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美國大選:彭斯對陣哈里斯 聚焦副總統候選人辯論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844377
馮兆音/BBC中文駐美記者 發自華盛頓
https://i.imgur.com/SuqccJ6.jpg
(Getty Images)
美國大選,副總統候選人總會舉行電視辯論。為什麼2020這一屆我們更要關注?
2020美國總統大選在即,除了特朗普與拜登之爭,還有一場交鋒沒那麼受關注,但可能對
美國政治產生深遠的影響。
除了拜登與特朗普,還有兩個名字將出現在總統大選的選票上。
那就是現任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與民主黨參議員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又譯賀錦麗)。
兩人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0月7日晚上9點(格林尼治標凖時間10月8日凌晨1點)在猶他州鹽
湖城展開一場副總統辯論。「配角」即將走出陰影、步入聚光燈焦點。
通常,副總統辯論作用有限,但是2020年這屆大選,彭斯和哈里斯的對撞更加值得關注。
可以肯定的是,這將是一場你前所未見的美國大選副總統辯論。
https://i.imgur.com/OophMgS.jpg
副總統辯論的防疫措施,圖示工作人員凖備辯論現場
為了防範新冠,彭斯和哈里斯兩人將隔著有機玻璃板辯論,並且保有至少12英尺(3.6米
)的距離。觀眾必須戴口罩,參與者需接受檢測。
迄今,兩名副總統候選人最近的病毒檢測都呈陰性反應。
不可以肯定的是,總統特朗普及周邊多名幕僚感染新冠病毒,他接下來將會承擔多少拉票
?競選工程會怎樣展開?
或許,四年後的今天,彭斯和哈里斯將分別成為各自政黨的總統候選人?果真如此,這一
次辯論或許就是未來美國政壇兩黨博弈的「片花」。
特朗普在上周五確認感染新冠並住院多日,關於他健康狀況的疑慮,使得外界史無前例地
關注「二把手」彭斯。如果總統無法履職,憲法第25修正案允許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統。
在特朗普治下三年多來,不少幕僚或主動辭職或被炒魷魚,官員們如跑馬燈般更迭,然而
彭斯似乎地位穩固,頗受總統信任。
另一邊廂,民主黨高調宣佈哈里斯為副總統提名人,如果當選,她將成為第一位入主白宮
的少數族裔女性,並將是拜登接班人的大熱人選。
副總統是美國政府中位階第二高的官員,僅次於美國總統,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不過,美國副總統在施政中到底有多重要?在拜登與特朗普的健康狀況備受關注之時
,副總統候選人又在大選中扮演何種角色?
美國副總統:離總統只有「一個心跳的距離」
聖路易斯大學美國憲法教授傑爾·戈斯坦(Joel Goldstein)表示,在歷屆美國政府中,
副總統往往是總統的資深顧問與「解決麻煩的人」。
戈斯坦研究美國副總統多年,著有《白宮副總統》一書。
在今年的大選中,副總統人選尤為受到關注。
拜登與特朗普都年逾七旬,外界十分關注其健康狀況。而且,拜登尚未公開表達競選連任
的意願,副總統搭檔作為接班人的大熱人選,有「儲君」的意味。
美國憲法規定,一旦總統在任內死亡、辭職或者被撤職,副總統將立即繼任。
因此,副總統常被指與總統「只有一個心跳的距離」。
美國歷史上,共有9位副總統因總統任內死亡或辭職而接班。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1974年時尼克松總統因「水門事件」辭職,由副總統福特接班
;以及1963年肯尼迪遇刺,副手約翰遜在兩小時後宣誓就任總統。
美國歷史上45位總統中,有14人曾擔任副總統。目前還沒有副總統因總統撤職而繼位。
副總統候選人有多重要?
