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拜登先安內 對華料競爭合作並舉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11-09 07:31:05
標題: 拜登先安內 對華料競爭合作並舉
副標: 港學者:外交易取跨黨共識 中國專家:思路「較可預測」減衝擊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bit.ly/3lcBIBn
https://i.imgur.com/AKXgK3V.jpg
【明報專訊】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上周六(7日)宣布勝選後,一大焦點落在白宮明年換屆後的
中美關係。學者相信拜登首要任務並非外交,而是抗疫、修補撕裂等內政議題,但長遠而
言,中美關係是新政府較易得到兩黨共識和「取分」的議題。然而對比特朗普強勢、飄忽
的行事風格,拜登政治思路較易預測,專家大多相信大國競爭始終會是中美關係主調,但
拜登相對沒那麼強調這點,應會在環保或其他符合美國利益範疇與中國合作,也會重視以
多邊主義制衡中國。
「多邊主義制華」 拜登:可合作抗暖化
拜登今年在《外交事務》3/4月號撰文,勾勒其外交政策構想,從中可探知其部分對華政
策想法。他強調民主制度是美國國力泉源,因此,修復和重振美國民主制度會是第一步,
又稱要制訂符合美國中產利益的外交政策,重視以多邊主義制衡中國。他承認中國是特殊
挑戰,華府應跟盟友和伙伴建立統一陣線,應對中方不當行為和侵犯人權問題,但在氣候
變化等全球議題可加強雙方合作。
拜登明年1月20日上任,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秘書長陳偉信昨向本報表示,相信外交不會
是拜登政府頭100日要優先處理的議題,諸如關稅和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等短期內仍會照
舊。但他認為,在民主黨難以穩固掌控國會下,拜登處於相對弱勢,外交政策是最容易取
得跨黨派共識的議題,故遲早仍會重新聚焦中美關係。
孔誥烽:國會主導對中港動作 總統難否決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亦向本報表示,拜登將會是弱勢總
統,不見得會對美國對華政策有很大影響。他強調特朗普任內對中國、台灣甚至香港的動
作都是國會主導,例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自治法案》及其他涉及新疆和台
灣的法案等,都是國會兩黨在高度共識下通過的法案,然後政府依據法案行動,「總統想
否決都否決不到」。國際政治學者袁彌昌則相信,拜登會在對港制裁上保留「上一手留下
來的牌」,必要時再增加籌碼。
嶺南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泊匯向本報指出,拜登政府會繼續尋求廣泛的對華競爭戰略,但
也強調要避免軍事衝突,也相對上沒特朗普政府那麼強調大國競爭,或會緩和中美對抗。
他認為特朗普實際上有大戰略,強調大國競爭,採取現實主義的外交政策,令中美角力在
其任內升溫;對比之下,拜登屬典型民主黨人,傾向較自由派的國際關係模式,故將把更
多注意力放在氣候變化等關鍵全球治理議題。
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系教授王義桅也向本報稱,拜登是美國傳統民主黨的政治思路,可能
會通過其同盟體系對中國施壓,議題也多會涉及氣候變化,或會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全面
進步協定》(CPTTP;特朗普甫上任即推翻奧巴馬時代簽署的TPP,後者框架由日本等國維
持並易現名),但不會與特朗普一樣「亂搞貿易戰」,「應該說,他(的影響)相對好預
測一些。對中美和世界的衝擊會少一些」。惟王義桅提醒中美關係仍有變數,他說:「因
為美國是最能破壞世界的力量, 也是最能影響中國發展的外交變量,中國都已經做好了
準備應對。」
對華關稅 拜登顧問:先詢盟友再定
張泊匯亦強調,中美早在奧巴馬時代已存在的傳統衝突範疇仍會繼續,例子包括南海問題
、知識產權、地區及全球外交對立等。但他估計拜登或在關稅議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倘
若如此則中美「脫鈎」(decoupling)會變得較不可能。拜登兩名顧問在大選前接受路透
社訪問稱,在未來對華關稅的問題上,拜登政府會先諮詢主要盟友再決定,以尋求「集體
影響力」加強對華的手段。他們批評特朗普政府單方面行事,反予北京「逃生出口」。
明報記者
領袖及政要對拜登勝選反應
兩岸
中國大陸:暫未有回應。4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希拉里宣布敗選後,才向當選美國總統
的特朗普致賀電
台灣:總統蔡英文Twitter昨早8時發文,祝賀拜登及賀錦麗當選美國總統與副總統,稱期
待共同努力,增進彼此友誼,為國際社會帶來貢獻
期待合作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祝賀拜登當選,期待合作,稱美加之間非凡的關係在世界舞台上獨—
