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的問題之一是施政滿意度背後的迷思。
以一個地方首長而言,施政滿意度顯然是希望越高越好,
但弔詭的是,若這個地方首長滿意度太高,很可能反倒成為他更上一層樓的阻礙。
論證邏輯大致如下:
1.台灣地方異質性高
2.首長施政表現若越符合一地民眾的特質,所獲滿意度越高
3.越符合某地特質的首長,就越難獲得異質地區民眾支持
結論就是,施政滿意度衝太高的地方首長,常常會面臨"走不出去"的困境。
比較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的首長,最好是評價在中等以上即可,
不要野心太大想要衝太高反而會比較好。
當然,這項論證只限於討論滿意度高的首長,因為民眾要喜歡一個首長,
常常是經過較為複雜的綜合評價結果。
但要討厭一個首長就容易得多,導致反向論證難以成立。
過去長達十幾年施政滿意度評價極高的首長,例如:傅學鵬、林政則、楊秋興、陳菊等,
經常面臨到這種「滿意度陷阱」,因為在一個地方太受歡迎,
反而是這些人要邁向全國性角色時候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