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311回顧:災後十年 聚焦「軟復興」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3-10 09:22:59
標題: 311回顧:災後十年 聚焦「軟復興」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bit.ly/30umkaE
https://i.imgur.com/0R9QuKL.jpg
https://i.imgur.com/pUffvvs.jpg
2011年3月11日,海嘯淹沒堤岸湧入岩手縣宮古市的一刻觸目驚心。(法新社)
https://i.imgur.com/JO8TspP.jpg
圖為岩手縣宮古市災區同一地點在今年1月的情境。(法新社)
【明報專訊】
日本311大地震10年過去,災區復興仍是一大難題,倖存災民心中傷痛未癒。如何從當年
福島核電站熔斷事故等慘痛經歷中汲取教訓,以在將來趨利避禍,亦考驗日本當局規劃和
施政。本報一連兩天以專題探討日本311災後十年變化和發展,溫故知新。
明報記者 陳籽穎、羅睿琪、湯曉慧
311大地震災後10年,日本當局稱現時硬件配套大致就緒,復興工作下月將進入第二階段
,聚焦重建社區等「軟復興」層面,惟福島縣災民憂輻射污染與欠親友聯繫,回流意欲不
大。出身福島縣富岡町、25歲的髮型師草野倫仁得知故鄉災後連一間理髮店都沒有,毅然
決定返鄉開店。他向本報稱,故鄉已不復昔日熟悉感覺,日常生活亦有不便,但寄望以自
己的店舖建立社區的「聚腳點」。
「逆流」返鄉開理髮店 盼建聚腳點
2011年3月11日原是草野的初中畢業禮,但他卻在這天與全日本民眾一同經歷巨變:日本
東北海域發生9級大地震,觸發海嘯,釀成福島核事故。當局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20公
里列為「警戒區域」,包括距核電站約10公里的富岡町,事故後一年累計輻射量可能超過
20毫希的地區亦被列為「計劃避難區域」,草野與數萬災民被迫撤離家園。截至上月,單
是福島縣就有逾3.5萬人仍處於避難狀態。
草野輾轉撤離至多地,終落腳福島市,在避難生活中度過少年時代,直至前年在關東工作
時遇上颱風「海貝思」吹襲,家園再次受災,成為他決心回鄉的契機。他憶述,當時得知
富岡町自2017年局部解封以來,連一間理髮店都沒有,便想到:「到沒有理髮店而受困擾
的地方開店不是更好嗎?」
草野去年11月起在富岡町經營理髮店,並將店名取為「復興之輪」,承載他對復興的希望
:解決生活的不便,並盼社區回復昔日熱鬧。現時富岡町約有1600人居住,僅及災前一成
。草野稱開店數月以來,客人除了本地的長者和為數不多的中小學生外,還有不少來自縣
外、因復興工作到當地的人,經營上暫無問題,也相信長遠需求會增加,但對於社區生活
,他表示:「確實不能說有災前般回到老家的感覺,即使我是本地人,在這裏也沒有很多
熟人,和我有聯繫的人和客人許多來自縣外。」他透露目前生活仍有不便,例如當地食肆
不多,只能到固定地點用餐,「10年過去仍只得一間理髮店,這是富岡町的實况」。
六成五受訪災民不打算回福島
日本政府早前表示,311大地震災區的硬件設施如公共房屋等已大致完成重建,復興工作
下月將進入第二階段,未來5年重點將集中於災民心理支援和社區營造等軟性層面,惟目
前社區復興的進度緩慢,像草野般回流者僅屬少數。福島縣浪江町現今人口仍未到災前一
成,而雙葉町雖在去年首次解封4%區域,但預料最快明年春天才適合居民居住。關西學院
大學災害復興制度研究所去年11月發布的調查顯示,六成五受訪災民不打算返回福島,主
要擔心環境仍殘留污染、對核電廠的廢爐工作感憂慮等。另一方面,僅19.3%人稱在現居
地遇困難時有親友施援,遠低於災前的逾五成。報告指情况突顯震災導致災民長期離開熟
悉土地、人際關係淡薄的情况,甚至有受訪者稱因「沒談天對象」而需接受精神科治療。
上智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長中野晃一向本報稱,聚焦心理支援和重建社區等的「軟復興」方
向正確,但「來得太遲」。他指出,復興的難處部分在將現存社區完全「移植」到不同地
點近乎不可能,「對強烈依戀被毀家園與社區的人而言,要他們從臨時避難所遷往全新的
社區並不容易」。日本天普大學亞洲研究主任金斯頓教授(Jeffery Kingston)亦向本報
稱,東北地區災前已有人口老化與減少的問題,災後就更明顯,「較高齡的社區缺乏彈性
,亦欠活力,我們難以想像日本政府如何能克服此問題」。
https://i.imgur.com/swlTEwl.jpg