無二
德國總理默克爾:期待未來跟拜登合作,稱如要克服時代的巨大挑戰,兩國的跨大西洋友
誼關係是無可取代
英國首相約翰遜:美國是英國最重要盟友,期侍雙方在氣候變化、貿易和國家安全的共回
侵先事項上緊密合作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期待儘快跟拜登會面,稱隨着世界不斷變化和新挑戰與機遇也
現,雙方重新建立關係將特別重要
日本首相菅義偉:恭賀拜登勝選,期待與美國新一屆政府攜手合作,強化同盟關係,確確
保印太及其他地區的和平、自由和繁榮
部分暫未表態的國家
俄羅斯、巴西、以色列
資料來源:路透社、Axios
拜登部分政策主張
國際關係
拜登表示上任首天(明年1月20日),就會撤回特朗普退出世衛的決定,亦會重返對抗氣
候暖化的《巴黎協定》,以及重新加入奧巴馬時期談判的伊朗核協議。特朗普採取4年「
美國優先」政策後,拜登稱上任首天就會跟美國盟友通話,重建美國聲譽。其顧問日前稱
,就對中國徵收關稅的未來走向,拜登作決定前會先跟美國主要盟友磋商。
抗疫
視抗疫為首務,拜登周一會公布抗疫小組成員。他主張推行全國病毒檢測和追蹤計劃,包
括提供免費檢測、聘請10萬人建立全國追蹤接觸計劃等,亦認為應強制戴口罩。
工作及經濟
拜登稱將擴大對小企業貸款和增加對家庭直接補貼,以應對疫情直接影響,提案包括在社
會保障金每月額外增加200美元(約1550港元)、免除每人1萬美元(7.8萬美元)的聯邦
學生貸款等。
在其「重建更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經濟計劃,他支持將聯邦最低工資由現時
7.25美元增至每小時15美元(約116港元)亦盼在綠色能源方面投資2萬億美元(15.6萬億
港元),又承諾聯邦政府未來4年斥資4000億美元(約3.1萬億港元)採購美國商品和服務
、投資300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到研發等方面。
資料來源:BBC、路透社
李柱銘:對港政策無關黨派 鍾國斌:視乎內閣
美國民主黨參選人拜登成為總統當選人,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2014年與前政務司長
陳方安生訪美期間,拜登曾「順道會晤」兩人。李柱銘向本報憶述,該次會面後,他對拜
登的印象是「so presidential(像總統一樣)」,形容拜登斯文、富幽默感。李柱銘拒
評拜登上場對美港關係影響,但表示美國議會多年對港政策均無黨派之分,舉例他過往兩
年訪美,縱在現任總統特朗普治下兩黨分歧甚大,「但在香港問題上,雙方都很幫香港」
身在英國、專注國際連結的立法會前議員羅冠聰表示,對華強硬是兩黨共識,但拜登政府
除在氣候變化議題或要與中國商討外,民主黨亦傾向以多邊主義處理中國問題,可預期會
與各國盟友商量、藉國際組織施壓。他分析,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中國籠絡收買小國
,料較難推出強硬對付中國的措施;但若美國獲更多歐洲國家合作,或可更有效圍堵中國
。他稱雖然共和黨對華態度定較強硬,但拜登政府上場亦未必倒退,可能有一定程度微調
鍾料取消「香港製造」短期難逆轉
商界方面,自由黨黨魁鍾國斌表示,拜登明年1月20日才正式上任,短期內主要籌組內閣
,不似特朗普可馬上延續現行政策。他料拜登上任初期會主力處理國內疫情、經濟等議題
,國際層面則要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世衛等,相信香港問題排序較後,但對中、港態
度亦要視乎內閣組成,包括國務卿由誰出任。
鍾國斌相信,拜登始終從政數十年,不像特朗普「五時花六時變」,不按規矩出牌,相信
拜登「可預測性」較高,「即使針對你,也估計到大概出什麼招,不似特朗普亂來」。他
又稱,取消香港特殊地位、通過《香港人權民主法》等都獲兩黨共識,料取消「香港製造
」等措施短期內未必逆轉。
本港政界對拜登常美阈總統預期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美國對港政策無黨派之分,兩黨均很願意幫助香港
民主派召集人、民主黨主席胡志偉:美國對華政策屬民主、共和兩黨共識,不認為拜登會
改變大方向,中美從partners (伙伴)變成競爭對手旦是一個大格局
立法會前議員羅冠聰:兩黨有共識對華強硬,但拜登政府以氣候變化等議題為主軸政綱,
或需與中國有某程度的商討協作,令民主黨對華未必似共和黨強硬,或有一定程度微調
自由黨黨魁鍾國斌:美國兩黨有共識針對中國,但料香港不在優先議題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香港問題只屬美國對華政策一小部分,相信不會在拜登剛上台後便
立即受到重視。目前看不到有定期原因令美國提出新的制裁或取消現有制裁
工聯會陸頌雄:民主、共和兩黨在對華政策有共識,均要壓制中國,相信與拜登立場差別
不大,惟拜登行事「可能沒有特朗普的粗暴、明刀明槍」。希望拜登能理性地調整政策、
撤回對港制制裁,中美兩國應合作「發大財」
拜登:重建美國靈魂 賀錦麗:民眾選擇真相
美國主流傳媒本港時間周日(8日)凌晨判定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跨過270張選舉人票門檻,
