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樸素美麗的明確詩意聲音讓個人存在成為普世經驗」 美
國女詩人露易絲.格呂克摘下桂冠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3094667
廖綉玉 2020-10-08 19:12
https://i.imgur.com/JSH9CXh.jpg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8日晚間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美國女詩人
露易絲.格呂克(Louise Gluck)膺此殊榮,獨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370萬元)
獎金,獲獎理由是「她帶有樸素美麗的明確詩意聲音讓個人存在成為普世經驗。」
1943年,格呂克生於美國紐約,祖父母是移民到美國的匈牙利裔猶太人。她曾進入紐約莎
拉勞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與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修
課,但皆未獲得學位。目前,77歲的格呂克住在美國麻州(Massachusetts)劍橋(Cam-
bridge),平日除了寫作,也是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英文系教授。
她離開哥倫比亞大學後,從事秘書工作養活自己。1968年,格呂克出版第一本詩集《第一
個孩子》(Firstborn),獲得評論家的正面評價。不過,她後來面臨漫長的寫作障礙,
直到1971年開始在佛蒙特州(Vermont)戈達德學院(Goddard College)教書,才克服障
礙,而她在戈達德學院任教期創作的詩收錄於她的第2本詩集《沼澤地上的房屋》(The
House on Marshland,1975年出版),許多評論家認為這部詩集是她的突破性作品,象徵
她「發現了獨特聲音」。
1985年,她的父親去世,喪親的失落感促使她開始創作詩集《亞拉拉特山》(Ararat,
1990年出版),亞拉拉特山位於土耳其,傳說是諾亞方舟(Noah's Ark)在大洪水後最後
停泊之處。
1992年,格呂克出版備受歡迎與讚譽的詩集《野鳶尾》(Wild Iris),這部詩集內容為
一位園丁、一位神祇、眾花之間談論關於生活本質的對話,美國期刊《出版者周刊》(
Publishers Weekly)稱之為「重要著作」,展現「絕美詩歌」。1993年,《野鳶尾》榮
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奠定格呂克成為美國傑出詩人的聲譽。
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September 11 attacks),格呂克為此在
2004年出版長詩《十月》(October),這首詩分為6個部分,運用古希臘神話探討創傷與
痛苦的各個層面。
2006年,格呂克出版《艾弗諾湖》(Averno),艾弗諾湖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
Naples),古羅馬神話認為這裡是陰間入口。這部詩集詮釋眾神之王宙斯(Zeus)女兒波
瑟芬妮(Persephone)被冥王哈迪斯(Hades)綁架到陰間成為冥后的神話故事,書中探
討遺忘、死亡、靈魂與身體、愛、孤獨等。《艾弗諾湖》在出版那年進入美國重要文學獎
「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決選名單。
作品具強烈情感 屢屢獲獎
格呂克經常被稱為自傳詩人,其作品以強烈的情感著稱,並經常引用神話、歷史、自然來
思考個人經驗與現代生活。她的作品專注於闡明創傷、慾望、自然的各個層面,透過探索
這些廣泛的主題,坦誠地表達悲傷與孤獨。她的作品特色是追求清晰。童年、家庭生活、
與父母及手足的親密關係一直是她作品的中心主題。
格呂克的作品獲得許多獎項,包括《野鳶尾》在1993年榮獲普立茲獎,2014年出版的《貞
潔之夜》(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在同一年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2003年至
2004年,格呂克榮膺美國國家桂冠詩人(Poet Laureate of the United States),2015
年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獎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格呂克的作品包括14部詩集與數本談論詩的散文集,其中詩集《野鳶尾》在台灣有中譯本
出版。
諾貝爾文學獎二、三事
1786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創立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共
設有18名院士。瑞典學院院士為終身制,院士過世方能增補新人。依照原本的制度,院士
無法正式辭任,但可拒絕參與學院事務,但經過2018年的性醜聞風暴後,瑞典學院推動了
一些改革,包括院士可自願辭職。
每年2月,瑞典學院聘請的專家學者與作家(包括前任文學獎得主)擬出初選名單,到5月
初時淘汰至僅剩5人。整個夏天,瑞典學院的18名院士會仔細研讀這5位作家的作品,決定
最後獎落誰家。
諾貝爾文學獎從1901年開始頒發,至2019年已有116位得主。雖然當代女作家人才輩出,
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性別比例極度失衡,歷屆總共只有15位女性得主,僅佔約1/8。
歷屆文學獎得主平均年齡約65歲,最年輕的一位是以《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
著稱於世的英國小說家兼詩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907年摘下桂冠時年方41歲
。最年長的得主是英國女作家萊辛(Doris Lessing),2007年獲獎時已經88歲,2013年
,高齡94歲的她與世長辭。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由奧地利劇作家與小說家漢德克(Peter Handke)摘下桂冠,獲獎理
由是「運用語言的獨創性產出深具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人類經驗的邊緣地帶與獨特性」。
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與公布時程(台灣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亞爾特(Harvey J. Alter)、萊斯(Charles M. Rice)、霍頓(
Michael Houghton)
物理學獎──潘洛斯(Roger Penrose)、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吉茲(Andrea
Ghez)
化學獎──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道納(Jennifer A. Doudna)
文學獎──露易絲.格呂克(Louise Gluck)
和平獎──10月9日下午5時
經濟學獎──10月12日下午5時45分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