「在競選中,副總統候選人有僅次於總統的話語權,」 戈斯坦稱。
副總統候選人通常幫同黨的總統候選人拉票,以及在政策上與對手爭辯。
本屆大選中,兩名副總統候選人的背景南轅北轍。彭斯是來自作風保守的中西部白人男性
,哈里斯則是少數族裔女性,代表政治傾向偏左的加州。
哈里斯的副總統提名公開後,特朗普曾批評「副總統人選不重要,人們只為總統投票」。
戈斯坦則說:「絶大部分的人為總統候選人投票,但副總統人選也發出重要信號,體現總
統候選人的價值觀和決策。」
一般認為,副總統候選人對大選最終結果的影響甚微。不過,戈斯坦指出:「好幾次大選
就是以極小差距決出勝負的。」
他對BBC中文表示,挑選副總統人選時,最為關鍵的考量標凖是總統與副手的政治及個性
兼容。
在挑選競選搭檔的過程中,總統有最終話語權。據悉,拜登團隊就為他篩選了四個副手人
選,由拜登最後拍板。
在當選後,副總統會在輔助總統組建政府內閣時擔任關鍵角色,譬如,現任副總統彭斯就
是2016年白宮過渡團隊的負責人。
彭斯:白宮第二把交椅
在過去的四年中,彭斯一直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非常幹練的副手,不僅領導團隊,確定行政
部門的重要任命,而且還是與媒體順利溝通的副總統。在多數情況下,他避免出風頭,儘
管最近在領導白宮對抗冠狀病毒特別工作組中的角色,讓他引起了更多關注。
彭斯到白宮的旅程始於2016年7月,當時他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家中與特朗普見面,並被
邀請參與選戰。他的加入並不令人意外。作為前印地安納州長,彭斯是在華盛頓的社會保
守派人精英人士的最愛。
在被任命為副總統前,彭斯曾公開批評特朗普的一些政策,比如形容稱特朗普禁止穆斯林
進入美國的提議是「冒犯性的,違憲的」。
但現在被視為忠實的第二把交椅,很少對總統提出批評。
副總統候選人:力求為總統搭檔加分
通常來說,副總統候選人在大選過程中有三個「高光時刻」:當總統候選人宣佈搭檔人選
時、副總統候選人在黨代會接受提名時,以及副總統的選前辯論。
全國直播的副總統辯論在1976年首次舉行,跟總統辯論有三場不同,副總統辯論通常只有
一場,主題圍繞總統候選人及其方針政策。
副總統辯論的收視率通常不如總統辯論,然而,2008年拜登與性格乖張的共和黨人佩林展
開交鋒,其收視率超過了當年的總統辯論。
戈斯坦預期,本屆副總統辯論也會頗有看頭。
參議員哈里斯在國會以在聽證會中提問強硬著稱,此前在黨內初選辯論中也出盡風頭。「
她需要在辯論中將自己介紹給全國選民,」戈斯坦說。
而現任副總統彭斯在四年前的辯論中表現不俗,他此前還曾擔任政治評論員,口才歷經考
驗。「兩個都是政治傳播的高手,」戈斯坦說,「這場交鋒會很有意思。」
在副總統辯論之後,特朗普與拜登將在10月15日與22日舉行第二、三場總統辯論。
由於特朗普感染新冠病毒,目前尚不清楚辯論是否會如期舉行以及將如何舉行。
───────────────────────────────────────
副總統辯論登場 聚焦5大看點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01008/CHTRRQAK3ZECHHXF76OJJADUAI/
美國副總統潘斯和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周三晚於猶他州辯論台上首碰頭,參加他
們唯一一場副總統辯論。
這場辯論有多重要?
副總統辯論很少對總統大選選情構成重大影響,不過由於總統川普感染武漢肺炎後正處於
恢復期,他的民主黨對手拜登尋求成為美國史上最老總統,副總統辯論變得更加重要。
川普和拜登都年屆七旬高齡,讓潘斯和賀錦麗有機會在下屆總統任期結束前,出任總統職
位,民眾會透過辯論更仔細審視兩名副總統候選人。潘斯和賀錦麗一直被川普和拜登的光
芒掩蓋,這場辯論成為他們表現自己的時刻。
辯論是否安全?
不足兩周前,潘斯沒戴口罩出席了在白宮玫瑰園舉行的大法官提名儀式,但這次被廣泛懷
疑為「超級傳播」武漢肺炎的活動,已有至少八名出席者染疫,包括川普本人。在此情況
下,潘斯理應接受隔離,而不是到猶他大學出席辯論。
辯論主辦方同意用塑膠玻璃板將兩名候選人隔開,但他們都不必戴口罩。候選人和主持的
座位會相隔3.7米,不准握手或用其他有身體接觸的方式打招呼。主辦方表示,辯論廳會
讓少數持票賓客入內,但除了候選人和主持以外,任何拒戴口罩的人都會被帶走。
潘斯會如何捍衞白宮應對疫情方式?