成為總統當選人。拜登與競選拍檔賀錦麗隨後發表勝利演說,承諾將成為努力團結國家,
而非製造分裂的總統,重建美國靈魂。
本月20日滿78歲的拜登,當地時間上周六晚上於老家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Wilmington)
會見支持者。他說美國人民已發聲,「他們給我們一次明確的勝利,毫無爭議的勝利」。
他又稱,自己贏得多達7400萬張普選票,為美國總統選舉史上最高得票紀錄,人民授權他
控制疫情,共建繁榮。他誓言「重建美國的靈魂」,呼籲國民讓局勢降溫,重新互相傾聽
,停止將對手當成敵人看待,「我們都是美國人,是時候治癒美國」。
成為首名亞裔兼首名黑人女性副總統當選人的賀錦麗形容,選民投下選票,發出清楚信息
:「你們選擇希望、團結、正直、科學,還有真相」。她亦感念不同世代的少數族裔女性
貢獻,稱自己是首名成為美國副總統的女性,「但我不是最後一個」,鼓勵未來世代不論
性別,放膽追夢。
英德道賀 俄國巴西未表態
多個國家領袖祝賀拜登當選。英國首相約翰遜在Twitter稱,期待未來與美國在氣候變化
、貿易及國家安全等範疇緊密合作。德國總理默克爾亦稱,期待與拜登合作戰勝巨大挑戰
,強調跨大西洋的友誼無法取代。
中國、俄羅斯、巴西等國昨仍未表態,墨西哥總統洛佩斯(Lopez Obrador)稱選舉仍有
法律爭議,會待最終結果出爐才表態。
(路透社、BBC、衛報)
───────────────────────────────────────
揮桿中聞敗選 特朗普側門返白宮 拜登支持者賀「噩夢盡頭」 部分地區兩陣零星毆鬥
https://bit.ly/2IaNWMG
【明報專訊】
美國傳媒上周六(7日)判定民主黨的拜登勝出總統大選後,競逐連任的總統特朗普透過
競選團隊發聲明,重申「選舉還遠遠未結束」。傳媒判定拜登勝選之際,特朗普正在其集
團旗下的高爾夫球俱樂部打球。全國多地隨即有拜登支持者上街慶祝,有人直言是「噩夢
盡頭」;同時有特朗普支持者抗議媒體針對特朗普,並質疑選舉公正。事前外界一直憂慮
兩邊陣營對峙或生亂象,部分地區上周六出現零星毆鬥,有人使出胡椒噴霧。
特:法律鬥爭周一展開
特朗普上周六正午透過競選團隊發表聲明:「簡單事實:這次選舉遠遠未結束,拜登未獲
任何州認證獲勝,遑論競爭激烈將法定重新點票,或團隊正進行有效且合理法律挑戰的州
份。這將可判定最後獲勝者。」美聯社報道,有白宮官員上周六表示,特朗普「會接受自
由公正的選舉結果」。特朗普在聲明強調是由合法選票決定誰是總統,而非傳媒,又表示
團隊的法律鬥爭將於周一(9日)展開。
支持者舉牌:停止竊取選舉
美東時間當日上午約10時,戴着白色「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的特朗普離開白宮,前往旗
下位於弗吉尼亞州的高爾夫球俱樂部。11時半左右(香港時間周日零時30分左右),各大
傳媒陸續判定拜登勝選,但特朗普未有急於離開。俱樂部外有特朗普支持者聚集,他們向
白宮記者群高呼「削減媒體經費!」,亦有人舉起「停止竊取(大選)」的標語。特朗普
啟程返回白宮時,車隊遇上數以千計反對者,尤其華盛頓特區是傳統民主黨陣地。車隊愈
接近白宮,聚集的人就愈多,有人舉起「你落敗,我們所有人都勝利」的標語,沿途不乏
汽車喇叭聲和嘲笑。他到埗後從平日甚少使用的側門進入白宮,但英國廣播公司(BBC)
的白宮記者形容他未見動搖。
「特朗普大樓」外民眾喊:你被炒
全國多地有拜登支持者載歌載舞慶祝。在民主黨票倉紐約州,特朗普出生地紐約市有民眾
到曼哈頓第五大道的特朗普大樓(Trump Tower)外聚集,高呼特朗普的金句「你被開除
了」,駛過的車輛不停響號。紐約警察局因時報廣場有太多民眾聚集,籲駕駛者避免前往
該地。有人形容在2016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落敗後,他們都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如今「是噩夢的盡頭」。
另一邊廂,多地亦有特朗普支持者不滿結果上街抗議。在幫助拜登取得當選門檻的游離州
賓夕法尼亞,數百人聚集在州議會大樓外,當中許多人指控媒體和科技巨擘針對特朗普,
共和黨籍的州眾議員瓊斯(Mike Jones)向群眾表示有必要確保選舉公平,又稱:「若我
們容許這個國家屈服於社會主義,那不是因為左翼壓倒我們,而是因為好人什麼都沒做。
」在密歇根州底特律,有親特朗普的示威者則稱會接受共和黨官員公布的選舉結果,「在
某種程度,你須相信自己地區的官員,若他們說有信心這是公平的(選舉)」。
部分地區出現零星打鬥,如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雙方的支持者在州議會大樓外示威,其
間一男一女發生肢體衝突,另一人試圖對男子發射胡椒噴霧。該市另一街頭亦一度有近12
人打架,部分人身穿極右組織「驕傲男孩」的服裝。在俄勒岡州塞勒姆市(Salem),亦
有「驕傲男孩」成員參與支持特朗普的遊行,有影片顯示一個身穿該組織服裝的人向其他
人發射胡椒噴霧,亦出現揮拳和包圍車輛等情况。
(金融時報、BBC、衛報、紐約時報)
明報記者
https://i.imgur.com/pnhaMSu.jpg
https://i.imgur.com/HKH5RwK.jpg
