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產業的不公平補貼 實施懲罰性關稅
新聞來源:iKnow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s://bit.ly/3VK9qmA
原文:
繼美國之後,歐盟也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採取懲罰性行動。歐盟執委會宣布,將從2024年
7月4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高達38.1%的反補貼關稅。歐盟認為中國對電動車產
業鏈提供了不公平的補貼,造成對歐盟電動車生產商造成經濟損害的威脅。
此前,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實施一系列新關稅,理由是為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免受中國不
公平貿易行為的影響。美國對進口的中國電動車關稅從25%提高至100%,實際上是將中國
產電動車排除於美國市場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對此表示反對關稅徵收。
但最近,馬斯克似乎贊成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到美國進行某種類型的限制。不過,他在今年
稍早曾表示,中國電動車公司將在沒有貿易限制的情況下碾壓競爭對手。
歐盟執委會表示,他們的調查發現,中國純電動車(BEV)產業鏈獲得了不公平補貼,因此
作出課徵反補貼關稅的決定。不同公司將面臨不同稅率,比亞迪將被徵收17.4%關稅、吉
利20%、上汽集團38.1%。配合調查的其他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被徵收21%的平均關稅,而
未配合調查的將被徵收38.1%的最高關稅。即使是一些在中國設廠的外資車商,包括歐盟
和美國的汽車公司,如特斯拉,也可能受到影響。特斯拉可能會收到「單獨計算的關稅稅
率」。目前,歐盟貿易區進口車的關稅為 10%。
此舉被視為歐盟對中國補貼政策的反制,並引發中國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責歐
盟實施保護主義,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及全球汽車生產供應鏈穩定,並揚言將採取必要措施
捍衛中資企業的合法權益。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中歐在貿易和產業政策上的對立。
支持者認為,歐盟的做法是應對中國政府大規模補貼國內電動車產業的正當反制措施。中
國企業受益於廉價電池、政府補貼等優惠政策,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獲得不公平競爭優勢,
威脅到歐洲本土汽車製造商的生存。課徵反補貼關稅目的在於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反對者則認為,此舉是貿易保護主義升級,歐盟藉故打壓中國電動車商,維護本土產業利
益。關稅無疑會提高歐洲消費者的電動車購買成本,降低可負擔性,並可能抑制歐洲電動
車普及的速度。
這場電動車產業的貿易戰(攻防),反映出科技領域日益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各方都試圖
以關稅和補貼作為武器,並可能在未來的新興產業發展中扮演主導地位,進而加劇全球貿
易緊張局勢。
心得: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產業施加懲罰性關稅,反映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升級。此舉旨在反制
中國對電動車的補貼政策,維護歐盟本土汽車製造商的利益。然而,關稅措施可能導致歐
洲消費者購車成本上升,抑制電動車普及速度。這場電動車產業的貿易戰顯示出科技領域
的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各國試圖通過關稅和補貼在新興產業中取得優勢。中歐之間的貿易
緊張局勢預料將進一步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