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拜登吃下的「第一記選民警告」:維吉尼亞選戰的共和黨變天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11-03 19:50:04
標題: 拜登吃下的「第一記選民警告」:維吉尼亞選戰的共和黨變天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863990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11/03/0/14480810.png
本回選舉正逢2020總統大選一周年,離2022年美國期中選舉也剩一年,因此美國政治多將
此雙重解讀為「拜登總統元年的施政滿意度小考」,並有前瞻明年國會選戰的風向球地位
。圖/路透社
【2021.11.03 美國】
「拜登政權的第一次『選戰小考』,結果看來是不及格的。」美國政壇11月2日舉行了俗
稱「非大選年期中選舉」(Off-Year Election),針對維吉尼亞州長、紐澤西州長、紐
約市長與波士頓市長...等地方關鍵進行投票——由於本回選舉正逢2020總統大選一周年
,離2022年美國期中選舉也剩一年,因此美國政治多將此雙重解讀為「拜登總統元年的施
政滿意度小考」,並有前瞻明年國會選戰的風向球地位。
然而拜登率領的民主黨雖然順利拿下了紐約與波士頓的市長位置,但原本預期應該「樂勝
」的紐澤西州長大選,卻陷入膠著苦戰;被全美高度關注、對於測試兩黨風向極有指標意
義的維吉尼亞州長大選,賽前信心滿滿的民主黨人卻遭到極為戲劇化的「逆轉敗」,這不
僅讓共和黨人斬獲本次選戰最重要的關鍵勝利,更給黨內進步派-主流派持續內鬥中的民
主黨人一記當頭棒喝:「繼續猛攻『無形化』的前總統川普,已不再是能讓民主黨『保證
取票』的救援戰術了。」
根據美國各大媒體的解釋,維吉尼亞選舉的結果之所以具備風向地位,一方面是因為維吉
尼亞的政治地理,介於民主黨大本營的「東北海岸」與共和黨優勢的「南方州」之間,同
時其位置又緊鄰華盛頓特區,在2020年總統大選裡也以10%的得票差距選擇支持拜登。但
在本回的州級選舉裡,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卻仍針對前總統川普,打了一場激烈而具象徵
意義的「影子戰爭」。
2日選前,在維吉尼亞州「完全執政」的民主黨,推派的是曾在2014~2018年間擔任維州州
長的政壇老將麥考利夫(Terry McAuliffe)出馬。但在野的共和黨卻選擇了奇招素人—
—曾擔任凱雷集團CEO、但在政壇全無經驗的資深經理人楊金(Glenn Youngkin)——出
馬對決。
《華盛頓郵報》分析認為,屬於傳統南方州的維吉尼亞,過往本來政治選擇就沒有一定,
一直到川普上任之後,地方政治才因「討厭川普」的基層情緒而倒向民主黨的深藍鐵票倉
。不過這樣的氣氛,雖然讓在地民主黨得以完全執政,並在2020總統大選中給了拜登
10.11%的票數大幅領先優勢。但在本回選戰中,「後川普時代」的厭煩情緒,卻也很明顯
於在地顯現出來。
原本挾著地方經驗與執政優勢的「老州長」麥考利夫,原本是被外界看好的「相對熱門」
。畢竟全無從政經驗的楊金,雖然是出色的投資管理者,但財大氣粗的刻版色彩卻也被政
壇視為「川普啟發的共和黨人」。於是麥考利夫與民主黨遂不斷拉出「反川牌」,以「投
給楊金就是支持川普重返」為選戰主軸,希望一舉壓住楊金的挑戰聲勢。
然而麥考利夫的優勢算盤,卻也被拜登政府的整體表現給扯住後腿,儘管與2020年相比美
國的經濟表現與疫情狀況都有明顯改善,但下半年的供應鏈緊張與疫苗強制接種政策的業
界推行,卻也讓民主黨政府飽受民怨。再加上國會兩黨僵持不下的基礎建設與大規模社福
支出預算案持續卡關,種種現況都給予輿論一種「拜登無力」的不滿觀感,並導致施政滿
意度的節節下滑。
與此同時,被對手打成「川普代理人」的楊金,雖然沒有從政經歷的實績加持,但卻透過
極為精準與穩健的選戰策略,咬住了維州選民對於「後川普時代」的煩膩觀感——他一方
面重新高舉共和黨傳統的「大減稅」與「小政府」旗幟,並以自己在凱雷集團操盤25年的
菁英管理資歷,強調此時的維吉尼亞需要有效率的新政府來引領疫後經濟復甦;另一方面
,他也透過各種擦邊球的政策暗示,攻擊民主黨政府被「左翼進步自由派」綁架,耗費太
多政治精力在打紮草人式的文化戰爭,並特別猛攻中小學教育課綱的「批判性種族理論」
問題。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11/03/0/14480794.jpg
被全美高度關注、對於測試兩黨風向極有指標意義的維吉尼亞州長大選,賽前信心滿滿的