https://i.imgur.com/JnS7KLg.jpg
共和黨領袖沉默 新星:賀拜登尚早
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日尚未承認落敗,共和黨國會領袖亦對拜登勝選保持沉默,未有按
慣例向勝選者表達祝賀。路透社報道稱,特朗普盟友和顧問私下承認要推翻選舉結果並留
在白宮的機會很微,但在為承認落敗做準備之際,亦認為應給予時間解決一切法律挑戰。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引述兩名消息人士稱,特朗普女婿兼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
Jared Kushner)已跟特朗普談論承認落敗的問題。
路透社:特朗普顧問認難推翻結果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上周六未承認拜登勝選,其助手僅向傳媒提及他上周五發表的
聲明,他當時稱「應點算所有合法的選票,但不得點算非法提交的選票,各方都必須能觀
察有關過程,而法院應應用法律並解決糾紛」。黨內領袖大多保持沉默,有部分則繼續質
疑選舉公正。數名被視為共和黨新星的議員亦指出,現時發表祝賀仍是為時過早,如參議
員霍利(Josh Hawley)稱並非由傳媒確定誰當選總統。
只有少數普通的共和黨議員向拜登表達祝賀,如表明將退休的眾議員赫德(Will Hurd)
說:「美國人已發聲,我們須尊重這個決定」。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上周六在《每
日電訊報》撰文,斥特朗普「失體面的表現令人深感困擾」,又形容現時共和黨面臨品格
考驗。
(紐約時報、路透社、CNN)
廠商會:拜登上任先拼經濟 中美緩衝期
拜登昨日宣布「勝選」,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認為,拜登較特朗普「有得傾」,再
加上他參選時已表明,上任後會優先處理抗疫和重組美國經濟,估計該段的緩衝期有助緩
和中美貿易、關稅等具爭議的問題。香港總商會梁兆基則認為,選舉仍存在變數,會待結
果麈埃落定再研究。有分析員認為,對拜登勝選後的市况未感樂觀。
「香港製造」料美依世貿裁決
吳宏斌指出,相比特朗普的「不按牌理出牌」,拜登似乎較為穩定,傾向以合理、以美國
民眾優先為考慮主要的因素。他舉例稱,過去兩年爆發中美貿易戰,美國向中國實施多重
加稅政策,令不少美國入口商家把稅項轉移到消費者身上,若拜登以美國人為考慮前提,
未來爭端或會有所緩和。
不過,有關「香港製造」的議題上,吳宏斌形容香港出口到美國的貨品不多,拜登不太可
能會優先處理,判斷拜登會以較為保守的做法,例如參考世貿的最終裁決,才作進一步行
動。不過,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則指出,拜登勝選對中美關係未來轉好的機會不大,
形容前景仍然不明朗,鼓勵會員拓展多元化市場,如國內和東南亞。
分析:拜撐加稅 市况未太樂觀
此外,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美國大選對於整個投資市場都會有影響,尤其是
仍然存在潛在的訴訟因素,加上美股在上周已經歷了一波大升,預期未來回調機會甚高。
他更指出,拜登政綱主張加稅,或將令部分投資者信心減弱,因此其勝選後市况亦未必太
樂觀。
港股上周亦急漲,但受外圍因素影響,估計港股短期將在25,400點左右上落,除非美股再
有更大幅度調整,「個市就可能會再差一點」,同時騰訊(0700)將於本周公布季績,但
市場預計未會出現令人意外的盈利表現,建議投資者先觀望。板塊方面,他認為拜登勝任
或利好新能源股,另外「雙11」購物節將近,將看好個別科技股,但目前不建議高追。
賓州賽果定音 CNN搶先報
美國人屏息以待4天的大選結果,於美國時間11月7日中午時分(本港時間周日零時30分左
右)短短20分鐘之內,從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美聯社,乃至親特朗普政府的霍士
新聞等傳媒紛傳戰果而得到確認。此前因選情緊湊、點票持續,各大傳媒即使見拜登有領
先趨勢,亦皆審慎按兵不動。
20分鐘內美媒先後揭盅
上周六早上11時24分,有線新聞網絡(CNN)的布利策(Wolf Blitzer)宣布拜登當選總
統:「緊張漫長的4天後,我們終於到了這場選舉的歷史時刻。」全國廣播公司(NBC)新
聞遲數秒加入報道。接着,MSNBC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同於11時25分,美國廣播公司(ABC
)新聞於11時26分,美聯社於11時28分,《華盛頓郵報》於11時34分,相繼宣布拜登勝出
觸發點是擁有20張選舉人票的賓夕法尼亞州點票結果,拜登以逾3萬票拋離特朗普,選舉
人票超過了270張的當選門檻。到11時40分,霍士新聞主播貝爾(Bret Baier)亦加入發
表類同消息,且稱拜登兼奪賓夕法尼亞與內華達,坐擁290張選舉人票;而主播華萊士(
Chris Wallace)就對觀眾說:「這是霍士新聞頭條,在熒光幕下方的滑動新聞標題是:
『拜登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在霍士。」
《華郵》:宣布前一天已悉拜登握勝券
《華盛頓郵報》稱,一般傳媒預測選舉勝敗仰賴各州官方的選票逐步點算、區域統計分析
、地方投票模式,它們發表宣布前的一整日已察覺得到拜登漸握勝券,可是因數據不充分
,以及各州新冠病毒疫情衍生的不確定,才繼續等待點算至最後數千張選票。霍士與美聯
社額外有聘請附屬芝加哥大學的非牟利研究公司提供投票數據。美聯社表示,他們有熟悉
各州選舉規則等的職員,配合政情記者及美聯社內的選舉研究組提供的資訊,以及Vote-
Cast民調記錄選民的選擇及左右其抉擇的原因,以分析研判勝負;要是二人相差僅0.5%,
不會宣布誰勝出。
(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
───────────────────────────────────────
悲劇與傳統 成就「治癒系總統」 政界:拜登融和不同陣營 分裂下最合適總統
https://bit.ly/2U6rhTX
【明報專訊】
「憑上主的恩賜,讓我從這間房子走向白宮。」早前返回出生地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
Scranton)展開競選活動之際,拜登在故居客廳的牆上如此寫道,記下了他對出身地的感
念,亦流露他邁向總統之路的崎嶇感慨。有政界人士評論,拜登施政作風深受其傳統政治
智慧與個人悲劇影響,令其擁有放下政爭,融和不同陣營的能力,在美國分裂之際或成最
合適的總統人選。
出身中產家庭的拜登1973年以30歲之齡成為參議員,投身國政。近半世紀的政壇生涯歷任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及外交委員會主席,亦因其豐富的外交及國家安全政策經驗,2008年獲
時任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挑選為競選拍檔,並在當選副總統後推動多項重要政策,包括主張
讓中國融合至國際秩序,以國際法律制衡以保障美國利益等,獲奧巴馬讚譽為「美國歷來
最佳副總統」。
重人際關係有助兩黨合作
除了與民主黨傳統支持者關係良好,拜登與共和黨人亦保持良好關係。《紐約時報》稱,
拜登推崇建制,支持妥協,並視政治為人與人的關係互動而非意識形態之爭。不少曾與拜
登共事的前參議員稱,拜登具有推動兩黨理解與合作的能力,在後特朗普時代政治兩極化
之際尤為難以取代。緬因州前共和黨參議員科恩(William Cohen)今屆改為支持拜登,
直言不少拜登支持者並非支持其理念,「而是因為他這個作為人的特質」。
拜登此前在1988年及2008年兩度參選總統,均在初選階段鎩羽而歸。今次參選原不被外界
看好,擔心其年事已高,立場太溫和,難以抗衡黨內冒起的新世代聲音,亦恐苦於應對總
統特朗普。他去年參選以來亦屢受醜聞困擾,其中最少有8名女子指控拜登不恰當地觸碰
或近她們,上月《紐約郵報》公開宣稱來自拜登次子亨特電郵的電郵,指他與烏克蘭能源
公司Burisma及中國能源公司華信能源的交易,令拜登陷入利益衝突疑雲。此外,他任職
參議員時代,亦曾反對廢除種族隔離的部分政策等做法惹爭議。
學者:資歷深 老布殊後首見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史教授澤利澤(Julian Zelizer)指出,拜登作為資深華府局內人的資
歷,是自1989年上任的共和黨總統老布殊以來首見,和其他從政經驗不多,對建制沒有強
烈承擔的總統不同,其歷練勢決定他的施政方針。《金融時報》美國版主編施皮格爾(
Peter Spiegel)評論稱,儘管拜登條件並不突出,但低調、嫻熟於建制的總統亦可能帶
來最多建樹,一如同樣富政治經驗的前總統詹森在任推動醫保等多項社會改革。施皮格爾
亦認為,拜登早年在車禍中痛失妻女,到2015年疼愛的長子博(Beau)亦因腦癌喪生,其
人生中喪失的東西原比政治爭鬥的勝負沉重,亦令其提出美國復和的信念更有份量與意義
,即使拜登或許未能解決疫情、種族問題或兩黨紛爭,亦能帶來一些改善。
最年長總統 連任否惹關注
拜登將成為美國最年長總統,4年後會否再爭連任亦惹關注。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
引述拜登競選顧問稱,到首任期結束時拜登已是82歲,除非他找不到可託付的繼任人,否
則將不會競逐連任。不過拜登料不會公開承認只出任一屆總統,以免其高齡再受攻訐或損
及上任後的政治資本。拜登團隊拒絕回應。
(紐約時報、金融時報、Politico)
https://i.imgur.com/uYmcbzl.jpg
準第一夫人續受薪打工創先河
本月20日年滿78歲的拜登將成為美國歷來宣誓就職時最年長的總統,其69歲妻子吉爾(
Jill Biden)則成為下一任第一夫人。吉爾曾表示,成為第一夫人後將繼續教學工作,這
意味她將為美國231年以來首名有受薪全職工作的第一夫人。
吉爾與拜登於1977年結婚,同是二人的第二段婚姻。拜登與第一任妻子育有兩子一女,但
1972年其妻女遇車禍身亡,其後拜登遇上吉爾,據說當年拜登向她求婚5次才答應,二人
於1981年誕下女兒Ashley。
角色轉變與時並進
吉爾擁有一個學士學位、兩個碩士學位,並於2007年56歲時取得特拉華大學的教育博士學