身為總統武漢肺炎專責小組主席的潘斯,將要回答政府抗疫不力的問題。現時已有超過21
萬美國人死於武漢肺炎,白宮也成為疫情熱點,但川普政府尚未有全面的國家控疫策略。
相信潘斯若以政府一早禁止從中國入境者這種白宮一般官方回應,不能輕易擺脫質問。
潘斯將被迫回應川普多番淡化病毒威脅,以及不鼓勵使用口罩等基本安全預防措施的問題
,而川普直至周一出院仍堅持這種論調。潘斯從政擔任民選崗位20年,在某些方面遠比川
普老練,他在辯論場上表現令人相當期待。
賀錦麗創歷史能否激勵民主黨?
賀錦麗有望成為美國首名非裔女副總統,出現在辯論台上已是創造歷史,為民主黨人帶來
更大激勵作用。賀錦麗在民主黨初選辯論期間,談論過關於種族融合校車接送計劃的自身
經歷,有效突顯她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民主黨仍然致力鼓勵低參與度選民,尤其是非裔
和年輕人投票,賀錦麗的辯論可能有助激勵此族群。
兩候選人會否展現強硬一面?
競選拍檔首要條件是不要破壞選民的好感,副總統參選人通常會小心講話,但現在已來到
非常時期。過去四年潘斯讓人看到他很會誇讚總統,身為前檢察官的賀錦麗則展現了她有
能力也願意燃起爭議,預計她會就川普政府應對種族分裂、女性議題、武漢肺炎和最高法
院提名人方面著手攻擊潘斯。鑑於賀錦麗成為拜登副手後一直相對沉默,拜登團隊會容許
她在辯論上表現得有多進取仍然存疑。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
「法律與秩序」半世紀輪迴 三大不同 同為競選口號 學者:特朗普非尼克遜成效存疑
https://bit.ly/3nwnOvA
https://i.imgur.com/jWnfGAJ.jpg https://i.imgur.com/6Hn6VC5.jpg
https://i.imgur.com/7ebYS2f.jpg
【明報專訊】
「我是你們的法律與秩序總統」,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6月在白宮如是說。在反種族主義
示威浪潮下,「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成了特朗普陣營的競選主調,令人聯想
到1968年大選時,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遭刺殺後觸發多地騷亂,加上反戰示威升溫,
當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遜正是靠「法律與秩序」牌入主白宮。半世紀過去,特朗普能
否重演尼克遜的成功?本報以電郵訪問兩名美國政治及歷史學者,剖析2020年與1968年的
三大不同,如何影響特朗普「法律與秩序」牌的成敗。
明報記者 陳籽穎
特朗普在上屆大選已自稱「法律與秩序候選人」,承諾嚴打罪案和確保邊境安全。今年5
月,黑人男子弗洛伊德之死觸發的示威席捲全國,他多次斥示威者是激進左翼和無政府主
義者,主張出動聯邦執法人員應付示威,亦更常在社交網站發布「法律與秩序」和「沉默
大多數」的帖文,這兩個字眼正是半世紀前因尼克遜而廣為人知。
1968年是美國動盪之年,時任民主黨籍總統詹森因越戰政策聲望受挫,罕有放棄競逐連任
。同年4月馬丁路德金遭刺殺,逾百城市爆發騷亂,在民主黨初選被看好的羅拔甘迺迪6月
亦遭刺殺。同時「反文化運動」和反戰示威持續,大批示威者8月到民主黨全國大會抗議
,演變成激烈警民衝突,詹森副手、自由派的漢弗萊(Hubert Humphrey)在混亂中獲提
名出選。另一邊廂,尼克遜主打恢復「法律與秩序」的旗號,最終擊敗漢弗萊和主張種族
隔離的第三方候選人、民主黨籍阿拉巴馬州州長華萊士(George Wallace)。反戰示威升
溫,尼克遜翌年發表著名的「沉默大多數」演說,籲沒參與示威者支持其越戰政策。
黑人示威政治影響 傳媒導向成關鍵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瓦索(Omar Wasow)今年5月發表研究,探討1960至1972年
黑人民權示威的政治影響。他指當時非暴力示威有利民主黨選情,暴力事件則有利共和黨
