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國土安全部長:美禁止給一些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發放簽證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9-10 09:09:01
標題: 美國土安全部長:美禁止給一些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發放簽證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blRVOu
2020年9月10日04:20 莉雅
華盛頓—
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沃爾夫(Chad Wolf)星期三在華盛頓表示,國土安全部將繼續
在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方針中發揮關鍵作用,應對中國的威脅,包括禁止給與中國軍民融合
項目有關的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發放簽證,以防止他們竊取美國敏感的研究成果。
代理國土安全部長沃爾夫星期三(9月9日)在位於華盛頓的國土安全部總部的一次活動中
發表講話,談論美國國土安全現狀。他的講話有相當的篇幅涉及中國。
他把中國稱為一個「來勢洶洶的行為者」並說它對美國的威脅在不斷的演變,稱中國充分
利用國家的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經濟、軍事和外交實力,拒絕西方自由民主,並不斷重申
致力於以自己的威權形象來重塑世界秩序。
沃爾夫說:「他們以損害美國工人、美國經濟的主導地位和美國生活方式為目的而發起的
無情攻擊不能被允許繼續下去了——在本屆政府的領導下,他們不會被允許。 」
他說,國土安全部將繼續在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方針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我們正在禁止給那些與中國軍事融合戰略有關的某些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發放簽證,
以防止他們竊取或盜用敏感研究,」沃爾夫說。
已獲得特朗普總統提名正式出任國土安全部部長的沃爾夫重複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提出的
一系列指控,包括採取不公正的商業行為和產業間諜行為,試圖以黑客手段滲透和破壞盜
竊新冠病毒的美國組織,並譴責北京濫用學生簽證來利用美國的學術界。
他列舉了他所領導的國土安全部針對中國所採取的一系列行動,包括打擊趁疫情之際生產
假冒或被禁的個人防護設備和醫療物資的「非法中國製造商」;阻止奴工生產的產品進入
美國市場;在邊境和入境口岸阻止中國製造的芬太尼入境;與其他政府機構和業界合作,
「保護美國的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免受中國知識產權盜竊和惡意數據收集的侵害」。
沃爾夫還提到,為了應對這一龐大的任務,他已下令在國土安全部成立本部的「中國工作
組」,以統一確定優先順序,並協調該部對這些不斷演變的威脅做出的回應。他在今年7
月主持了「中國工作組」的成立會議。
他說,致力於把美國置於首位的國土安全部有堅定的決心應對中國利用新冠疫情、破壞自
由和公平貿易以及濫用美國移民制度的企圖。
───────────────────────────────────────
身為美國堅定盟友如何看待中美關係緊張?以色列外交高層這麼說
https://www.storm.mg/article/3019231
簡恒宇 2020-09-09 19:00
「美國是以色列的最大盟友」,以色列外交部亞太司副總司長柯恩9日在線上全球記者會
上直言,與美國的關係在以色列外交政策中舉足輕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都很清楚,當
問及以色列對美中關係緊張的看法,他稱以色列一直處在強權之間,「應試著找出平衡之
道」。
柯恩(Gilad Cohen)提到,亞洲具有經濟領導地位,且以色列希望與世界各國和平共處
,「以色列試著交朋友,沒有想要樹立敵人」,強調與中國、印度、日本等亞洲主要大國
關係良好。他表示,增加經貿往來是以色列亞洲外交的主要目標,預計2021年和南韓談成
《自由貿易協定》(FTA)。
以色列和南韓在2019年FTA談判中,同意逾95%以色列出口至南韓的商品免關稅,而以色列
出口到南韓的商品近半數為醫療、電子、機械器材,且據以色列經濟部指出,這讓進口商
和消費者每年可省下約2800美元。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還讚揚南
韓是「全球領導者、活躍進步的經濟體」。
被問到以色列與中國的FTA,柯恩僅回應,南韓之後還有印度、越南,中國也是談判對象
之一,「以色列也想和日本協商FTA,但都還沒有開始,而日本2018、2019年在以色列的
投資增加35%」。他亦稱,泰國也是以色列想要洽談FTA的對象。
不過美國和中國關係緊張,與美國關係緊密的以色列如何看待?柯恩表示:「以色列是個
小國,一直夾在強權之間,應試著找出平衡之道。」另外,以色列、美國、印度8日舉行
合作新興科技,據稱包括開發公開透明、可依賴且安全的5G網路。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副署長格里克(Bonnie Glick)表示,這只是起步,而美以印
三方技術合作的想法,是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2017年訪問以色列時所提出。
柯恩則說,除了科技領域,美以印三方還可在農業、水資源進行合作。
至於中國要與伊朗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計畫未來25年投入4000億美元協助伊朗蓋基礎建設
,對於此舉是否威脅到以色列,柯恩重申,以色列想與各國和平共存,只是伊朗並未改變
對以色列的敵對態度,「此態度必須有所改變」。
───────────────────────────────────────
美國獨資基金落地中國 金融改革面臨哪些挑戰?
