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萍:日本加強對非合作,中國樂見其成
日本主導的第六屆非洲開發會議(TICAD)(簡稱“日非峰會”)本月27-28日在肯尼亞首
都內羅畢召開。與以往五屆會議都在日本國內召開不同,這是日本首次把會議移師到非洲
大陸召開,而且會議召開的間隔期也由以往的5年縮短為3年一次。
不管是會議召開的地點,還是會議召開的間隔期,這時間地點上的兩個顯著變化自然
使人聯想到日本在“學習” 中非合作論壇的機制化設計(每3年一次在中國與非洲之間輪
流召開)。“學習”或者“效仿”中國並不是讓人添堵的事。相反,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和
自豪。
然而,當這種“效仿”旨在“抗衡中國”或“掌握話語權”就有些讓人添堵了。尤其
是日媒在一個星期前已經開始大力炒作日本的對非“優勢”以及如何借峰會“彰顯日本的
話語權”。
的確,簡單的幾個經貿硬數字對比可以看出日本的“滯後”和“憂慮”: 中非雙邊
貿易額從2000年的100億美元躍增到2014年的2220多億美元。中國對非投資存量超過了300
億美元。迄今已有30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興業。反觀日本,截至2011年年底,日本
與非洲的貿易額還不到300億美元,日本對外投資也僅有1%進入非洲,在非洲的日本公司
約600家。難怪乎,東京早稻田大學的片岡貞治教授曾形像地比喻說,“在非洲,中國正
在升格為重量級國家。而日本則是向中等量級升格。”
近兩年來,日本試圖借助“日非峰會”這個平台爭取包括非洲在內的國際輿論支持,
並為日本爭取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爭取“票源”。為此,過去極少出現在非洲大陸的日
本領導人也開始了非洲之旅。而且在2013年6月召開的第五屆“日非峰會”上,日本承諾
要在未來5年內向非洲提供總額達320億美元的一攬子發展援助。
經濟仍陷入滯脹的日本自知在經貿合作等“硬實力”上無法超越或是追趕中國,因此
便在所謂的培訓非洲人才、解決非洲就業和幫助非洲解決糧食危機等日本自認佔據優勢的
“軟領域”大做文章。在上一屆“日非峰會”上,日本宣布未來5年內日本企業在非洲當
地僱傭的員工數要從現在的約20萬人增加一倍。到2018年,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貧困地區
,日本要幫助把稻米的產量增至2800萬噸,同時落實培養千名農業技術員的計劃。據悉,
此次在內羅畢召開的峰會,日本將沿襲這一思路,繼續發揮日本的“技術優勢”,推出幫
助非洲建設高質量社會基礎設施的援助措施。
其實,在中非關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非常樂見其他大國以及新興國家加強對非洲的
投資和援助。由於日本歷史上未殖民非洲,非洲民眾對日本也並沒有惡感,認為日本人一
般態度嚴謹、專業精神強。在西方受過教育的非洲精英們受歐美文化的影響,也對日本有
價值觀上的親近感。但若日本政府不聰明地把這些“軟實力”當做“抗衡中國”的“優勢
”,則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作者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
所研究員)
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08/936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