位。吉爾從事教育工作逾40年,拜登於2009至2017年出任副總統、她為「第二夫人」期間
,仍在北弗吉尼亞社區學院任教英文,當時已被視為第一名有受薪工作,但非與政治、法
律相關,而且在華府以外上班的第二夫人。
俄亥俄大學歷史學教授杰利森(Katherine Jellison)指出,美國人以往期望第一夫人作
為輔助角色長留白宮,隨時伴隨總統左右,但是,如今公眾可能更願接受第一夫人同時擁
有自己的事業,形容吉爾將推動第一夫人的角色「走進21世紀」。
(今日美國報)
賀錦麗勢成最強勢副手 各界放眼4年後接班
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將創造歷史——她除了將成為美國首名女性副總
統,亦是首名非白人副總統。其種族和司法背景在這「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熾熱的一年
,料將有助拜登處理種族平等議題。她還很有可能在4年後接替拜登角逐大選,因而在接
着的日子成為歷來最高調而強勢的白宮第二把交椅。
56歲的賀錦麗的族裔、女性身分,讓她屢創紀錄——三藩市第一個女性地方檢察官,加州
首個非白人女性民選檢察總長;2017年當選加州聯邦參議員,同時是美國史上首名南亞裔
參議員,兼且是歷來第二名、目前唯一躋身參議院的黑人女性。
「民主黨的未來」
因為拜登月底已年屆78歲不甚可能謀求連任,賀錦麗有望成為2024年下屆大選的民主黨有
力參選人。拜登曾自稱是「橋樑」,稱賀錦麗做「民主黨的未來」。從往績看,她被指有
些主張激進,有些保守。例如她任檢察官給槍殺警察的幫派成員量刑,拒予死刑;當法院
宣判死刑違憲,她身為州檢察長又提出上訴。此外,她支持大麻合法化,加強槍械管制,
反對警員執勤時佩戴攝錄機。無黨派網站GovTrack把她列入「百大自由派參議員」之一,
《紐約時報》視作「務實溫和派」,霍士新聞稱之為激進者。
賀錦麗生於美國通過《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的1964年。其黑人父親是牙買加
裔的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母親是印度裔生物醫學學者。她在出生地加州奧克蘭,
幼時入讀開始招收黑人的學校。父母仳離後,她與妹妹隨母赴加拿大魁北克省生活至高中
畢業。她之後回到美國首都黑人學府霍華德大學攻讀政治和經濟雙學位,畢業後轉往加州
大學哈斯汀法學院取得法學學位。因為膚色,她嚐過所搭巴士要周遊全鎮才回到學校,被
社區孩子拒與同玩的辛酸日子。她說過:「經驗使我知道現在有這麼多的人活在痛苦中,
需要被看見,需要被聽到。」她自幼跟當年尚是留學生的父親參與示威,獲母親鼓勵投身
公共服務。她又曾表示其民主和女權思想,深受曾任印度外交官的外公談論印度時政所啟
發。
暱稱「媽媽啦」 吸納母親群
她也是單親媽媽的女兒、後母。她在副總統候選人辯論的時候,便展現了媽媽本色;例如
彭斯打斷她的話,她就像對孩子講話般訓斥這種行為不對。其Twitter助選網頁吸納到不
少媽媽支持。許多選民都叫賀錦麗做「媽媽啦」(Mamala)。「媽媽啦」此名字源出繼子
、繼女把「mother」結合其名字「Kamala」得出的暱稱。她2014年嫁給洛杉磯律師任德龍
(Doug Emhoff)時,後者已有一子一女。她跟那對子女一致同意不喜歡「後母」一詞,
故造出新語「Momala」,從此成為賀錦麗自稱一生最驕傲的名銜。
https://i.imgur.com/BGOduCf.jpg
致勝關鍵:重建鐵鏽帶藍牆 反攻太陽帶紅州
https://i.imgur.com/kpcn1n6.jpg
上屆大選中,共和黨的特朗普一舉攻下威斯康星、密歇根及賓夕法尼亞3個州,爆冷攻破
所謂的鐵銹帶「藍牆」,令希拉里失去成為總統的機會。今屆大選拜登成功重建鐵鏽帶「
藍牆」,並反攻「太陽帶」紅州,外界關注拜登的致勝關鍵。
路透:白人工人階級成關鍵
路透社指出,去年拜登籌備競選工作時,首席策略師邁克多尼倫(Mike Donilon)把白人
工人階級視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這群選民主要來自中西部的工業州,其中許多是工會的
成員,他們多年來是民主黨忠實支持者,2012年投票支持奧巴馬,但是2016年被特朗普的
保護貿易政策以及對移民的強硬立場吸引,轉軚支持特朗普。
藍領背景 競選常談工會力量
沒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在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及賓夕法尼亞州的選民中佔很大比例,而
拜登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市的藍領家庭,其出生背景使他更貼近工人階級。拜登
在競選活動中經常談及工會的力量,以及工人階級而非華爾街如何建立國家,他又強調在
2008年經濟危機後,身為副總統的他在重塑美國經濟及拯救汽車工業的角色,爭取工人階
級支持。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認為,拜登致勝關鍵在於民主黨支
持者踴躍投票,他稱:「上屆大選希拉里為何敗選,就是因為許多親民主黨的選民沒有出
來投票,他們一來不滿希拉里,二來抱着給新人(特朗普)試一試的心態。但這4年間,
