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巴克萊證券聚焦中國和台灣IT產業後市,預警台灣ODM產業面對中國薪資成本上漲,長期
恐不再具競爭力,除非產業發生整併或是政策干預,否則對台灣科技產業難以樂觀看待。
且中國品牌廠近年主場優勢已提升,看好聯想、舜宇光學、以及比亞迪。
巴克萊證券出具一份長達145頁的產業趨勢報告,以「Hello, China; Goodbye, Taiwan?
」(中國,你好;再見了,台灣)為題點出兩岸產業競爭,台灣廠商面對的逆風困境。
報告中指出,台灣和中國廠商在聲學元件、電池、電纜、光學鏡頭、外殼和內部機構件、
手機天線、LED、ODM/EMS、PCB/FPC都呈現競爭態勢,其中電池、電纜、外殼/內部構件、
LED、ODM、PCB等產業市占,台灣較優於中國,但其他類別其實市佔比相近。
不考量今明年個別場動能,巴克萊證券分析2010~2013年台灣和中國廠商在營收年複合成
長率、毛利率成長趨勢,營收呈現衰退的(低於0%),10家廠商中台廠就占比9家,低成長
(0~20%)10家廠商中台廠為5家,而高成長(高於20%)24家廠商中台廠僅6家。
巴克萊證券指出,中國以往提供台灣電子硬體廠商低成本製造的環境,但隨著薪資上漲、
人民幣升值,已逐漸不符合成本效益,此外,中國當地廠商市占率提升,較台灣廠商脫穎
而出,像是蘋果供應鏈中,就有相當的中國廠商入列,因此「Made by China」(中國製造
)轉變為「Made in China」(在中國製造)、中國從需求方轉變為供應方、甚至為中國市場
打造等地區性趨勢已成型。
那台灣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呢?巴克萊證券說明,從台灣面臨的政策僵局和學運運動等
,已顯示出台灣當局對於透過政令來扶植科技產業已陷入困境,像是:自由經濟貿易示範
區、自由貿易協定(FTA)等。台灣產業在缺乏創新措施、面對產業持續因價格戰整併,
經濟規模無法改善,台灣長期後市很難樂觀以待。(陳俐妏/台北報導)
3.新聞連結: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inance/20140626/423008/
4.備註:
各位假魯蛇們,以後鬼島連科技業都不行了,大家一起變真‧魯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