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家論壇》城市化視角:自然融入城市 

作者: smart032679 (嘂亂神臦)   2018-06-18 17:22:10
https://goo.gl/iHannB
《大家論壇》城市化視角:自然融入城市 紐約、新加坡、首爾成最佳典範
自從古希臘詩人忒克裡托斯(Theocritus)寫下歌頌鄉村生活的田園詩 ,人類就一直在
思考如何建設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城市。但隨著全球城市化率呈指數級攀升,人類對綠色
城市的需求更顯得迫切。幸運的是,創新、科技有助於實現這種長期無法實現的平衡。
城市規劃人員關注的焦點一直是縮小城鄉差距。在19~20世紀初,隨著大量人口從鄉間遷
往新興的大都市,歐洲城市經歷前所未有成長。這些城市不斷擴大下,變得過於擁擠和骯
髒,進而促使新一代思想家探索解決之道。
「花園城市」倡導城市融入自然中
英國的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是其中一位具遠見的人士,他在1898年創
造「花園城市」一詞,將其定義為圍繞開放空間、公園、工廠和農場建造的住宅社區。很
快,倫敦就被樹葉茂密的郊區所環繞,上述設計的目的是保持高品質住宅和充足的綠色空
間之間的平衡。霍華德的口頭禪是將城市融入自然之中。
幾十年後,在大西洋的另一端,法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構想了一
座廣畝城市(Broadacre City),這是一個幻想中的郊區開發專案,完美實現建築與野外
環境的平衡。回到歐洲,著名的建築及設計師,被稱為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
夏爾·愛德華·讓納雷(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則勾勒出與自然無縫銜接的烏托
邦城市願景 。
但儘管上述理念中的任何一個在當時都頗具革命性,但卻因為過度依賴汽車、推動城市擴
張而而未能成功。事實上,西方早期城市化多以與自然相悖的發展模式為特色,連接城市
的不是綠地和公園,而是無窮無盡的不透水的道路。
新加坡「濱海花園」計畫最具雄心
當規劃者意識到20世紀補救措施的缺陷時,他們嘗試著逆轉這個等式:如何能讓自然回歸
城市?
2009年6月開放的紐約市空中花園是由鐵路路基改造的空中綠色道路,也是秉承這種新城
市規劃理念的首批計畫。從倫敦(現已報廢的)花園大橋到首爾的空中花園,這些計畫的
設計宗旨是更好地將自然融入到城市結構中。
新加坡的「濱海花園」(Gardens by the Bay)更加雄心勃勃。在公園的巨型樹叢,光伏
電池收集太陽能,用鋼樹「樹冠」中所貯存的雨水來澆灌垂直的樹葉塔。乾燥後的空氣甚
至被收集起來冷卻周圍的建築物。
與此同時,在德國一家名為綠色城市解決方案創業企業正在修建覆蓋著厚厚苔蘚的移動牆
,目的是清潔污染空氣和降低城市溫度。該公司的城市樹理念 ——本質是一種天然過濾
系統——目前在墨西哥城、米蘭等全球大都市進行測試中。
技術進步有助城市農業推廣
我們甚至親眼目睹城市農業的繁榮,因為水培、氣培技術使得在密閉空間內種植蔬菜更加
輕鬆。雖然城市絕不會取代農村成為世界主要營養來源,但並不妨礙城市地區種植更高比
例的食物。像波士頓貨運農場和柏林室內農場這樣的新企業正推廣這些技術,以讓更多人
了解都市農業。
隨著這些創新方案落地生根,城市規劃者正在將注意力轉向更大膽的創新。我和我的同事
們正在研究的一個理念是定制城市的氣候及生態系統。
在米蘭,我們不久前揭幕了活力自然展,這是一間500平方公尺展館,可以在同一座屋簷
下同時複製春夏秋冬四季。該計畫目標是激發出關於可持續設計的對話,並展示將自然融
入城市和未來家園的方式。
一個多世紀以前,法國地理學家埃萊斯·瑞克斯(Élisée Reclus)曾精確預言,人們
將一直需要「享受城市之美,並同時擁有自然所滋養自由的雙重可能性」。瑞克斯的理想
充滿遠見,雖然還不成熟。但現在,多虧新技術、大膽的思考,我們正在逐步縮小城市和
農村之間的差距。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