左圖為2011年岩手縣大槌町有船被海嘯巨浪捲到岸邊的建築上,右圖是同一地點今年1月
的情境。(法新社)
https://i.imgur.com/yXaJwzU.jpg
岩手縣陸前高田市一棵松樹在海嘯中屹立不倒(左圖),被譽為「奇蹟之松」。該松在
2013年2月枯萎,當局將之防腐加工作為重建象徵,置於原址的紀念公園(右圖)。(法
新社)
https://i.imgur.com/BQchZJh.jpg
日本首相菅義偉(圖右)上周六到福島縣浪江町出席悼念311大地震遇難者的儀式。(法
新社)
十年復興情況
┌─────┬─────────┬─────────┐
│ │ 災後初期 │ 現況 │
├─────┼─────────┼─────────┤
│ 疏散人數 │ 47萬人 │ 4.1萬人 │
│ │ │ (截至2021年02月) │
├─────┼─────────┼─────────┤
│ 房屋重建 │ 完成重建100個私 │ 完成重建1.8萬個 │
│ │ 人住宅及300個公 │ 私人住宅及3萬個 │
│ │ 共房屋單位(截至 │ 公共房屋單位 │
│ │ 2013年03月底) │ (截至2020年底) │
├─────┼─────────┼─────────┤
│ 社區發展 │ 地震後基建嚴重損 │ 重建道路、重建支 │
│ │ 毁,至2016年03月 │ 援道路如期全部開 │
│ │ 大部分基建恢復, │ 通,僅岩手和宮城 │
│ │ 道路和鐵路幾乎已 │ 縣部分路段除外 │
│ │ 重建好 │ │
├─────┴─────────┴─────────┤
│ 行業復甦 │
├─────┬─────────┬─────────┤
│ 農業 │ 恢復38%農地 │ 恢復94%農地 │
│ │ (截至2013年04月) │ (截至2020年06月) │
├─────┼─────────┼─────────┤
│ 水產加工 │ 55%設施重開 │ 97%設施重開 │
│ 業 │ (截至2012年03月) │ (截至2019年) │
├─────┼─────────┼─────────┤
│ 旅遊業 │ 東北六縣住宿外國 │ 住宿外國旅客比例 │
│ (與2010 │ 旅客比例為36% │ 為332% │
│ 年比較) │ (2011年) │ (2019年) │
├─────┴─────────┴─────────┤
│ 福島縣復興及重建 │
├─────┬─────────┬─────────┤
│ 疏散人數 │ 16.5萬 │ 3.5玩 │
│ │ (高峰期) │ (截至2021年02月) │
├─────┼─────────┼─────────┤
│ 疏散令情 │ 2011年04月福島核 │ 九個村市部分地區 │
│ 況 │ 電站周邊地區被列 │ 解除疏散令 │
│ │ 疏散令為警戒區, │ │
│ │ 2016年03月,三個 │ │
│ │ 村市解除疏散令 │ │
└─────┴─────────┴─────────┘
資料來源:日本復興廳
「軟復興」助心理支援重建社區
福島縣避難地域復興課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除了推動各市町村的復興及交流基地,他們
正與非牟利組織等合作,將透過地區活動和祭典等創造各種交流機會,以助形成社區。同
時為吸引災民回流,當局將着眼在構成生活基礎的環境,如改善醫療制度和公共交通、助
受災企業重啟業務、推動新產業等。當局亦將加強心理健康支援。
災後成長一代 致力保留震災歷史
311大地震扭轉了許多人的人生,昔日受災孩童現已長大成人。這些在災後成長的一代有
的懷抱失去家人的悲痛,決意學習災難管理,盼教育新一代為災難作好準備,亦有人致力
保留震災歷史,或是支援與自己同樣有着痛苦經歷的兒童。
即使事隔10年,永沼悠斗的傷痛依舊鮮明,「我失去家人和社區,失去造就我的一切,感
覺海嘯削走了我的半身」。永沼的故鄉宮城縣在311受重創,當時16歲的他在海嘯中失去8
歲的弟弟、祖母和曾祖母。他憶述,大地震前兩天當地曾發生7.3級地震,他身在沙灘時
也感受到,事後一直回想若自己一早示警,也許大家就不會喪命。倖存的內疚感令永沼決
意修讀災難管理,並到各地學校舉辦講座,教導公眾為災難做準備。
學校不鼓勵學生談論經歷
同樣來自宮城縣的21歲災民雁部那由多當年與家人因海嘯警告而到學校避難,最終幸運脫
險。雁部說,那時成年災民會為插隊領取食物對兒童動粗,但學校不鼓勵學生談論這些經
歷,避談震災漸成常態。雁部現時修讀災害社會學,研究如何令人在災難中採取正確的自
救行動,並與全國的組織合作保留震災難回憶。他慨嘆311大地震如今變成只出現在教科
書的內容,憂災後出生的一代不再認識這段歷史。
