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面對香港問題 歐盟光說不練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60UE6c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各國外長週五召開視訊會議,對中國目前通過的香港《國安法》表示"極為關切",認為該法律的出台引起人們對"一國兩制"原則的質疑。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Josep Borrell)表示,歐洲尋求的是對話而不是制裁。"我們要強調的是,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的,中國的這一決定使其履行國際義務的意願受到質疑。"
強硬的對華戰略?或許以後再說吧
週五的會議除了一份簡短的會議備忘錄之外,歐盟外長沒有達成更多的共識。從博雷爾所介紹的歐盟外長會議討論香港問題的聯合"備忘錄",可以看出會議幾乎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成果。本週初,博雷爾還在柏林舉行的歐盟使節會議上發出呼籲,要求歐盟面對日益自信和強大的中國必須制定一項"更強硬"的戰略。
如今博雷爾則表示,對此還需進行慎重考慮和討論,之後再就歐中關係制定新的戰略。 "中國是一個系統性的競爭對手,而且越來越強大。" 但他認為不能對這種關係一概而論。 "中國是對手、夥伴和競爭者",但是為了應對全球危機、戰勝氣候變化或在貿易方面我們需要與中國合作。博雷爾表示,制裁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正確方法。
歐盟顯然不想與美國的貿易戰有任何關係,博雷爾也不打算取消與中國的峰會。
專家:歐中峰會"不合時宜"
然而,卡內基研究中心歐洲分部的登普西(Judy Dempsey)則稱歐盟的謹小慎微令人"厭惡和蔑視"。他說:"香港公民之所以向歐盟尋求幫助,因為歐盟始終被認為是民主價值觀的燈塔。"但是現在,他們除了一紙空文之外沒有得到任何東西。登普西認為,重要的是必須非常明確地要求中國承諾恪守國際條約,時刻提醒中國政府履行其國際義務。
登普西說,如果我們想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情,那麼現在到了進行戰略考慮的時刻,釐清中國想在歐洲得到什麼,例如製藥產業、技術公司、港口等諸如此類的重要商品。 "現在歐洲必須增強自己的應對能力,提高自主性以及危機處理能力。" 他指出,或許有人會說這是貿易保護主義,然而歐洲根本沒有與中國公平競爭的基礎。
對於希望開展這一對話的德國政府來說,預定9月份在萊比錫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的峰會是個重要時機。但登普西認為,萊比錫峰會不應該如期舉行,必須推遲或取消,如今不能再繼續迄今的做法。現在西方與中國在選擇什麼體制的問題上發生衝突。"這並不是要我們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因為我們本來就是西方的一部分。"登普西說,經濟界代表、組織和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