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all62 2018-07-31 19:22:29標題:爭議「技術外洩」 德國恐叫停中資併購案
新聞來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4990458
多家媒體早前引述消息報道,德國政府將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中國煙台台海集團收購德
國機械製造商萊菲爾德金屬旋壓機製造公司(Leifeld Metal Spinning)的計劃。消息一
出,引來中方反彈,呼籲德國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
路透社、美國《華爾街日報》和德國《經濟周刊》早前也分別引述匿名德國官員指,政府
不希望萊菲爾德公司的火箭和核子技術外流,因此將首次引用當地去年通過的《對外貿易
法》和《對外貿易條例》禁止這項交易,政府可能在周三(8月1日)正式公布決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上周五(7月27日)的例行記者會指,中德兩國之間的雙向投資有「
良好發展勢頭」,呼籲德國要「客觀看待中國投資」。
專家對這消息的看法不一。有分析認為如果消息屬實,德國政府的做法是「粗暴地」干預
市場,也不利德國的工業技術發展;但另一方指出,德國以至歐盟近年要求中國對外開放
市場呼聲漸高,叫停中資公司在歐盟併購只是一種嘗試推動中國開放市場的做法。
「閉關自守的愚蠢做法」
根據德國《對外貿易法》和《對外貿易條例》,如果政府認定一宗買賣有可能導致「重要
技術」外洩,可以主動介入叫停交易,無須國會批准。
德國制定這部法律的動機可追溯到2016年,當時中國美的集團成功以45億歐元(約52億歐
元)收購德國最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Kuka,引起德國國內迴響。其中,德國另類選擇黨(
AfD)批評時任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失職,危害德國技術的獨立性和
競爭力。
德國時任經濟和能源部長居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在這兩部法案獲得通過後發表聲
明,指德國公司經常要與外國公司競爭,而這些公司來自「一些經濟開放度比德國低的國
家」,德國政府有責任為德國公司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但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英國校區主任劉芍佳認為,敏感技術是「非常主觀的東西」,德國
政府這種限制技術傳播的做法是「閉關自守的愚蠢做法」。
劉芍佳接受BBC中文訪問時介紹,他曾經為一些計劃併購外國公司的中資企業當收購顧問
,包括重慶機電股份2010年收購英國一家精密零件製造公司PTG旗下三家公司的計劃。
他說,PTG製造的產品包括用於美軍阿帕契直升機的螺桿制置。重慶機電股份宣佈併購計
劃時,英國政府非常尊重企業之間的自由選擇,沒有干預。
劉芍佳形容,德國政府的做法違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德國政府在處理中國公司併購時,
應尊重德國公司的意願。「獨家技術不是靠保護就能保留的,是要靠有人用它,不斷投入
,不斷發展,才能持續發展。」
投資「互惠性」
但香港大學歐洲研究課程助理教授福格特(Roland Vogt)形容,中國美的集團收購Kuka
改變了德國以至歐洲對中資企業併購的看法。
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許多中國產業都是外國資金的「禁地」,這包括航空公司、
銀行和傳媒等。歐盟在Kuka被收購後,開始更重視雙向投資的「互惠性」,質疑歐盟公司
在中國的投資受限制的情況下,為何「要容許中國公司在歐盟的所有領域投資」。
福格特又說,許多中國公司背後的金主是誰並不明確,更添歐盟對華資公司在當地併購的
疑慮。
總部設在柏林的智庫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今年5月發表報告,指
中國公司在德國的併購大多集中在與「中國製造2025」計劃有關的產業,包括汽車業、能
源和機械等。《德國之聲》引述撰寫報告的研究員容布盧特(Cora Jungbluth)指,收購
德國公司的中資企業名義上大都是私人公司,但它們是不是由官方指示行事仍屬未知之數
。
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鐘子褀留意到,德國經濟部長彼得. 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
今年三月就任以來,已經聲言要與美國聯手回擊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和保護知識產權的問
題。他認為如果德國政府決定叫停中國煙台台海集團的併購計劃,他並不感到驚訝,因為
德國「早已發出警告」。
加緊審批
鐘子褀指出,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去年建議,歐盟應該就來自非歐盟成員國的投資訂立新
規例,加強成員國與歐盟理事會就審議外資併購計劃上的溝通。他認為如果建議獲得通過
,歐盟成員國和歐盟理事會將有更大權力去審議、甚至否決來自中國或其他國家的併購計
劃。
中國總理李克強早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會面,引起外界分析中國是否希望拉攏歐洲,
一起抵抗美國的貿易攻勢。但當時有分析員接受BBC訪問時指出這不大可能,因為中歐之
間仍有「深刻分歧」。美國和歐盟早前更就關稅問題達成和解協議,美國將暫緩向從歐洲
進口的汽車加徵25%關稅,而歐洲將增加從美國進口大豆。
香港大學助理教授福格特認為,德國對中國投資的戒心與近日的全球貿易糾紛沒有必然關
係,歐盟與中方的領袖也明白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風格「漂泊不定」,但歐洲和美國都對中
國對保護知識產權力度不足等問題上態度一致。
他說,特朗普對這方面採取的行動比較激烈的行動,但歐盟和美國對中國的不滿「是完全
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