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之爭打敗兩岸七年交流?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9/150907_ana_taiwan_china_wwii
BBC中文網 9/8 2015
最近因為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到北京參加「9.3閱兵」,引起了台灣總統馬英九強烈的批評
和國民黨的指責。
這麼強烈的反應,也使得台灣的觀察人士擔心,從台灣總統馬英九2008年5月上台之後,
兩岸之間取得的交流成果受到影響。
大選之前
台灣的時事問題專欄作家江春男先生向BBC中文網表示,國民黨是「必須」作出如此強硬
的反應。
他分析說,明年初(1月16日)台灣就要舉行總統和立法委員的選舉,目前國民黨的選情
低迷,如果不對連戰參加北京的閱兵典禮做出強硬的回應,恐怕會讓目前已經不看好的選
情更加危急。
但是在抗日戰爭的問題上,中國向來的態度就是中共是「中流砥柱」,為什麼今年國民黨
的反應格外強烈?
江春男解釋說,國民黨對其在台灣執政的主張就是「國民黨領導了抗戰勝利所以光復了台
灣」,如果不強硬回應,國民黨在台灣執政的合法性就會有問題。
他表示,連戰和馬英九關係不好,而連戰在其子連勝文去年競選台北市長失利之後,連家
在台灣政壇的勢力可以說是已經沒有了,同時也沒有了當初從2005年以來所扮演的「兩岸
中間人」的角色。
兩岸關係
江春男說他並不覺得國民黨強硬的反應會讓兩岸的關係倒退,他說現在兩岸往來的「格局
已定」,即便是選情目前較為看好的民進黨也接受,只是接下來要「怎麼前進,可能會有
些問題」。
江春男指出,從這次的爭議來看,中國當局對馬英九政府一定會有相當大的疑問,而對台
系統也很可能會出現人事的改變。
有些不具名的台灣學者向BBC中文網表示,兩岸從連戰2005年的「破冰之旅」、經歷馬英
九執政的7年時間、到十年後連戰到北京參加閱兵所引發的爭議表現的是「兩岸之間的分
歧,不是越來越大,而是原先就有的分歧,一直到現在才顯示了出來。」
其中有種說法是「原來兩岸差距之大超過了想像」,經過了7年多時間的開放和交流,也
許彼此的了解增加了,但是分歧也更加的明顯。
歷史功績
「八年抗戰」向來是從蔣介石以降每任國民黨領導人所強調的「成就」,而中共則是從建
政以來便宣稱是其領導對日抗戰。
其實歷史真相到底如何,可能絕大部分的人都心裏有數,受降典禮上的國旗、代表中國接
受日本投降的代表等等。
但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為何會成為爭議,甚至可能威脅到兩岸之間的關係?這背後的因
素也許就是值得人們深思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