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波羅的海3國脫離俄電網在即 立陶宛警告恐有破壞行動
新聞來源: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1160261.aspx
中央社 記者游堯茹 維爾紐斯專電
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預定於2月9日脫離俄羅斯聯合電力系統協議(BRELL),迎
接能源獨立。隨著日期接近,立陶宛政界人士警告波羅的海國家,須做好準備以應對破壞
行動。
BRELL是源自蘇聯時期的電力網絡系統,波海3國在2018年達成共識,訂於2025年底前脫離
BRELL系統,與俄羅斯完全脫鉤。目前,三國已經沒有向俄羅斯購買電力,但仍與俄國輸
電系統保持實體連接。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立陶宛正加強保護其關鍵能源設施,這些設施將改
由公共安全局(Public Security Service)負責守衛,取代私人保全公司。公共安全局
為隸屬於立陶宛內政部的執法單位,旨在確保於極端和緊急情況下的公共安全。
立陶宛總理帕魯克斯(Gintautas Paluckas)表示,政府正評估從網絡安全到實際行動威
脅等,各種可能發生的破壞和干擾情況。公共安全局在保護關鍵設施方面經驗豐富,因此
被指派執行該任務。
2月8日,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將進行唯一一次的獨立運行測試,這是完全脫離
BRELL系統的最後一步,完成後將不可能再次恢復連接。帕魯克斯警告,可能有人試圖破
壞此過程。
立陶宛國會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主席耶格林斯卡斯(Giedrimas Jeglinskas,另譯:葉
林斯)強調,立陶宛已準備好抵禦攻擊,並保護關鍵設施。
耶格林斯卡斯指出,波羅的海海床較淺,電力和通信電纜懸離海底,因此容易受損壞。但
他強調,立陶宛已做好安全保障措施,以因應可能的破壞行動。
去年12月25日,連接芬蘭和愛沙尼亞的Estlink 2海底電纜遭破壞,疑似隸屬俄羅斯「影
子艦隊」的油輪「鷹S」(Eagle S)涉嫌此破壞事件。
對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14日宣布進行「波羅的海崗哨」(Baltic Sentry)行
動,加強該區海上巡邏、監護關鍵基礎設施。
據立陶宛軍方新聞稿,立陶宛海軍昨天已部署一艘巡邏艦,以及一艘配備水下機器人的掃
雷艦至波羅的海,參與北約保護關鍵基礎設施任務。(編輯:陳妍君)
───────────────────────────────────────
北約宣布啟動波羅的海哨兵行動 防海纜等基礎設施遭破壞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33886
公視新聞網 編譯陳詩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JEKc2G0zc
有鑑於波羅的海過去接連發生海底電力、通訊電纜,還有天然氣管道遭受破壞,北約秘書
長呂特宣布,將啟動「波羅的海哨兵」行動,由北約軍艦、軍機以及無人機加強海上巡邏
,來保護當地關鍵基礎設施。
俄烏戰爭開打後,位於中歐、北歐之間的波羅的海,多次發生天然氣管線和連接立陶宛與
瑞典、德國與芬蘭,以及愛沙尼亞與芬蘭的多條海底電力與通訊纜線遭到破壞的事情,讓
波羅的海周遭的NATO北約組織成員國,包括丹麥、波蘭等國家領袖,14日聚集在芬蘭首都
赫爾辛基,討論應對地區的綜合型威脅。
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表示,「我很擔心影子艦隊,這是俄羅斯繼續在歐洲發動戰爭的手
段之一,幾個月前我們舉行會談時,就決定深化在這個領域的合作,目前我們正在研究新
的措施。」
與會的成員國認為,這些破壞關鍵基礎設施的行動是由已經老化、隸屬國家不明,並且用
來運輸禁運的俄羅斯原油與石油產品的影子艦隊所為。
經過各成員國協商後,由北約秘書長呂特宣布將啟動波羅的海哨兵行動,由北約軍艦、軍
機與無人機加強海上巡邏,來保護當地關鍵基礎設施。
北約秘書長呂特說道,「『波羅的海哨兵』行動,將包括更多船艦、海上巡邏機、潛水艇
、衛星和無人偵察機,我們今天同意啟動的這項計劃,為這項工作部署新技術,包括部署
一小隊海軍無人機以增強監視和威懾力。」
拉脫維亞總統林克維奇斯認為,這些事件是針對北約跟歐盟,無法排除未來可能再次發生
。愛沙尼亞總理米哈爾也認定,相關威脅會陸續發生,因此必須有快速修復的能力。
而呂特表示,不會透露具體參與「哨兵行動」的艦艇數量,因為不希望讓敵人有所防範。
但法新社報導,北約至少會派遣2艘艦艇,瑞典也將有3艘軍艦、1架偵察機加入行動。
───────────────────────────────────────
因應北約「波羅的海崗哨」 德國強化水下無人機系統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1150323.aspx
中央社 記者林尚縈 柏林專電
北約啟動「波羅的海崗哨」軍事行動,強化對關鍵海底基礎設施的防衛。作為核心成員之
一的德國,正加速部署具人工智慧功能的水下無人機「藍鯨」,提升對水下攻擊行動的監
控與應變能力。
波羅的海地區近期頻繁發生疑似俄羅斯影子艦隊與中國船隻蓄意破壞海底纜線等基礎設施
事件,北約將此視為混合式威脅(Hybrid Threats)並高度警戒。
在14日赫爾辛基(Helsinki)召開的北約緊急會議中,德國、丹麥、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周
邊盟國針對水下安全形勢進行討論,並宣布啟動「波羅的海崗哨」(Baltic Sentry)軍
事行動。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會中承諾,除了提供軍艦、偵察機與共享資訊外,德國
也將主導波羅的海的情報整合工作,並在羅斯托克(Rostock)的北約海軍指揮中心,運
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混合戰攻擊的監控與預警能力。
德國海軍司令卡克(Jan Christian Kaack)在國防部戰略文件「海軍方針 2035+」提到
,隨當代武器的精準性與突襲能力增強,海軍的反應時間變得越來越短,德國海軍必須有
更高效與自主的戰術決策與防禦機制,以在短時間內作出應對。
為強化因應波羅的海混合式威脅,據明鏡週刊(Der Spiegel)消息,德國海軍正在測試
一款新的水下無人機—「藍鯨」(Blue Whale),由以色列航太工業(IAI)子公司Elta
Systems製造、德國鋼鐵巨頭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參與開發。
「藍鯨」長11公尺、重5.5噸,可在水下自主運行2至4週,並透過被動聲納系統監測敵方
潛艦,降低自身被發現的風險。此外,該系統可偵測海床異常活動,監測可疑水下載具與
水雷,並提升海底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
和德國海軍現役的「海狐」(SeaFox)等無人水下載具不同,「藍鯨」不僅可用於偵測,
更具備自動化情報分析能力,能即時回傳水下活動數據,並與北約盟國的水面艦艇、偵察
機即時協同工作。
基爾大學安全政策研究所(ISPK)海洋戰略專家皮特斯(Johannes Peters)表示,因海
洋中的破壞行動較難被偵測,水下領域已成為各國軍事競爭的關鍵戰場。「藍鯨」等水下
無人機將使德國海軍在波羅的海的水下監控與潛艦偵測方面向前邁進一大步,同時減少對
昂貴載人系統的依賴。(編輯:田瑞華)