福島核事故災民、現年27歲的清水葉月因家鄉浪江町被列為避難區域,與家人撤離到千葉
縣。她說,當年到市政府註冊入學時被要求留在停車場接受輻射檢測,同學亦從不會談起
震災,令她感到人們的冷漠。成年後她回到災區協助保留災難歷史,並為受困兒童提供輔
導,「許多人仍在受苦掙扎,我們需要聆聽他們,支持他們」。
防止災難記憶淡化成重大課題,《每日新聞》本月2日公布重災區岩手、宮城和福島3縣,
感覺到輿論對災區關注變淡者多達79%。該3縣和青森縣與民間組織攜手成立「311傳承之
路」,透過導賞團等活動有系統助公眾了解這場災難。
(法新社、日本時報、時事通信)
「復興奧運」有名無實 疫情雪上加霜
2020年東京奧運曾被視為顯示日本已從震災復興的重要一環,惟最新民調顯示,逾六成災
區民眾認為這場「復興奧運」有名無實,近八成民眾更認為在新冠疫情下東京奧運應延後
或取消。有專家向本報表示,東京奧運只是掩飾災區實况的宣傳,即使有任何潛在經濟效
益亦已被疫情消弭。
311大地震發生後約3個月,時任東京知事石原慎太郎便宣布有意申辦2020年東京奧運,盼
向世界展現日本已從震災中重新奮起的面貌,象徵意義一如1964年東京舉辦的二戰後首屆
奧運。此提案同年獲時任政府通過,2013年申辦成功。
截至去年12月,東京奧運籌辦成本已達約1200億港元,超出最初估算逾倍。雖然當局期望
透過奧運帶動災區經濟,但《每日新聞》3月1日公布以岩手、宮城及福島三大重災區居民
為對象的民調,顯示認為東京奧運無助推動災區復興者高達61%,遠高於認為有幫助的24%
,不肯定東京奧運對災區復興有何效果的亦有14%。日本共同社今年1月公布的民調亦顯示
,約44.8%受訪日本民眾認為,因新冠疫情延期至今年7月23日開幕的東京奧運應該再次延
期,更有35.3%認為應取消。
政府改稱東奧賀戰勝疫情
上智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長中野晃一向本報指出,東京奧運是前首相安倍用以宣稱東北災區
已恢復原貌、核污染等災情受控、隱瞞東北實况的掩飾。在延期一年後,政府更改將稱東
京奧運是慶賀人類戰勝疫情的盛事,完全失去與東北災區之間的關係。他說,許多人認為
東京奧運已淪為空洞且令人不快的廣告,應該乾脆取消。
日本天普大學亞洲研究主任金斯頓教授(Jeffery Kingston)則向本報表示,東京奧運對
復興「從無幫助」,「籌辦奧運已將政府的資源從東北災區轉移,同時新冠疫情已削弱災
區經濟復蘇的一切正面動力,即使取消奧運亦對災區復興影響輕微」。
輻射食安陰霾未退 漁農業復甦路遙
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和核事故重創東北部多縣的漁農業,10年過後,部分重災區的漁農
產值已回復到災前水平,但相關產業要全面復興仍面對多項挑戰。不少國家憂慮日本產品
安全,至今仍限制入口,災區人口老化加劇致產業後繼無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亦打擊當
地旅遊業等。
宮城縣水產養殖業在2011年的海嘯中受災嚴重,但2018年海洋漁業及水產養殖業的產值達
788億日圓(約55億港元),較災前還要高,主要歸功銀鮭養殖復甦。在岩手縣,2018年
有關產值亦達378億日圓,與災前水平相若。宮城和岩手縣的農業生產亦超過災前水平,
官員稱有賴於當地由種植大米轉為種植需求強勁的士多啤梨等作物。不過經歷核災的福島
,截至去年3月,只有三成農地恢復耕作,產量低於災前,產品價格回升緩慢。中央政府
有意將福島核電站積存的逾百萬噸「核污水」排放太平洋,更惹進一步損害當地漁業聲譽
的憂慮。
香港仍禁部分福島食品
因福島核災,迄今全球有15個國家和地區仍對日本部分地區的漁農產品及食品入口設限(
其中香港全面禁止福島的蔬果和奶類,肉類及水產品則需有輻射證明書),成為產業復甦
的主要障礙。新冠疫情令遊客大減亦阻礙復甦,令受災縣的漁農產品消耗量暴跌。福島縣
一名官員說:「我們遭到聲譽受損和新冠疫情雙重打擊。」
這東北3縣也面對漁農業青黃不接的問題。隨着人口老化,這3縣從事海洋捕撈業的工人由
2008年的2萬多人大減至2018年的約1.3萬人,農業公司的數目過去10年減少近半。福島縣
政府計劃加強鼓勵縣外人士遷入,以振興產業。
(日本時報)
───────────────────────────────────────
妻最後留訊「我想回家」 日男每周下海尋摯愛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310/PBJYMDAWZ5DJRDRRN5PHDYTADQ/
https://i.imgur.com/gBOUEyz.jpg