https://is.gd/BZe1lo
2020年9月9日23:47 楊明
華盛頓—
中國證監會日前批准第一家外資全資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華經營的申請,此舉被認為是
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新舉措,為外資全資進入中國市場打開大門。不過,有金融學
者認為,外資全資的進入,可能會對中國金融市場產生一些潛在的風險,但不會造成什麼
衝擊。未來中國金融市場改革仍面臨各種挑戰。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8月21日核准美國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Blackrock
Financial Management, Inc.)提出在上海設立「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貝
萊德基金」)的申請,允許這家美國公司獨資在中國經營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
金銷售、私募資產管理等業務。
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在過去的32年間,貝萊德在全球管
理的資產從1988年的10億美元,增長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總資產達7.32萬億美元。
落實美中協議
貝萊德基金是中國履行美中兩國今年1月15日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有關規定,
承諾要加大對外開放金融市場,而獲准以獨資的方式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家外國公司。
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規定,中國要在2020和2021年兩年中增加從美國進口2000億美元,
其中包括增購54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780億美元的製造產品、320億美元的農產品和380億
美元的服務。中國還承諾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結束強制技術轉讓,以及開放金融服務業。
作為開放金融市場的一部分,中國在協議第四章金融服務第4.7條「證券、基金管理和期
貨服務」項下承諾,在不遲於2020年4月1日,取消外資股比限制並允許美國獨資的服務提
供者進入證券、基金管理和期貨服務領域。
作為落實協議的一部分,中國證監會3月13日下發通知,從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
比限制。貝萊德在中國取消限制當天就遞交了設立資格申請,並在近5個月後獲得批准,
成為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第一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根據中國證監會的核准,貝萊德基金的註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
100%持股。
貝萊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芬克(Larry Fink)今年6月18日在上海第十二屆陸家
嘴論壇上說,儘管疫情大流行後的世界存在不確定性、全球體系脫鉤等擔憂,中國仍然是
貝萊德最大的長期投資機遇所在地。
外循環的重要一環
在中國經濟發展近年來持續下滑,新冠病毒疫情嚴重拖累經濟發展勢頭之際,中共核心決
策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今年5月14日提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教授說,中國製定的「雙循環」經濟發展
國策,不是關閉開放的大門,反而是比以前要更加開放。他說,中國對100%由外資持股的
公司開放公募基金市場,是既定的政策,一直在進行著各種準備,因此證監會批准貝萊德
全資參與中國的公募基金市場,是水到渠成,沒有什麼波瀾不驚的。
他說:「現在雖然強調雙循環,對外開放還要擴大開放,盡可能開放。大的政策就是,能
夠開放盡量開放。過去以為,中國雙循環,是要封閉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外邊封鎖是
另外一回事兒。」
完善法規應對金融風險
美國西頓大學商學院戰略管理和國際商務系教授、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尹尊聲說,中國政府
提出的外循環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他說,只有金融市場開放了,人民
幣未來才有可能國際化,成為國際貨幣。但是他同時對外資「大進大出」可能會對中國金
融市場帶來風險表示擔憂。他說,中國政府對外國獨資金融公司能否監管到位,事關中國
金融市場的穩定。
尹尊聲說:「從長遠來看,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要參與國際金融的資本和投資的流動
,這是必然的。但是怎麼控制其速度,還是必須要考量。盡量避免對整個中國的經濟活動
,對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造成很大的衝擊。」
尹尊聲教授說,與製造業相比,中國的金融業還相當的薄弱,國有金融機構佔比很大,如
何平衡國有金融機構和國際自由資本的關係,行業的法規和製度如何監督和管理,以及如
何應對風險,這些都是中國對外開放金融市場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仲大軍認為,在美國的要求下,中國加大改革力
度,深化金融領域的改革,這是件好事。但他擔心,美國公司拿著要貶值的美元來中國投
資,購買中國企業的資產,對中國來說是很不合算的事情。
他說:「但現在的問題就怕,美國光今年一年疫情以來,光印鈔票就印了3萬多億美元。
貨幣如此放水,拿著印的鈔票跑到中國來,就買中國企業的股票,那可是真金白銀呀。這
點引起人們擔憂。」
9月8日的美國華爾街日報美元指數為88.42,比3月23日的97.02下降了9.11%。
對中國金融市場的衝擊?