民主黨支持者對特朗普的作為有很多不滿,所以今次他們的投票比率高了很多。」
學者:選民不滿特朗普抗疫
孔誥烽指出,若非爆發疫情,選民就不會發現特朗普的領導能力混亂、危急應變不理想,
反而相信拜登處理疫情問題會做得較好。他強調拜登在多個州份都是險勝,沒預期大幅度
勝利。民調機構Edison Research調查顯示,一半的美國選民認為,即使對經濟帶來損害
,遏制新冠病毒疫情更為重要。
拜登亦有望將傳統共和黨「紅州」翻藍,包括喬治亞州、亞利桑那州等。以亞利桑那州為
例,近年該州人口結構改變,不少年輕人搬到當地定居,加上亞利桑那州拉丁裔人口日益
增加,尤其是墨西哥裔選民不滿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有望助拜登勝出。
(路透社、Politico、NPR)
───────────────────────────────────────
新政府外交路線 勢受共和黨掣肘 人事任命面臨參院障礙 國務卿成風向標
https://bit.ly/36jleky
【明報專訊】
拜登將會是自老布殊以來最具外交實務經驗的新總統,他曾長年擔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
會主席,在副總統任內亦高度參與外交事務。這點跟州長出身的克林頓和小布殊大為不同
,奧巴馬甚至是看中拜登的深厚外交資歷可補不足,才延攬他出任副手。政治網站
Politico甚至形容,白宮頭號外交政策專家無疑就是拜登本人,但美國外交政策仍不免受
到國會現狀的影響,例如民主黨進步派極力尋求在外交政策話語權上分一杯羹。然而專家
表示,因應共和黨勢將繼續主導掌控人事任命的參議院,有力影響國務卿的人選,變相掣
肘新政府的外交路線。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秘書長陳偉信向本報稱,要探討拜登的外交政策,首個焦點應放在誰
人出任國務卿,這就牽涉到審批人事任命的參議院,但如無意外將續由共和黨主導。目前
形勢上,民主黨重奪參議院的唯一希望是在喬治亞的兩場參議員選舉第二輪投票全勝,再
加上副總統自動擔任參院議長,剛好有51席過半。倘若最終未能如願,陳偉信相信共和黨
將對人事任命有更大影響力,國務卿也不例外。
民主黨重奪參院 需全取「紅州」兩席
美國傳媒的政情報道大多指出,民主黨進步派已準備好在拜登確認當選後正式展開對內閣
職位的角逐,其中在國務卿位置,盛傳他們欲推舉康湼狄格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
競爭——他上月投書《大西洋月刊》勾勒如何令進步派外交政策得以化為現實。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引述數名共和黨外交運作人員指出,倘若拜
登當選和共和黨人維持參院控制權,則共和黨領袖預期會擁有巨大的籌碼,尤其是高層人
事任命,這不代表要否決所有拜登的提名人選,但會施壓阻止極左進步派和保守派表明厭
惡的個別前奧巴馬政府官員雀屏中選。
拜登親信有望出線
這意味着墨菲和一度被視為拜登副手人選的前白宮國安顧問蘇珊賴斯(Susan Rice,因班
加西恐襲風波備受共和黨人攻擊)難以出線,較可能出線者包括拜登政治盟友兼特拉華參
議員庫恩斯(Chris Coons,他上月投書《外交事務》主張跨黨派外交政策仍然可行)或
拜登頭號外交顧問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形勢明顯不利之際,墨菲已表明欲留守
參院。另外,大選前也有風聲傳出,拜登考慮以共和黨中間派參議員羅姆尼出任國務卿,
如是者則更反映共和黨對拜登外交政策的潛在影響。
前朝舊人防長大熱
在外交和國安議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和防長都是值得留意的重要人物。外界相信,如果
布林肯沒當上國務卿,則極有可能出任國安顧問,否則代替人選會是由曾任拜登副總統國
安顧問的蘇利文(Jake Sullivan)。防長大熱人選則是前國防部次長弗盧努瓦(
Michele Flournoy),同樣是奧巴馬時代的舊人。
明報記者
拜登稱中國「最大競爭者」 字眼受質疑
特朗普任內一直備受「通俄門」困擾,卻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拜登如今受到兒子亨特在烏
克蘭和中國從商的醜聞波及,外界對其如何看待中俄挑戰感到好奇。拜登此前最少兩度在
訪問強調中國是「競爭者」,惹來保守派傳媒質疑描述字眼不及對俄羅斯。但約翰霍普金
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向本報指出,美國國家安全系統近年在大國威脅方
面一向把中、俄並列,只是在亞洲人觀感上中國距離較近,故挑戰較大,但美國人未必這
樣想。
稱俄羅斯為當前「最大威脅」
拜登9月接受CNN訪問時稱俄羅斯是「對手」,但只形容中國是「嚴肅競爭者」;其後接受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鐘時事雜誌》訪問時,又稱俄羅斯是美國當前「最大威脅」,
而中國是「最大競爭者」。
孔誥烽:亞洲人觀感中國挑戰較大
