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目前觀察到的,
加上我自己的經歷說一篇好了。
一個團體的團結需要一個敵人。
過往敵人是國民黨,方式是打賣台。
今天國民黨逐漸垮台,
但是仍舊需要一個敵人來換取黨內派系注意力,俗稱維穩。
所以找了一個除了國民黨外最強的人,
叫柯文哲,講了一句"兩岸一家親",
所以狂打一陣,一為安內,二為攘外,
一次達成。
我在大學第一次體會過這個道理,
那時有幸接下一個社團的社長位置。
我們社團主要是"服務性"社團,
性質可以想作救國團即可,
在網路興起的那時,
算是相對威權式的社團。
社團各期間的階層分明,
學長學弟制非常重。
但換來的好處是同期間感情非常好。
那時剛好位於時代的交接點,
我接手社長一職前,
社團風氣想轉型成為民主制,
讓學長姊學弟妹間變得和睦,少階級意識。
不過此時也損失了學長姊壓迫的這個"共同敵人",
於是人們會自動尋找敵人,
外部無敵人之下,敵人就會產生在內部,
也就是當時掌管社團的幹部們。
結果社團同時在遭遇外在條件,
網路遊戲興起,如天堂;
內在轉型改制,
瞬間從改制點分崩離悉,
上下期學長學弟及同期間缺少革命情感。
成為明顯的組織弱點,
就此分裂然後泡沫化,
一個昔日大社,一度宣告倒社。
這個故事見微知著,
可以稍微了解"外部敵人"的重要性。
對民進黨而言,
柯文哲就是"外部敵人"的替代品,
也就是2016被正式打垮的國民黨的替代品;
而"兩岸一家親"就是九二共識的替代品。
如此而已。
出社會後,看愈多事,
再再驗證了這個戲碼,
雖非正道但有用。
比如說中國以美國為敵,
藉以平內,也是利用這個道理。
抱歉,講古起來有點冗長,
但想起小時候的經歷有感而發。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