64歲的高松康雄7年來每周都會下海尋找妻子的遺骸。美聯社
10年前的3月11日,高松康雄的妻子被海嘯捲走,後來他偶然發現太太祐子手機中的最後
一封簡訊:「你沒事嗎?我想回家。」他為此苦練潛水,7年來不僅每周下海尋妻,還當
志工協尋仍未找到的失蹤者,一心想帶妻子回家的他說:「我很確定,她就是想回家。」
「我總是不停的想,她一定在附近某個地方。」64歲的高松康雄每次下水尋覓落空時總會
浮出這個念頭。7年來潛入大海已470次,卻始終無法完成心願,而他尋找妻子的故事也被
拍成紀錄片《我想回家》。
311當天,高松先送擔任銀行行員的妻子上班,接著載岳母去醫院看病,就在醫院門口時
突然發生規模9強震,他收到兒子報平安,卻聯絡不上妻女。後來妻子手機在銀行廢墟中
找到,他原把手機埋在妻子墓中,1年後因修墳重新取出手機,才發現妻子來不及傳遞的
遺言。
高松住的女川町已恢復原貌,但他說:「人心的復原還需要時間。」也強調只要能動就會
一直找下去,因為這樣才有機會親口向太太抱怨:「妳啊,總是回來得這麼晚!」
■國際中心
───────────────────────────────────────
日學者預測2030到2040發生大地震 災損逾311十倍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3100038.aspx
(中央社東京10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311東日本大地震將滿10年,日本學者預測,接下來在2030到2040年間,可能發生規
模上看9.1的南海海槽大地震,因範圍廣大,經濟損失恐將是311的十倍。
根據日本氣象廳網站解說,南海海槽是靜岡縣駿河灣到九州日向灘海底的板塊交界處,震
央發生在此區域的地震,即為南海海槽地震。
氣象廳指出,這個區域約每100年到150年會發生大地震,上一次的南海海槽地震,是1944
年的昭和東南海地震,以及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至今已超過70年,下一次南海海槽地
震時期逐漸迫近。
日本財經雜誌PRESIDENT網頁版摘錄京都大學人類暨環境學研究所教授鎌田浩毅的新書「
首都直下地震與南海海槽」,鎌田在書中分析,沿著南海海槽震央地區,就是日本太平洋
沿岸工業地帶,若發生巨大地震,將對日本的經濟造成直接衝擊。
鎌田指出,經過試算,屆時經濟損失將超過220兆日圓,可說損害將是311東日本大地震損
失總額(約20兆日圓)的10倍以上;加上震央範圍廣大,預期從東京都首都圈到九州都會
受到極大的損害。
鎌田分析,根據過去的地震數據與模擬結果推算,預測下一次南海海槽地震會發生在2035
年前後5年內,也就是2030年到2040年間,地震規模恐將達到9.1,也就是威力幾乎與311
東日本大地震相匹敵的巨大地震發生在西日本。
此外,他也指出,雖然理由尚不明朗,但南海海槽地震過去有高比例發生在冬天,且在發
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約40年前開始,日本列島內陸的地震會變得較為頻繁。
20世紀末期開始,日本內陸地震頻率的確有增加,例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新潟
縣中越地震、2005年福岡縣西方海岸地震、2008年的岩手與宮城內陸地震等相繼發生。
日本雜誌「日經BUESINESS」報導,鎌田表示,南海海槽大地震將使日本從關東到九州的
太平洋沿岸工業地帶直接受到地震衝擊,將近日本總人口半數的6000萬人可能會受到嚴重
影響。鎌田表示,也就是說,再過15年,可能發生比311東日本大地震嚴重10倍以上的巨
大地震。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2018年2月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南海海槽在30年內,有70%到80%的機
率會發生震度8到9的大地震。
南海海槽位於日本靜岡縣駿河灣到九州日向灘的海底,是海洋板塊沉入陸地板塊的區域。
由於板塊以每年數公分的速度下沉,隨著時間累積變形,一旦到達界限,就會引發大地震

根據日本政府所預想的災情,地震所引發的海嘯侵襲及建物倒塌、火災等,最壞的情況可
能造成全日本約32萬3000人死亡、238萬多棟建物全倒或燒毀;地震造成的避難災民一週
內可能多達950萬人,且影響時間恐長期化。
(譯者:顧荃;核稿:徐睿承)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