中國放開外資在華經營公募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對中國國內現有的公募基金公司是否會
造成衝擊,瓜分金融市場的大蛋糕呢?對此,仲大軍認為,暫時還看不出外資會衝擊國內
的金融市場。
他說:「我認為,在業務上都是並行的。大家都來搞業務,是否會形成對中國基金產生衝
擊,這個目前還很難說。它是個增量,並不是說,它一進來,就把別人搞倒了。來吧,並
駕齊驅,使整個市場更加活躍,更加繁榮。他們進來吧都沒什麼問題。」
首家美國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在中國的誕生,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對於這個問題,中國
青島大學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和青島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易憲容教授並不看好。
他說:「實際上(中國的)決策者們已經看得清清楚楚,為什麼他們可以大膽地開放呢?
第一,外資進不來。第二,即使外資進來了,在中國也沒什麼用。 」
這位前中科院金融所研究員說,中國從2003年對外資開放銀行業,規定外資持股不超過
25%。他說,外資入股中國銀行業後發現,政策由中國政府制定,主導銀行業的是中國的
國有銀行,「沒有你的市場」,外資「無利可圖」。此外,他說,人民幣還不是一個真正
的國際貨幣,而且在國際市場上非常弱勢,疲軟,貶值。在這種情況下,外資是不願意來
中國投資,因為投資一種未來會貶值的貨幣,只有一種結果,就是「虧損」。
易憲容還表示,貝萊德基金拔得頭籌,率先獨資進入中國公募基金市場,但其3億元人民
幣的註冊資本,不會對中國公募基金市場造成任何衝擊。
他說:「一點衝擊都沒有,我告訴你。假如有衝擊,新的政策又出來了。所以外資進入,
對中國金融市場沒有什麼影響的。國有金融機構占主導,法律是由你來製定的,不是由別
人制定的。現在也是這樣,開放了,讓你進來,對國內、對國有金融機構沒什麼衝擊。你
怎麼搞,無所謂,也大不起來的。而且跟國內公募基金相比,微乎其微。 3億元人民幣算
什麼嗎呀?」
這位金融專家還預計,獨資外國公司進入公募基金市場後,就跟當年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銀
行市場一樣,對中國影響甚微,而且很難發展起來,最後導致其中一些外資銀行不得不撤
出中國。易憲容還特別強調,公募基金由國有金融機構主導,不可能會讓外資「吃掉」。
中國基金業協會今年5月份公佈的公募基金市場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4月底,中國境內各
類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規模總計達到17.78萬億元人民幣。
金融市場改革任重道遠
中國改革金融行業從今年4月1日起對外資獨資開放公募基金市場,比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
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一年,這被認為是中國金融市
場對外開放的新舉措。中國還將在今年12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金融專家易憲容說,未來中國金融市場改革仍面臨各種挑戰,主要的一點是改變國營金融
機構主導的現狀。
他說:「開放是必然的,一定要對外開放。不開放,就會把自己搞死掉的。開放才能讓人
民幣走向國際,讓中國金融市場把國外資金吸引過來。但中國目前的現狀,還不是開放不
開放的問題,最核心的就是,國有主導的金融市場不改變,金融市場面臨的問題就會很多
。」
易憲容教授說,中國國有金融機構,表面上是在按照市場化在經營,但實際上這些機構的
主管必須要聽從中央的指示,唯中央的政策是從。因此,這些國有金融機構的效率很低,
效益也不好。
外資全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對中國金融改革能否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此,中國國內
的一些金融分析人士認為,放開外資持股限制,可以不斷深化資本市場開放,促進良性競
爭,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能帶來先進的風控管理經驗,以及優秀的人才,對國內資本市
場完善大有裨益。
中國經濟學者仲大軍說,中國在金融和資產管理領域仍然要學習外國企業先進和豐富的管
理經驗。他說,這是中國需要的,也對中國有好處。同時他希望,中美兩國未來能夠在經
濟領域繼續擴大往來及合作。但如果中美政治關係持續惡化,導致雙方經濟脫鉤,對兩國
來說都不是福音,不僅會波及到雙方企業的合作和發展,也勢必會影響到兩國消費者的利
益。
在貝萊德獲得批准成為首個進入中國公募基金市場的外國獨資公司後,另外兩家美國公司
、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和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也已經提出申請
,並在等候中國證監會的核准。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