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戰略利益作梗 中日難跨歷史鴻溝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今年是充滿戰爭歷史記憶的一年。一戰爆發百年,二戰爆發75年,更是甲午戰爭兩甲子
(120年)。8月15日是日本戰敗紀念日,日本80名閣員、議員參拜靖國神社,再引爭議。
8月初,歐洲各國領袖齊聚比利時列日,紀念一戰百年。法國總統歐蘭德擁抱德國總統高
克,他舉兩國歷史為證,相信意志可戰勝命運,過去被視為宿敵的民族,可在反省後和解
。歐洲經兩次大戰洗禮,痛定思痛,才化宿仇結為歐盟;但在亞洲,中日韓之間的紛爭還
看不到盡頭。除了日本的冥頑不靈、固守軍國思維,美國想保護在東亞戰略利益,讓日本
有恃無恐,才是根本障礙。
甲午戰敗是中國的國恥,大陸由中央到地方7月起舉行連串紀念甲午活動。「人民日報」
與海外版8月12日大幅刊登評論報導,藉「甲午戰爭以來的中日關係」研討會,痛斥日本
安倍內閣漠視事實,否認慰安婦,美化侵略歷史,再度將中國作為軍事主要對手,妄圖復
活軍國主義,危害地區和平。
除了「文場」,「武場」的解放軍也在甘肅等地軍事演練,六大軍區都派跨軍種部隊參與
,長達三個月,渤海、黃海、東海、北部灣四海域海上演習,被形容為「三軍四海大演習
」。外媒分析認為,演習顯然衝著日本而來。
但日本也不是省油燈,除內閣決議放鬆對憲法集體自衛權解釋外,7月底也第三次和美國
、印度舉行馬拉巴爾軍事演習,過去都在孟加拉灣,今年移師日本海。8月初,日本更為
釣魚台等158個離島命名,企圖宣示主權。南海也不平靜,美日聯盟向中國步步進逼,劍
拔弩張,難怪有大陸學者形容,這是近年中日關係的新冰點。
其實安倍一直在玩兩手策略,一方面配合美國「重返亞洲」,逐步擴張武力部署,增加軍
備,提防中國與北韓;另方面又以經濟連繫發展為名,希望與中國「融冰」,盼望11月亞
太經合會能和習近平高峰會。日本外長岸田文雄日前在東協外長會議想盡辦法和中國外長
王毅私下會談後,日本朝野都喜出望外,大肆宣傳;中國則冷冷回應,非正式會議只是表
達中國立場,不希望日方過度延伸解釋,希望日本「非誠勿擾」。雙方外長會談至少顯示
都有改善關係的意願。
但障礙來自兩方面,一是日本從不肯面對歷史,甲午戰爭是日本走向軍國霸權主義的開端
,二戰侵略中國則是這種思維的延續。
日本右傾勢力堅信戰爭是明治維新的「帝國榮光」,不肯低頭。去年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對釣島主權「存在爭端」的說法寸步不讓,始終以「終戰」心態粉飾戰敗,否認南京大屠
殺、慰安婦等歷史錯誤。今年致詞再度刪除向亞洲各國致歉內容,並迴避「不再引發戰爭
」宣示,這種無恥感的民粹史觀,扭曲施政方向,更讓鄰國難有信任基礎。
另一障礙在美國。美國國力衰退,外交戰略轉向拉攏盟國,聯手遏制中國。即使二戰美國
被日本偷襲,中美曾聯手對日作戰,日本也吃了美國原子彈,但如今美日利益一致。美國
不但未施壓日本反省道歉,反而暗中鼓勵日本整軍經武,美日安保條約想對付的國家不辨
自明;美國撐腰下,安倍近期訪東南亞多國,防堵中國。這些國際條件使日本對中國不假
辭色。
但同時,安倍又想促成「習安會」,今年雖未再參拜靖國神社,卻放縱閣僚總務大臣、公
安委員會委員長等人祭拜,其心中懷抱者,正是年初安倍在達沃斯論壇說的「經濟依存的
中日關係,如同1914年的英德關係」,但難道中日最終也要像英德一樣,走向交戰?
法德能互相擁抱,是因戰後法德都懂得自省惕勵,不懷抱自怨自艾的「終戰後遺症」,而
是客觀面對歷史,理解真正勝利不是把敵人打倒,製造更多悲劇,而是放下報復,將敵人
扶起,建立平等共同體,才能消弭仇恨,與鄰國共存共榮。
中國「知日派」外長王毅上任記者會曾說,「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與其拿一
戰前的德國做文章,不如拿二戰後的德國來做榜樣。」69年過去了,日本始終學不成德國
。但願中日關係今後能靠外交折衝和國力發展的強弱來決勝負、解紛爭。任何想靠戰爭手
段的方法,有可能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火苗,將是人類的大不幸,更是好戰逃不脫的歷史
責任。
【2014-08-17/泰國世界日報】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53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