民主黨人卻遭到極為戲劇化的「逆轉敗」,這不僅讓共和黨人斬獲本次選戰最重要的關鍵
勝利。圖/路透社
批判性種族理論的課綱爭議,是川普執政時期成為了美國自由派與保守派的纏鬥戰場之一
。支持者認為批判性種族理論有助於下一代理解美國社會「結構性的不平等背景」,進而
有助於歷史反思與族群和解;但反對者卻認為此種論述,一面倒地強化「白人有罪論」,
把美國歷來的所有成就都批判成白人優越或帝國主義,其不僅無助於族群包容與理解,更
有極化撕裂社會、把教育資源用來傳達「自我懷疑論」與「仇美論」的爭議。
選戰中,多次拉出批判性種族理論課綱問題的楊金,不斷地以此為例論證「民主黨的無意
義內耗」,並把課程問題引導成「家長應該有權利參與對爭議課綱的否決」,甚至以此誘
使對手麥考利夫「受迫中計」,為了護航現行政策而在辯論直播中脫口表示:「(在批判
性種族理論課綱爭議中)家長無權參與或干涉課程設計。」
透過批判性種族理論風波,楊金成功地與川普支持者接軌——但讓民主黨對手嚴重失算的
是,楊金與維州共和黨人雖然舉起了保守派的傳統大旗,但在爭議議題上卻守得非常穩健
,並且非常明確卻不失禮地「故意與川普前總統保持距離」。
美國選舉觀察媒體《FiveThirtyEight》表示:雖然在維吉尼亞選舉中,目前定居於佛羅
里達的川普曾至少6次「隔空表態力挺楊金」,但楊金團隊卻非常謹慎而巧妙地迴避與川
普直接互動,甚至連視訊電話造勢都故意不和川普同場獻聲,雖然不否認自己與川普之間
的「互相尊重」,但卻也不太提川普的存在或各種意志的延續。
《金融時報》認為,楊金故意與川普保持距離,是極為巧妙但卻極難達成的政治奇技。楊
金透過保持距離,重新收攏了維吉尼亞州的共和黨與中間派選民,最大程度地從拜登執政
的「鐘擺效應」中得利;但同時楊金故意迴避但不失禮的態度,雖然閃避了與川普同台、
甚至透過管道安撫川普「不要在選舉最後時刻親自到維吉尼亞州『亂入站台』」,但川普
本人與死忠川粉卻沒有把楊金打成「RINO」(口頭上的假共和黨人),反而相當配合地接
受楊金的策略安排。
藉由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楊金順利的團結了維吉尼亞州的非民主黨力量——但更重要的
是,這也讓麥考利夫與民主黨主打的「川普牌」無效化,甚至讓急著高喊「投給楊金就是
支持川普」的麥考利夫顯得極為被動而難堪,原本小幅領先的民調就這樣一路被這名棄商
從政的共和黨素人急起直追,甚至在投票前夕還被1%反超。
麥考利夫的川普牌失敗,也放大了民主黨在拜登領導下的內鬥形象。於是在各方動員的最
後催票之下,維吉尼亞州2021大選竟然催出了330萬人投票的高紀錄、選民投票數字比上
次州長選舉多出27%。
但投票率高並不見得對民主黨有利,一路領先的楊金也就以2.1%的票數優勢,令人驚奇地
逆轉了維吉尼亞近10年來的「深藍化」標籤。
雖然楊金最後領先麥考利夫的票數,只差不到7萬票。但同一時間舉行的副州長選舉、州
司法部長選舉、與州議會眾議院選舉,也全都由「共和黨勝利」為結局。因此在整體結果
的方向判斷上,「民主黨大敗」也成為美國各家媒體的共識判斷。
與此同時,在東北的紐澤西州長選舉,原本被外界判斷為「民主黨穩贏」的選戰,最後卻
成為兩黨候選人徹夜拉鋸、票數相差只有0.05%的「無盡延長賽」。截至台灣時間3日下午
3點30分為止,只開票到88%的紐澤西州長選舉還沒定出勝負,仍落後1千多票的現任民主
黨籍的州長莫菲(Phil Murphy)仍較有希望成功連任,但從選前最終民調9%領先,到開
票日翌日清晨還以0.05%落後,民主黨在各級鐵票倉的難堪苦戰,也確認了這場「拜登執
政隨堂考」的不及格評分結局。
包括《華盛頓郵報》在內的各路美國朝野評論都認為:2021年州長選舉對拜登而言是記難
堪重挫,這一方面顯示民主黨的「勝選紅利」與「執政優勢」遠比預期中消散得更快,但
在川普仍能保持相當影響力的同時,民主黨卻已無法繼續猛攻「反川牌」,面對政治的鐘
擺效應格外顯得不知所措且無力,「照這樣下去,2021年的期中選舉,拜登與民主黨鐵定
會遭遇參眾兩院都回歸共和黨控制的崩潰慘敗。」
《FiveThirtyEight》就認為,拜登的民主黨必需盡可能擺脫「對抗川普陰影」的心魔窠
臼,否則老邁無新意、煩膩虛耗的政壇厭惡感只會越來越重。但光是民主黨目前政治路線
該往哪走?由誰統領?夾在黨內進步派與傳統派之間兩面不是人的拜登,恐怕也得在格拉
斯哥氣候變遷大會之後,回國繼續面對以國會為主戰場的兩黨派系鬥爭問題。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os2CV (os2CV)   2021-11-04 10:19:00
NJ連任成功,民主黨險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