的
這跟後面一起談
:
: 其次,體積只是你的「空間租金」成本,是成本之一而已不是主要成本
: 垂直農場最大成本應該是電費
我個人對人類對農業的需求
簡單說就是將能源轉換成人類需要的樣子
光、溫度、肥料這些植物生長的因子,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能源
只是光及溫度這兩個能源大多來自免費的太陽
其實這些年來糧食危機大多是能源危機的其中一個相隨而來的問題
至於近年講的氣候變遷對糧食影響都比能源危機來的小
主要是現代農業太依賴石化能源
凡舉農機用油、化學肥料、農藥、農業資材(如溫室材料)這些都需要石化能源
而在溫室或垂直農場中目前能源經濟效率轉換仍小於露天
原本期望在開發LED後利用太陽能能全波長發電後
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最佳效率光波,減少無效光來提高效益
大約10年前時發現其他波長雖無光合作用效益
但對植物部分代謝物合成、抗逆境機制、生長轉化等都有一定影響
因此人造光發展又回到全波長能源轉換經濟效益又回到LED剛開發起始點
所以若局勢發展到需要垂直糧食農場
我個人倒認為醫學界及營養學界研發出
"可食用石油"或 "人體充電供能"等可行性大一點
: 所以變成在台灣需發展一些策略性的室內農業,室內農業除了不怕天災以外
: 還有一個重點是可以無視地理環境,台灣地理上原本適合種稻,種小麥目前就是很廢
: 但是大家愛吃麵、麵包、披薩,種一堆米沒人要吃,室內農業沒差,就調整成小麥環境
:
: 然後還可臨機應變,平常你說敵不過美國啦,好呦,種生鮮蔬菜類不能海運的沒競爭
: 出事了趕緊換模組
:
: 但這邊說的都還是短中期未來
這部分我非常贊同普大的說法
糧食自給率有兩個公式 一是以價格計 另一是以熱量計
兩個計算方式都有其盲點 小弟農經不熟不解釋
以價格計台灣這幾年大多維持在60幾% 但以熱量計僅在30幾%
主要是在高熱量的油脂、雜糧自給率幾乎為0
早年上課我的老師談論糧食安全大多以價格計
主要著眼點就如同普大說的
只要農地還在平時多生產有價格競爭力的東西如蔬菜、花卉、水果
這些東西可提供熱量就非常低
但發生糧食危機時 這些農地可快速轉換為糧食作物
我映像在2000年代開始有人用熱量計糧食自給率去談糧食危機攻擊政府對農業的不重視
在2008年能源危機時達到高峰
後來以糧食自給率以熱量計就成為主流了,現在很少提及以價格計了
但這20年來台灣以熱量計自給率其實還是沒上升
卻因為這政策一直鼓勵大規模機械化農場去種植經濟效益不高的水稻及玉米
導致農友以領取補助>生產具競爭力產品
而使經濟作物除蘭花外,許多作物都陷入萎縮
其實這政策個人認為對台灣農業殺傷力之大
應沒其他政策可比擬
: 如果要說歷史尺度,那最終會是連美國都變成室內農業比慣行農業便宜
: 自古以來農業就是一直往提高環境控制度發展,未來當然也不例外
這跟前面人類以 "改變作物起家"這件事混在一起談
或說自古以來農業技術就是"提高環境控制"及"改變作物"這兩大原則而已
但近代出現基因改造這種技術導致"改變作物"出現捷徑
而美國又恰恰是這技術最忠實擁護者
當基改技術產生前觀念是
環境太冷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2-07-06 00:21:00
推 基改技術的影響不小台灣果然是商人立國 連農民都知道轉手賣比親自種好賺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22-07-06 09:38:00
台灣種麥效益是否真的不高?
作者: cht1234 (cht1234)   2022-07-06 12:20:00
室內垂直農場就是個騙局戶外有免費的光跟空氣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22-07-06 12:49:00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22-07-06 13:25:00
推推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2-07-06 14:33:00
在火星的話就可行,美國在電影上映之後,也是又重新研究了一次室內種植馬鈴薯和環境控制技術
作者: 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   2022-07-06 17:40:00
專業推
作者: fc01   2022-07-10 12:33:00
政府並沒有鼓勵農民種水稻吧.....硬質玉米之前小大面積到了1萬5千公頃就上不去了鼓勵種硬質玉米的原因是進口替代經濟作物的問題在於,台灣是淺碟市場,除非種了能賣國外不然種太多內銷市場會崩盤
作者: verdandy (無聊人)   2022-07-10 20:42:00
稻穀有保價收購,算變相鼓勵
作者: weed222 (孤單不寂寞)   2022-07-11 09:34:00
沒有鼓勵種稻?那可以把稻穀保收取消試試看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