對此孔誥烽稱,這不單是拜登的判斷,美國國安系統包括五角大樓、國防部數年前發表報
告,在大國威脅方面都把中國和俄羅斯放在一起,又指出美國反恐挑戰已完結,現在的威
脅是來自中、俄的大國競爭。孔誥烽形容,特朗普自2017年上任後,他和團隊都強調中國
對美國的威脅相對較大;從亞洲人的觀感看,俄羅斯比較遙遠,中國的挑戰較大,但從美
國角度看,特朗普將中國的威脅放在俄羅斯之上,但部分美國人聯想到「通俄門」,懷疑
特朗普和普京有私下連繫,才故意把俄羅斯的威脅降低。
明報記者
「百日新政」抗疫振經濟為先
拜登多個月來都多次提及上任後首100天目標,包括在應對新冠病毒疫情、重振經濟、重
新加入《巴黎協定》和移民政策改革等作出改變,他早前稱將有修補特朗普造成的傷害的
艱巨任務。當選後拜登不僅要兌現競選承諾,亦要回應黨內進步派對政策及官員人選的訴
求,但拜登如何回應難料。
新冠病毒疫情是不少選民關心重點,拜登曾表示上任後首要控制疫情,會立即推出全國策
略終止疫情,他上周六(7日)發表勝利演說時就提及周一(9日)會任命抗疫工作小組,
承諾改變政府應對疫情方法。美國新聞網站Axios引述消息指小組會有3名主席,包括前醫
務總監默西(Vivek Murthy)、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前局長凱斯勒(David Kessler
)和耶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努涅斯-史密斯(Marcella Nunez-Smith)。
拜登亦表示有效地重啟經濟是另一項當務之急的議題。法新社稱他將要求國會同意一項巨
大的疫情紓緩方案,協助苦苦掙扎的家庭和受打擊的小企業。在環保方面,美國本月4日
正式退出《巴黎協定》後,拜登貼文重申他入主白宮後,將立即重新加入協定。拜登競選
時亦承諾首要處理移民政策改革;10月22日最後一次總統辯論上,稱上任100天內會向國
會提出讓超過1100萬名無證人士成為公民的計劃。他亦表示會成立跨黨派全國委員會,在
180天內研究司法體系、提出改革方案。
進步派對政策官員人選有訴求
民主黨內進步派對政策及官員人選有自己一套訴求。進步派構想的立法議程包括全民醫保
、綠色新政以及創造就業職位等,甚至政治體制改變,如增加最高法院法官數目等。進步
派指初選期間拜登對氣候、醫保和教育議題的左傾立場等,因此對拜登政府將接納建議感
到審慎樂觀。
他們對拜登的行政部門官員任命亦相當關注,視相關職位為政策守門人。
不少進步派公開和私下向拜登提議財長一職由麻省參議員沃倫擔任,而她本人亦有此意。
《紐約時報》亦引述消息指出桑德斯有意擔任勞工部長,桑德斯陣營和拜登團隊在他4月
退出初選時已開始討論;前者亦提出一份內閣職位和政府重要職位的屬意人選清單。
(法新社、金融時報、紐約時報)
戴雅門:特朗普嚴重破壞 民主傷痕難癒
雖然拜登已宣布勝出選舉,但同時特朗普拒絕接受結果,並提出訴訟。美國史丹福大學胡
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雜誌以「新政府
不能修補美國民主」為題撰文,指出特朗普過去4年嚴重破壞美國民主制度,最終不論誰
勝出總統選舉,美國民主都不會在短期內康復。
兩黨需共同紓緩政治分化
戴雅門指出,美國過去10年政黨政治及種族分歧問題加劇,民主呈劣化趨勢,在過往特朗
普執政的4年間尤其嚴重。他指出,特朗普謊話連篇、發放失實信息,又攻擊媒體、法院
、公務員和政敵;加上令軍隊、情報機關和聯邦執法機構政治化,推崇個人忠誠,並濫用
總統權力,支持極右組織等,在歷任總統中前所未見。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的行為對美
國民主制度傷害尤深,包括壓制選民投票權、在毫無根據下指控郵遞選票舞弊等。在選舉
日當晚仍未完成點票、選情懸峙時,特朗普又聲稱已勝出選舉,並再次指控「大選存在重
大舞弊」。霍士新聞評論員譴責其言論「極為不負責任」;其盟友、前新澤西州長克里斯
蒂(Chris Christie)亦批評,稱其言論令民眾不信任選舉過程,更可能引發暴力。
戴雅門說,即使拜登獲勝,亦不代表美國民主制度近年逐漸的崩壞可於短期內修補。在兩
黨制下,需要兩個政黨一同紓緩政治分化及修復民主常態。不過,共和黨近年以不願妥協
的策略操控規則,壓制少數族裔選票,大量任命同陣營法官,在特朗普「惡意接管」下已
遺忘民主制度的規範。他認為,共和黨今年大選表現比預期好,保得參議院席位,得票亦
沒被拜登大幅拋離,預料「共和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很可能擺脫不了特朗普的『反自由民
粹主義』(Illiberal Populism)魔咒」。
全球現民主退潮 社交媒體加劇惡化
戴雅門認為,現時全球出現民主退潮,而社交媒體有利憤怒、情緒化和不實消息傳播,令
問題惡化。在所謂「加速年代」下,科技、經濟和環境的重重問題令人心不安,專制大國
中國及俄羅斯崛起不斷貶抑及動搖民主制度,美國亦退出過去數十年捍衛民主的角色。
戴雅門說,美國正經歷民主危機,以往美國民主制度主張包容克制、遵守遊戲規則,但這
些骨幹正被磨損。他說,不管特朗普是否要在法院或國會推翻選舉結果,新任政府仍需面
對嚴重民主問題,而該問題亦只有美國人能解決。
(外交事務)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