,關鍵在於傳媒報道,前者將民意導向公民權利,後者則導向社會控制。這項研究近月引
起熱議,尤其民調反映美國近期的示威支持度下滑(見圖),外界猜測是否有利特朗普選
情。惟《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ABC)上月底的民調顯示,51%受訪者認為拜登更
能處理罪案和安全問題,特朗普則為44%。瓦索形容這是值得注意的轉變,因為共和黨過
去約50年一直主導「法律與秩序」牌。
執政下動盪 特朗普難歸咎民主黨
俄亥俄衛斯理大學歷史教授弗拉姆(Michael Flamm)曾撰書,分析1960年代街頭罪案和
騷亂如何促成對保守派支持。他指「法律與秩序是有力的口號,吸引對社會及政治轉變感
焦慮和憤怒的保守派白人」,但有些因素將限制這張牌的成效。首先,當年尼克遜是挑戰
執政的民主黨,令他更易批評民主黨人任由街頭罪案、騷亂和反戰示威升級,但特朗普是
競逐連任。拜登的陣營亦在廣告強調,動盪局勢是在特朗普任期下發生,並斥他沒以批評
示威者的相同強度,譴責加劇示威混亂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和民兵;特朗普陣營則將矛頭指
向民主黨控制的州份和城市,將示威相關的亂象描繪為民主黨執政的未來。
論述兼顧民權 尼克遜顯溫和
另外,弗拉姆和瓦索同時提到當年支持種族隔離的華萊士參選,令尼克遜顯得相對溫和。
瓦索指當年尼克遜的論述有策略地抓住中心,要求恢復「法律與秩序」之餘承認公民權利
,其「法律與秩序」廣告片承認「異議是推動改革的必要部分」,但補充「在提供和平改
革的制度內,沒任何理由證明訴諸暴力是正當的」。瓦索認為,特朗普陣營的「二元」論
述只有「壓制示威」和「亂象持續」兩個選項,而沒考慮妥協或公民權利,「特朗普的『
法律與秩序』牌失效並非因他模仿尼克遜,而是因為他模仿華萊士」。
能否拉攏中間派難料 郊區白人更關注疫情
普林斯頓大學的助理教授瓦索指出,比起種族隔離制度仍存在的1960年代,今時今日美國
關注種族議題的白人愈來愈多,經過近幾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警察和種族公義議
題亦更受關注。惟現時公眾對種族議題的看法,存在極大黨派分歧。有分析認為,特朗普
強硬的「法律與秩序」牌可鼓動本身的支持者,但未必能拉攏猶豫未決的選民,被視為「
法律與秩序」牌主要對象的郊區白人取態亦成焦點。
黨內民調專家:話題正確 用錯語言
特朗普的「法律與秩序」信息在支持者陣營引起共鳴,例如《時代》雜誌上月報道,有伊
利諾伊選民表明今年會再投票予特朗普,她稱有家人居於8月爆發衝突的威斯康星州基諾
沙市,當時他們害怕外來者會燒毁其屋子,只敢在客廳睡覺。惟報道亦提到,民調專家認
為最接受「法律與秩序」牌的選民本身就是特朗普支持者,但要贏得大選,他需爭取的是
游離州猶豫未決的選民支持。共和黨民調專家倫茨(Frank Luntz)認為,問題之一在於
特朗普只談論暴力和騷亂的問題,而非公共安全這個解決方案,「特朗普談論正確的話題
,但用錯語言」。
特朗普陣營積極拉攏郊區選民,例如他在首場電視辯論就指控拜登不敢談「法律與秩序」
,又稱一旦拜登當選,「我們的郊區將會消失」。示威相關的混亂確實在郊區引起憂慮,
如《紐約時報》報道,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郊區有居民用粉筆在寓所外的行人路寫「黑
人的命也是命」,但隨即被擦掉,後來他在自家花園貼標語亦被鄰居投訴,有人坦言不敢
豎起支持拜登的標語牌,怕惹來騷擾。
上月底民調 郊區支持度拜登領先
不過「法律與秩序」牌是否奏效仍是未知數,據路透社/Ipsos上月中的民調,27%郊區白
人稱驅動他們投票的最重要因素是疫情,其次是恢復公眾對美國政府的信任,相比下只有
11%稱最關注候選人會否嚴厲打擊罪案和騷亂。《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ABC)上
月底的民調顯示,拜登在郊區選民的支持度為52%,稍微領先47%的特朗普,其中男性傾向
支持特朗普,女性傾向拜登。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