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經濟學人 中美軍事溝通

作者: mlkj (￾N )   2019-01-07 23:30:09
原文
https://tinyurl.com/y8toy6vu
翻譯
http://mlkj24.pixnet.net/blog/post/32657260
Economist Dec 18th 2018
中國蘭州號驅逐艦的一名水手在9月30日那天,在無線電頻道喊著,「你正行駛在危險的
航路上」、「如果你不改變航線,將遭受嚴重後果」。蘭州號加快速度,並超越了當時正
在南海島礁(中國、菲律賓、越南都宣稱擁有主權)一帶進行「自由航行行動(五角大廈的
用語是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FONOPs)」的美國驅逐艦迪凱特號(USS
Decatur)。迪凱特號堅稱,「我們正進行無害通過」,並響了五聲短促汽笛來警告越來越
靠近的蘭州號,最後兩艦在41公尺的近距離掠過。「他們試圖把我們推離航線」一名美國
海軍在講述事發時的影片如此說。若蘭州號判斷錯誤、撞上迪凱特號,有可能會有人命的
損失。
如果兩船相撞,美中會怎麼反應?美中之間曾發生過幾次這樣令人感到緊張的船艦、飛機
碰撞事故。過去的紀錄不太令人放心。時任第七艦隊副情報處長的James Fanell說,他無
法忘記2009年時,接到報告說美國海軍一艘不帶武裝的研究船無瑕號(USS Impeccable),
在海南島附近海域遭到中國船艦包圍之事。
美國人擔心普韋布洛號(USS Pueblo)事件會再度發生;這艘船在1968年被北韓軍隊擄獲。
2001年時,EP3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與中國空軍擦撞、緊急迫降後,機組人員被拘留11天
。一位當時在無瑕號附近,準備調動船隻支援的上將問說,「我們準備好要讓中國人登艦
了嗎?」根據Fanell的說法,對峙事件能夠結束,是因為一位派駐在北京的美國外交人員
,在週日騎腳踏車時接獲通報,緊急回到大使館並設法聯絡到了他的中國窗口。幸運的是
,那位窗口似乎是對的人。
無暇號事件後的十年,美中的船艦、飛機在亞洲水域上,接觸的風險更大。中國在南海充
滿爭議的礁岩上動工,並把那些島礁變成軍事基地。美國已持續進行自由航行。兩國軍隊
仍然未做好準備,無法化解任何意外危機,或避免軍事行動可能造成的誤解。
中美國防部之間的關係,並不像之前那麼崎嶇不平。過去往往最需要溝通的時刻,聯繫卻
斷了 — 比如說1996年的台海危機、1999年美國誤炸貝爾格勒中國大使館事件,以及2001
年的EP3偵察機事件。在那之後,就比較不常中斷了。部分原因是因為自那之後,就比較
沒有這類規模的突發事件,但另一方面也歸功於美中軍方也努力讓關係穩定。2012年習近
平上台後,雖然往南海發展,但也要求官方強化與美國對口的關係。
這催生了一些重要的協議。2014年,美中共同為「海上衝突回避規範(Code for
Unplanned Encounters at Sea, CUES)」背書,過去中國並不同意此事。2014、2015年交
換的備忘錄,則為與雙方船艦、飛機接近時,制定了更明確的規則。除此之外,也禁止飛
行員從機艙內做出「不友善的手勢」。2011至2013年間常見的美國軍機被中國軍機攔截的
情況,在2014年變得很少見。去年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哈里斯上將說,「海上、空中部隊彼
此遭遇時,大體來說是安全的」。但迪凱特號事件說明風險仍然存在。
一個可以減少此類事件發生的機制是二十年前簽署的「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協定」。這
個平台讓雙方的中階軍官,得以對發生的事件闡述自身觀點。一些美國官員抱怨說,這個
場合淪為中國背誦政治觀點的地方。但多數人肯定這個協議有其價值。
請留言
Please leave a message
更緊急的問題,則有2008年建立的國防直通電話。曾擔任駐北京美國武官、美國智庫「國
家亞洲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的Roy Kamphausen說,這並
不是熱線。相反地,其實這是一個「我可以時會盡快打給你」的電話線。使用這個國防直
通電話的程序已在2015年簡化,但美中官員仍用傳真給對方,在上面寫上我方要求及安排
電話會議等事項,這可能耗時數日。
雙方的軍事制度,成為兩國試著溝通時,最根本的障礙。Kamphausen說,美國的方法是從
底層往上建立信賴關係,而中國則是「贏得上面的信任,往下傳遞。」即使美國太平洋艦
隊司令可即時與他的中國對口溝通,要解決危機,還是得採取其他步驟。因為中國海軍司
令在未獲得政委同意時,不能採取行動,而那位政委可能也要諮詢其他人。
在貿易及其他事件造成情勢緊張的此時,要更認識對方是件困難的事。美國參謀長會議聯
席主席Joseph Dunford上將去年造訪北京,原本想發起高階軍官的定期會晤機制,「中美
兩軍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Joint Staff Dialogue Mechanism)」,但第二次會晤都還未進
行。在美國因進口俄國軍備而對中國軍事單位實施制裁之後,中國喊停了今年的會晤。
之前曾是美國國防部亞洲事務負責人、現於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任職的Drew
Thompson回想,他曾聽過一個說法,與中國的軍事對話,就像是看著油漆漸乾。「其實我
發現,更像是中式亮光漆,在一層外面又塗上一層。最後看起來很漂亮,但過程又緩慢又
痛苦。」但另一場危機可能早在這個漆塗完前就已爆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