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東南亞捲入中美新冷戰 新加坡、印尼強調「東協不用二選一靠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8-26 14:58:29
標題: 東南亞捲入中美新冷戰 新加坡、印尼強調「東協不用二選一靠邊站」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2977172
簡恒宇 2020-08-26 12:40
https://i.imgur.com/aCJg34n.jpg
新加坡和印尼均認為,東協具有優勢,不用在中國和美國之間二選一。圖為東協標誌(資
料照,AP)
隨著美國首度表明在南海的立場,不認同中國宣稱在南海的主權,加上美國與中國對立形
成「新冷戰」局面,而與中國有南海主權爭議的東南亞國家,也陷入選邊站處境,不過新
加坡國務資政尚達曼和印尼海事統籌部部長盧胡特25日異口同聲表示,東協能利用自身優
勢維持獨立性,無須選邊站。
東協具優勢 無須中美二選一
盧胡特(Luhut Pandjaitan)在渣打銀行主辦的線上論壇說,「我們(印尼)不是小國,
為何我們要選邊站?我們有很大的市場」,強調印尼2億7300萬人口中,約5000萬至5500
萬人是中產階級,因此就算沒有美國和中國,仍能滿足國內市場。
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亦稱,不能忽略東協(ASEAN)對中美的價值,「我
們認為中美關係緊張,成為許多國家的陷阱,我們不能忽視東協本身的優勢......作為一
個經濟組織,且是有策略的組織,而中美都想在該區域與東協合作」。
「中國加一」分擔地緣政治風險
尚達曼以印尼為例,強調東協並非容易受影響的組織,「我們會依據各自國家利益做決定
,我們想與中美維持友好關係」。他提到,東南亞經貿有機會展開「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策略,讓當地企業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管控區域地緣政治造成的風險。
「中國加一」即指避免只在中國投資,應到其他國家投資增加多樣性,且中國原有的低廉
勞力和市場需求優勢,均被東協超越。「這(中國加一)關於多樣性」,尚達曼說,「若
我們運作得宜,東協的優勢不會因多樣性而被出賣」。針對美國總統大選,盧胡特僅稱,
現在仍是川普執政,因此不予評論。
不論誰當美國總統 中美對立不會緩解
盧胡特強調:「我們尊重川普,且不論大選結果為何,我們也尊重」。尚達曼則稱,不論
川普連任或拜登(Joe Biden)當選,川普時期造成的中美關係緊張局勢仍會維持下去,
「美國內部不同政治立場的表態,經常對另一方或整個世界有敵意,而中國自然成了敵人
」,
尚達曼直言,「對當前緊張局勢出現初期解決方案,沒有太大期待」,表示「中美雙方都
要調整,且不能只是忍讓遷就,而是要強化多邊體系,因為牽涉他們各自的利益。」曾任
新加坡外交部常務次長,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的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則認為,外界沒搞清楚東協對中美的複雜態度。
考斯甘先前在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撰文寫道:「中國與東協關係
的討論太多了,就連應更了解情況的部分東南亞國家也是如此,當成該區域都是數學只會
數到2的低能,面對的選擇只有二選一......這對東南亞的認知根本錯誤。」
「只有頭腦簡單、特定政黨立場的人才會認為一方『贏』,另一方『輸』」,考斯甘強調
,「這是把複雜的東南亞區域國際關係,簡化為兩強競爭」。
───────────────────────────────────────
東南亞如何在大國間翩翩起舞?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00822/36110678.html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8月20日發表新加坡前外交部副部長比拉哈里·考西坎的文章《
東南亞的外交之舞》稱,作為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十字路口,東南亞始終是大國利
益交錯、有時甚至發生碰撞的地方。面對大國,東南亞國家正用它們自古以來採取的對策
作出回應:跳舞。這種外交舞蹈的步伐非常複雜。在國際關係理論中,「平衡」「避險」
和「搖擺」是替代戰略。但幾個世紀以來在大國對抗中艱難求生的東南亞的外交本能是三
管齊下。文章摘編如下:
如今,在東南亞談論中國而不提及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關於東南亞對華關係的許
多討論似乎設定了這樣的前提條件——我們的地區居住著許多數數只能數到二的傻瓜,擺
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只能有兩個選項。這是對東南亞的重大誤解。只有頭腦簡單或存在黨派
偏見的人才會認為,一方必須「贏」,而另一方必須「輸」,彷彿本地區複雜的國際關係
可以簡化為一場兩方角逐的比賽。
作為一個鄰近的大國,中國始終對東南亞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中國崛起是一個不容忽視
的地緣政治事實。中國崛起既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
美國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地緣政治事實,但東南亞對美國也不是特別信任。人們總是會警
惕看待「離岸平衡者」。特朗普政府加劇了這些擔憂,但引發這種擔憂的根源並不是唐納
德·特朗普總統,即使喬·拜登當選,他也無法消除這些擔憂。
離岸平衡者的粥總是太熱或者太冷。根據我的經驗,從來沒有哪個政府能夠準確控制好溫
度。
美國前總統貝拉克·奧巴馬發表了優雅的演講,但他顯然對戰略對抗不感興趣,而戰略對
抗是任何主權國家體系中涉及大國關係的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不管你如何看待特朗普的
對華強硬立場,它都無法被準確地描述成想讓我們相信的「撤退」。
作為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十字路口,東南亞始終是大國利益交錯、有時甚至發生碰
撞的地方。因此,重要影響力並不代表具有排他性或佔據主導地位的影響力。
面對無法被忽視但不被信任的大國,東南亞國家正用它們自古以來採取的對策作出回應:
跳舞。這種外交舞蹈的步伐非常複雜。
在國際關係理論中,「平衡」「避險」和「搖擺」是替代戰略。但幾個世紀以來在大國對
抗中艱難求生的東南亞的外交本能是三管齊下。這得益於印太地區的天然多極化。在這一
地區,多樣化的東南亞是關鍵。
重要的國家不只有中國和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印尼和越南在
地區政治關係中並非無足輕重的戰略參與者。一些歐洲國家也有可能加入它們。
冷戰結束后,東盟通過建立像東盟地區論壇、東亞峰會、東盟國防部長擴大會議之類的論
壇,鼓勵該地區的多極化發展。它們把錨拋給東南亞地區的所有大國,為其提供與該地區
接觸的合法和制度化手段。
人們常說,東南亞不想在美中之間做出選擇,而是希望在美中爭端下保持中立。這是真的
。但不選擇並不意味著保持低調、期待有最好的結果。事關我們自己的利益,我們不該保
持中立。該地區的多極化為我們謀求自身利益創造了條件,因為它擴大了我們活動的空間
和機會。當然,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來認識到這一點,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靈活性來利
用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從原則上說,條件是存在的。
東南亞和印太地區的多極化不能被理解成一種靜止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極具有同等的
戰略重要性。事實上,它是不對稱和動態的。美中關係將形成一個軸心,大大小小的其他
國家會圍繞這個軸心,根據它們在不同領域的利益不斷進行組合與重新組合,有時候朝一
個方向傾斜,過段時間朝另一個方向傾斜。涵蓋所有領域的靜態結盟是不可能的。本世紀
不會由任何一個國家來定義。
微信編輯 | 許海婷
微信審核 | 董磊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